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晨出遊

    不會英語出不去,哪怕去讀個語言班,雅思、託福成績也有要求的。只能說基礎比較差。那就先去當地讀個語言班,語言班畢業再去讀預科。預科過了,再去大學學習,否則上課也聽不懂,作業、報告也寫不出的。

  • 2 # 才瓜止僕

    不會英語的留學生,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地區的生活、學習,想象一下都覺得是很艱難的事情。讓我們對其所有地區的留學生真實生活都瞭解具細,似乎不太現實,道聽途說呢,也不好說接近真實的情形。

    而前往北美留學的簽證,對留學生面試這一關,英語是主要的面試內容的。我覺得,完全不懂英語的同學成為留學生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除非學生先行獲得了其他入境簽證,之後,在海外境內改簽留學簽證。這種情況,有不懂英文也能成為留學生的可能。

    不管他們是怎樣成為了留學生,我在這裡講講親自經歷的見聞,以供大家參考。

    若干年前,在北美的留學生當中,確實有一些不會英文的,或者說持啞巴英語的留學生。也許與當時他們的真實生活相比,最近的一些情況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不懂英文。由於這個相同的前提,他們在海外遇到的麻煩就有些相似之處。

    可以說,留學生們的表現基本上是兩個極端吧。

    其中,確實有了不起讓人佩服的一波。他們是,無論條件有多麼艱苦,他們也總會想出辦法來克服的。而另一波,就是遇到困難就自甘鬆懈,輕易放棄,隨波逐流的,最後勉強完成學業甚至棄學的也有。

    我們分成以下幾個方面陳述一下。

    如何應付學習環境

    那時在北美,大部分學校接收新生之後,並不立馬按專業分班級上課的。安排課程表之前,統教部門會對新生進行語言評定級別的統一考試。然後,才根據語言水平級別,按ABCDEFG順序分入沒有平行差異的班級,再開始上課。這種情況下,如果保證課前預習、課間臨聽、課後複習等多方努力的話,按說,英語水平差也能夠趕上課程進度的。

    很多出鏡的時候英語水平處於很差的留學生,為了適應海外學府課程安排的特點,不再拉下任何一個課堂,他們乾脆不再正規吃午飯、或者常規料理生活了。最初一個學期,他們專門練習找到上課教室的能力。每次找到了教室,他們就在門口的走廊上拿出自己帶來的麵包什麼的就水吃掉,吃完邊看書邊等待上課鈴響。

    經過無數次的努力,挺過了適應的階段。

    而且,這樣的學生在目標留學的幾年內,基本上順利完成了學業。

    然而,也另有一些留學生就沒那麼幸運了。

    北美在校學習的環境,跟國內有個很明顯的差異。

    即便是同班同學,他們的課程表可能也不一定是相同的,若自己疏忽了,沒有記錄自己的課程表、上課的地點不確定等等,你就可能瞬間抓瞎。

    雖然不同級別的課程進度都是一樣的,但是,你的課表拿到手裡之後,發現你根本就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所以,自燃就沒有一個地理標誌性的參照物。

    那裡不像在大陸,我們還有輔導員跟著你,督促你。他們像幼兒園的阿姨一樣,時刻提醒你關於上課前後的諸多事情。在國內的大學,學校會安排給專業班級的專用教室,學生們會以這個教室座位參照物,以便在宿舍、聽課樓、飯堂之間形成三點一線的行動軌跡,成為四年一成不變的規律。然而,在北美最可怕的是,你手裡也有課表,但是緊鄰的兩堂課的10分鐘至30分鐘之間,可能要跨躍好幾個教學樓,才能到達下一個課堂聽課。

    如果你對學校的街區等地理環境不熟悉的話,因為語言的障礙,導致問詢路人也都不會順利,找教室你就得瞎忙活半個小時,甚至有時乾脆就趕不上聽那門課程了。

    翹課,有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

    因而,也有個別留學生漸漸的養成了不上課的習慣。

    而學校卻是隻對考試的結果負責任,所以,也不會有人做你的思想工作勸你回去上課什麼的。

    課餘時間怎麼打發

    由於語言很不熟練,課上、課下、走街串巷的都不盡意,學生經常處於失落的很沒勁,更不要說社交入流了。記得當時有些水平相當的學生會很自然地相互聯絡,他們聚集在一起,用母語溝通就方便很多,但是,他們逐漸拋棄使用本土語言溝通了。

    於是,還是留學乎,疑問。

    其實,這就是留學生海外求學期間最忌諱的一種情況。

    當局者迷,留學生們反而覺得這才是心安理得,互相還可以取得幫助。

    那時,家裡的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在海外的消費額度勒得並不是太緊張,學生們每個週末都會前往郊外的大型自助餐廳,每個人花上6~10個美金,大吃特吃一頓。吃完飯,再租上一些內地國語連續劇光碟,帶回到住處,不停地看上十幾、二十幾集。因為夜裡熬到太晚,週一就有可能再次翹課。

    週一都翹了,不怕整個一週都不用去上課了。記得那年,有些留學生會常在華人聚集區碰頭玩耍,甚至都忘了自己是留學生了,他們融入大陸港澳臺等不同區域的幫派系當中,攪合在相互的糾紛當中,參與衝突的場景我也是見過的。

    還好,在北美不像留日的學生那樣整天有機會耍錢。

    那時,在日本的個別留學生當中,他們有條件,只有一個人也可以整日泡在老虎機旁耍錢玩。

    父母給的學費,大部分耍在老虎機身上的,也不在少數。

    相反,我見到也有一些學生,走出國門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勤工儉學的渠道。因而他們幾乎沒有時間溝通來自國內的本土留學生。下了課就拼命的前往自己打工的工作崗位。可惜的是,由於他們語言水平尚不能過溝通交流的順利,也就只能在華人開的餐館裡面涮洗盤子。

    食宿的安排關係到留學的質量

    出國留學,在北美大概有以下三種食宿方式。

    陪讀租住

    家中經濟條件很好的情況下,會有父母陪讀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的大多數留學生完成留學目標的狀況還算可以的,多數還能留在本土擇業就職。

    但也不排除部分留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翹起課來無止境。借父母外語水平差,不懂周圍玩轉就謊話連篇。直到無法畢業了,父母只好再找自己的華人朋友安排,花錢獲得綠卡、移民事項等。

    學費宿費打包

    如果留學期間的學費、食宿費用打包付費的方式完成留學的,留學生情況就比較穩定。這種情形有兩種辦法,有一種是第一年住在學校的統一宿舍裡,雖然價錢比較昂貴,但是,學生適應本土生活比較快速。因為北美校區大凡都坐落在遠離城市的獨立區域,某種程度上隔離了紛亂的社會,是比較安全的;另一種,是在學校附近有很多學校認可的留學生住宿家庭,打包付費報名之後,學校會統一安排入住家庭。你融入了一個家庭後,就成為了他們的一個成員,不僅費用要比住學校宿舍的低一些,還有助於快速透過語言瓶頸。

    留學生合夥租房

    事先沒有食宿計劃,直到入學之後才自行和其他留學生合租宿舍的,而且一般都是自己搭夥解決食取,這個比較有計劃性。這些留學生往往都是早已經具有獨立的社會經驗的成年人,他們大凡讀的是碩士學位的,考博的留學生也比較多。

    拿到獎學金的留學生

    雖然說拿到了獎學金,簽證時面試官考英語的語言關都是過了的,但是,剛剛到了北美時馬上適應當地人講話的語感、和熟悉聽力的還是不多見的,總有一段時間需要經過適應性練習。不過,絕大部分獲得獎學金之後留學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過程和生活經歷,效果都還是很好的。

    總結

    總之,各自留學生每一位的海外留學經歷,也是各有千秋。

    他們在最初,本地化語言水平、學習的環境、生活的條件都會密切關係到留學的質量。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認為,學生想出國留學的話,至少還是在本土國內完成高中學業之後,再計劃出國讀大學學習。有條件的,最好獲得獎學金之後再出國深造;按照習慣在中國成長的狀況,初中畢業後就去留學可能存在潛在的隱患,需要本人和家長分析好再決定;而大學在國內讀完的,想出國深造碩士,我個人覺得,這也是不太妥的;不過在國內讀完碩士,再去國外攻讀博士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說到原因嘛,不好深入解析。但是憑經驗感覺,初中和高中的思維橋段、大學和研究生的思維橋段,他們有著緊密的聯絡。如果期間因故被折斷了的話,在學生的邏輯思維的架構成型方面,好像有點問題。

    除此之外,在海外的留學生,會因為留學經費的緊張,大都會很有壓力。

  • 3 # 一溪奔流

    留學生不會說英語?不可能!你在國外生活不可能自閉,必定與外界打交道,就去超市買一瓶水也要說一句吧:How mach?時間一長,口語自然就熟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87電視劇《紅樓夢》的真正特色是“創新”,而不是“最忠實曹雪芹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