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父母堂

    事實上,我們都明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日三餐有人幫忙準備、髒衣服和雜物有人幫忙收拾……這樣的日子再舒坦不過了。

    但是,我們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一項雖然艱鉅但必須面對和完成的任務!讓孩子明白這一點,不應透過強制勞動、刻意吃苦的方式,而應該是讓孩子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從小就有所擔當。

    有此心願的爸爸媽媽不妨這樣做:

    ①首先,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職業

    社會上的職業各式各樣,每一個人都是透過勞動來獲取生存資料的,要從哪裡開始讓孩子認識各類工作呢?就從最親近的爸爸媽媽開始吧!爸爸媽媽們的職業各式各樣,每一種是如何透過勞動來獲取金錢、再用金錢換來食物、衣物、玩具的?讓孩子儘早理解這一點,會首先建立起他們對“勞有所得”的認知。

    ②引導孩子主動分擔家務

    很少有“懶孩子”,大部分孩子看著爸爸媽媽做飯、洗衣服、擦地板、收拾行李,都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忙,但大多數都會遭到家長的阻撓“不要搗亂”!

    其實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只是希望用他們的方式參與進來,只是因為技巧生疏才會被誤認為是“搗亂”,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從“生疏”走向“熟練”呢?就是儘早讓他們真正加入進來!

    不會疊衣服,那就從疊自己的小襪襪、小褲褲開始;

    不會自己洗澡,那就在洗澡的過程中讓TA負責洗一隻玩具鴨;

    不會做飯,那就讓TA來幫忙擺好筷子。

    不要一聽到讓孩子做家務就擔心這個、害怕那個,既擔心孩子的安全、又怕孩子幫倒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這項訓練,看好孩子、別讓TA接觸危險品,容忍孩子給你造成的混亂,要知道,誰都是從這個年紀過來的哦!

  • 2 # 茱小豬

    1.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這個怎麼說呢,當孩子剛學會說話走路的時候,孩子喜歡到處亂摸,看到媽媽勞動幹活,也是一臉歡喜想跟著幹。可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在媽媽眼中都是在搗亂。或者寶寶兩三歲、三四歲想著幫媽媽幹活,媽媽卻心疼寶寶太小,希望寶寶再大點再幫忙。其實,寶寶天生愛幹活,那會讓他有成就感。當寶寶表現出想幫你忙的時候,不管他是不是出於好奇探索心理還是玩樂搗亂心理,給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讓他盡情玩兒。我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會自己洗碗,自己洗自己的玩具,垃圾都會拿到垃圾桶再扔。兩歲會幫我洗衣服,疊衣服,會幫奶奶摘菜和掃地。雖然沒有一件事做好,甚至幾乎都是在搗亂,加重大人的工作量,但是我每次都讓他盡情發揮,他在家裡特別有參與感,對於勞動這件事,他從來都是熱忱滿滿,我覺得這才是熱愛勞動的基石。

    2. 製造機會,給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參與你的勞動。

    當媽媽在幹活的時候,儘量讓寶寶幫媽媽一起幹活,讓寶寶參與到你的家務中來。比如媽媽在疊衣服的時候,讓寶寶幫著你一起疊,如果寶寶不會疊,你怕寶寶搗亂,那就讓寶寶遞衣服給你,你再疊好。只要你想,你總能找到寶寶力所能及的活兒,讓寶寶參與勞動。關鍵是參與、參與、參與,寶寶只有參與感,才會快樂和有成就感,而快樂和成就感才會讓寶寶熱愛勞動。

    3. 給孩子固定的勞動任務,讓家庭成員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分配寶寶每次澆花或者負責照顧家裡小動物的任務。或者爸爸負責做菜,媽媽負責洗碗,寶寶負責擺放碗筷等,全家齊上陣,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勞動這個事情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而不是你想起來就不分場合吩咐孩子。如果孩子在做別的事情,你讓孩子去勞動,孩子自然不樂意。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生活中處處有勞動,孩子在日常行為中自然而然養成好習慣。

  • 3 # 戶外教育網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養成 愛勞動 的好習慣

    一定不要讓孩子產生“啊!勞動真麻煩!好髒好累,好煩好無趣!”的認知

    因為孩子一旦陷入到這種想法當中,任我們怎麼以身作則,他們也只是“心安理得”

    以身作則,當然是貫穿育兒法則的核心。

    但,潛移默化地啟發、薰陶孩子,勞動其實是一種樂趣,一種對清潔自身生活環境的“遊戲”,才好使得以身作則發揮真正的作用。

    話說回來,勞動真的是那麼“麻煩”的事情嗎?

    若是孩子們真的討厭勞動,為什麼在電子裝置上許多類似“過家家”的休閒小遊戲中,“勞動”、“清潔”、“跑腿”環節卻讓他們樂此不疲呢?

    小戶覺得,這一現象說明“勞動”還是存在樂趣的。畢竟,我們安排孩子做些家務,不是讓小孩子“幹苦力”般地大量支出體力與時間。

    我們完全可以,在與他們勞動時,和他們一起去發現勞動的美、勞動的樂趣、勞動之後的欣慰與喜悅(當然,您要自己什麼都不做【以身作則】,完全指著孩子,就當小戶沒說)

    這種快樂與欣慰,並不存在於一個人身上,許多朋友都告訴小戶,洗衣服、打掃衛生真的可以讓人變得快樂。

    因為髒兮兮的東西,都被我們和孩子“消滅”乾淨之後,是會有一種勝利的喜悅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給孩子適量的勞動,也是有許多好處的:

    益智

    孩子若是獨立做完一次家務,或是清潔一次衛生之後,是對逐步提高他們“條理性”有絕對好處的。

    因為,別看是小小家務,同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孩子需要知道,應該先做哪些事情、後做哪些事情,或者是同時去做一些勞動來提高效率。

    確定勞動中不同雜項的優先順序前後,對孩子其實也是一種鍛鍊。正如古訓所言——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並不是說,能當掃地僧,就一定能打天下;而是說,透過勞動、打掃衛生,同樣可以培養一個人的 統籌性、條理性、邏輯性。

    健體

    身體,是需要鍛鍊的。

    用進廢退。孩子若是不鍛鍊身體,身體的許多機能都會“退化”。

    同時,許多未被開發的“身體潛能”,也就會長眠不醒、就此沉睡。

    而且,越是疏於運動的身體,有時也會一點點的體力輸出而大為損耗

    這時,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把 給孩子的 適量勞動,看作是一種 身體鍛鍊呢

    這是可以的。但家長朋友們,也要注意孩子幹家務時,也要學會在勞動中

    保護身體關節、學會正確用力、不要用力過猛損傷身體

    親子

    有朋友,一邊抱怨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一邊休息日賴在沙發上玩手機(說誰誰知道)

    針對這種情況,要麼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去一同玩耍,要麼我們也可以在家中一起做一些勞動

    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平淡無奇,很有可能是我們心態上的一種“漠視”

    若是我們換一種眼光和角度,去感受勞動中的樂趣,此時的這段親子時光,也是能讓我們和孩子拉近距離、培養親子感情

    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家長朋友們,不虧!潔淨的家居環境、共鳴的親子時光,何樂不為呢?

    小戶相信,在我們的陪伴、教育下,孩子們是會從“習慣”勞動到“愛上”勞動的;而且極其擅長勞動的孩子,未來的“腦力勞動”也不會太差,其中的道理都是相同的,等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別康橋》中最喜歡哪一段或一句,為什麼?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