回覆列表
  • 1 # 洛邑財經

    聯合石化這次做多原油期貨引起中石化股價大跌,市值蒸發百億和2005年的國儲銅時間驚人的類似,都暴露了一個問題:逆市加碼,不及時止損,跨過了套期保值的底線,都具有投機性質,風控體系存在嚴重缺失。

    國儲銅事件

    國儲局的交易員劉其兵從2003年開始一直看多銅價,從1000多美元到3000多美元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在2004年銅價創出3000美元新高後,劉認為銅價即將見頂,此時國內開始實行經濟調控措施,國內需求下降,國內一季度開始連續跌停,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一天暴跌10%,此時劉反手開始看空,但是一直順風順水的劉其兵這次未能如願,銅價一直震盪上升,但劉堅持做空,不斷加碼,在9月就下了8000手三月期銅空單,沒有及時止損,最終十一長假過後銅價突破4000美元/噸大關,劉所建空頭倉位高達20萬噸,賬面虧損6.06億,最後留不知去向。

    聯合石化事件

    整體經過與聯合石化相似,聯合石化也是堅持看多原油期貨,和美國高盛合作,主觀的認為油價上漲空間大,下跌空間小。實際情況是10月以後國際原油價格急轉直下,一路暴跌40%,此時聯合石化的賬面虧損就已經形成,此時斬倉就會變成實際虧損,和國儲銅如出一轍的操作,繼續追加保證金,讓最終虧損成倍擴大,中石化股價大跌市值蒸發百億,而在這次期貨交易中聯合石化也虧損率十幾億,最後聯合石化兩位高管陳、詹被停職。聯合石化起初買入看漲期權只是為了套期保值,但為了節省一筆期權費,多做了一個賣出看跌期權的操作,為了節省一筆期權費跨過了套期保值的原則,變成了一種投機操作,最後演變成了對賭行情,可惜賭錯了。

    事後確實值得反思,為什麼在賬面虧損形成的初期,沒有不同的聲音站出來發聲?如果能夠及時制止這種偏執的行為,也不會演變成投機賭行情的局面,風控體系此時又在哪?

  • 2 # 天啟量投

    2005年國儲銅事件的始末。我們需要先知道,倫銅那段時間的走勢:

    倫銅從2003年開始上漲,走出了一波上行趨勢,持續上漲的時間和上漲幅度均超過以往。2005年下半年。世界各大機構紛紛預測在此輪上漲之後,國際銅價將步入下跌時期。

    然而,價格依然強勢。

    自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銅期貨市場上透過LME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1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銅,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要知道,當前倫銅的價格已經超過4000美元了,國儲局的期貨頭寸目前浮虧很大。

    這波倫銅過去這段時間的上漲的上漲,其實是一次國際交易者的“逼倉”國儲局的行為。

    什麼叫逼倉?因為期貨交易的是期貨合約,一個期貨交易者,如果有持倉,其只有兩種方式總結頭寸。一是平倉,二是交割。

    所謂的平倉,就是你把空單平掉。但是,空單平倉需要“買入平倉”,如果交易員劉其兵認輸離場,他本身的平倉行為因為需要大量的買入,也會繼續推高價格。而他因此產生的虧損,將落入多頭的口袋中。

    而交割,就是你持有期貨合約到期,然後,把你購買合約履約。這裡面交易員劉其兵空頭頭寸在15萬-20萬噸符合交割標準的銅……

    國際交易者們認為,他根本就無法交割。既然他無法交割,那麼就推高價格,逼他平倉。

    實際上,熟悉期貨的交易者們都知道,一旦避空成功,失敗方平倉所帶來的大波動是利潤最豐厚的…

    於是,倫銅持續走強,國儲局不得不透過不斷拋售國內現貨來緩解壓力,挽回損失。2005年年末,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坦言,由於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儲局在此次事件中損失慘重。按照國際慣例,這部分倉位最後,估計是按照交割一部分現貨,任虧一部分合約而結束。

    事後,據國儲局表示,國儲中心不像市場傳聞那樣因為投機虧錢。因為,國儲中心在國際市場均價每噸2200美元的時候購進了15萬至20萬噸銅,在倫銅上的拋空行為,屬於判斷價格即將下跌後的利潤鎖定。

    這就是2005年的國儲銅事件。

    它跟最近的聯合石化做多原油期權鉅虧有何區別?

    如果國儲銅真的如其所言的那樣的話,他們是在購買了現貨的基礎上,預判價格即將下跌而採用的鎖定利潤空間的做法的話,那其實只能說他們判斷錯誤了而已。

    雖然其期貨頭寸虧損慘重,但是手中的現貨銅價格也在上漲,也算是有個現貨對沖。而聯合石化的做多虧損,是一個典型的投機行為。

    雖然兩者都是因為誤判了大勢而導致的重大虧損。但是前者因為有現貨的對沖,包括後面的拋儲壓制價格,算是有現貨對沖的錯誤判斷,損失得到了部分的控制。而聯合石化,從現有的資訊來看,屬於在沒有現貨對沖的基礎上,過多的參與了投機交易,誤判了大勢並沒有及時止損而導致的重大虧損。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現貨企業參與期貨一定要謹慎,態度要端正,套保就是套保,不要把套保做成了投機…

    各位覺得呢?

  • 3 # 套住利潤

    兩個有本質上的區別,國儲銅事件主要是投機,而這次石化的事件起因還是為了套保。而且石化做的是期權,並不是期貨。

    石化是石油採購方,它肯定怕石油價格上漲,通常為了迴避價格上漲的風險,可以透過買入原油期貨來進行套保,可是由於外匯問題,大量購買原油期貨肯定不現實的,於是它選擇了槓桿更高的原油期權。買入看漲期權,這樣的操作沒有問題,價格上漲就會大賺,下跌的話只是全部損失權利金而已,風險固定,收益無限。可是如果行情橫盤怎麼辦?於是它又做了賣出看跌期權,這個操作只要是橫盤,就會不斷賺取權利金,可以把前面買入看漲的權利金賺回來,真是划算。但是,這個操作是收益固定,最多賺取固定權利金,而風險是無限的!他無視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暴跌。最後的結果就是行情暴跌,兩個操作全都失敗,未及時止損,導致虧損巨大。

    其實這種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當價格一路下跌,應該及時止損平掉賣出看跌期權,或者馬上買入看跌期權進行對沖,可能這麼大的公司,決策比較僵化吧,我想石化這麼大的公司不會沒有金融部門吧。

    這次的事故,不應過度渲染,使國內企業對金融衍生品談虎變色,相反恰恰是暴露國內企業對金融工具的掌握,行情分析缺少判斷力。國企要發展,遠遠離不開國際金融市場,中國的金融業在國際市場還是剛剛起步,希望我們金融人共同努力,早日成為國際市場大玩家。

  • 4 # 萬事皆空70

    都是違背了套期保值原理,所謂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貨和期權市場買入方向相反,數額相等的期貨和期權合約,以對沖價格波動風險,

    不管是銅還是原油,中國都是進口方,按照套期保值的原理,只能在期貨和期權市場上做多方,期貨上是買方,期權上是買入看漲期權,

    2005年國儲銅事件,倫銅期貨從2003年大幅上漲,中國是銅的進口國,銅價上漲意味著需要花更多的美元去購買進口銅,按照套期保值的原理,中國應該在期貨上做多,這樣當銅價上漲時,期貨收益可以彌補現貨損失,但是國儲銅交易員劉其兵在倫敦銅期貨上做了幾十萬噸銅期貨空單,這個交易被國際炒家發現,空單就是賣方,期貨到期是需要拿現貨交割的,他們判斷中國不可能拿出幾十萬噸銅來交割,原因很簡單,中國本來就是進口銅,哪來的銅出口?

    國際炒家大幅拉高期貨價格,國儲銅的空單期貨大幅虧損,留給國儲銅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平倉認輸,要麼拿出幾十萬噸銅去交割,既然沒有銅,只有平倉認輸,

    聯合石化應該不是買入看漲期權,因為作為期權的買方,即使看錯了方向,最大的損失只是權利金,沒有多少錢的,很有可能是作為期權的賣方,期權的賣方一旦看錯方向,損失會非常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黃渤的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