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下圖是古代名畫《中興四將圖》(區域性),相傳此幅圖為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畫院待詔劉松年所繪,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圖中就有岳飛(從左向右數第2位)

  • 2 # 覃仕勇說史

    答:說起岳飛的相貌,很多人會拿南宋畫家劉松年的《中興四將圖》說事。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因為,劉松年可不是一般的村夫野老,他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劉松年的身份是:“南宋四大畫家”之一,與李唐、馬遠、夏圭齊名。

    劉松年的地位是: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御前畫師。

    所以,出自劉松年之手的畫作,自然不可等閒視之了。

    最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御前畫師,其日常工作就是描繪帝后臣僚的肖像,即奉旨作畫,必須全力以赴,馬虎不得。

    而從《中興四將圖》的圖畫名稱就不難看出,這幅畫可不是尋常的即興畫作,它是具備濃重的政治氣息的——用以表彰中興之臣。

    所以,畫中人物的相貌特徵應該是跟真人對得上號的。

    劉松年的《中興四將圖》共畫了八個人,從左至右依次為岳飛侍從及岳飛、張俊侍從及張俊,韓世忠及其侍從、劉光世及其侍從。

    即畫中左至右的第二人即為岳飛,面白無鬚,微胖,耳大臉圓,頭帶方巾,腳蹬尖頭靴,一身淡綠裝束,拱手而立。

    清人阮元觀此畫,在《石渠隨筆》中描述岳飛相貌,為:“岳飛面大而方,廣額疏眉,兩頰甚豐,目圓鼻尖,自口以下,重頤甚長,無髭鬚。”

    即面大方正、額寬、眉淡、臉頰豐滿、眼圓、鼻小、雙下巴、無須,就是岳飛相貌的主要特徵。

    但我們在想象岳飛的相貌時,可結合這些特徵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卻不應侷限於劉松年的畫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與山水畫、花鳥畫相比,人物畫並不是中國畫所擅長的,很多中國古代畫家的人物畫都是比例失調、五官刻畫不精、不準、不像的。

    二、劉松年並沒有見過岳飛,他入宮廷當畫師時,岳飛已經故去多年,那麼,他在作岳飛畫像時,主要是根據見過岳飛本人的一些老人的描述,再結合自己的想象完全創作的。

    三、現今流傳的《中興四將圖》並非劉松年原作,而是一件較早的劉畫摹本而已。

    以上幾點,就註定了岳飛本人與《中興四將圖》裡的岳飛畫像有著巨大的差異。

    我甚至猜測,劉松年畫岳飛頷下無須,其依據不過因為岳飛是四大將中最年少者,而且是南渡諸將中建節最年少者,為重點突出這一形象,就沒有畫鬍鬚,把岳飛的形象定格在二十七八歲的年紀。其實,岳飛被害時,是三十九歲,頷下應該有須。

    除此之外,我們在想象岳飛的相貌時,還可以參考一些史料。

    比如,1142年,金國根據和解條款派人送高宗生母韋賢妃及宋徽宗的靈柩回國。在途中,韋賢妃曾問隨從:“大小眼將軍如何?”隨從回答:“岳飛已死。”

    即岳飛是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是“大小眼”,具體長什麼可以參考一下以“大小眼”出名的北大教授孔慶東和歷史老師袁騰飛的那兩隻眼睛。

    還有,北宋王朝招募士兵對身高都有硬性要求:如步兵須五尺八寸、騎兵須五尺七寸、神威軍(步兵)須五尺四寸、威遠軍(騎兵)須五尺三寸五。

    岳飛考上兵後被分配到騎兵兵種的廣銳軍,其對士兵的身高要求是五尺五寸,以一宋尺等於今30.72釐米換算,這大約就是170釐米。

    那麼,岳飛的身高應該在170釐米以上。

    還有,岳飛在鄂州整軍時,時人邵緝曾過從拜訪,並向宋高宗隆重薦舉岳飛,說他“驍武精悍,沉鷙有謀。”

    按這一條說法,岳飛不應該是《中興四將圖》那種虛胖、文質彬彬的樣子,而是身材剽悍,相貌威武,有種深謀遠略,深不可測的氣質。

    岳飛幕僚黃縱之子黃元振根據父親的回憶寫岳飛:“公性嚴,語不輕發,於僚屬口口口口但語次間微見其端,而聞者悚然。”

    這一條,更證實岳飛是個威武雄壯之士,平時沉默寡言,偶一發聲,分量極重,不怒自威,讓人內心悚然。

  • 3 # 唐風宋月

    岳飛是南宋初年抗擊異族侵侮的愛國將領,近千年來,在華人心底有著崇高的地位。人們都知道“撼山易、撼岳家軍”、“精忠報國”、“岳母刺字”、“莫須有”,到了杭州,人們都要前往岳廟祭拜這位民族英雄,瞻仰緬懷他英氣勃發、怒髮衝冠的容顏……

    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汗顏的是,卻無法在正史中找到關於岳飛相貌的記載。人們心目中的岳飛,大多是以清人錢彩《說岳全傳》為準。文學作品中的岳飛“頭戴爛銀盔,身披銀葉甲,內穿白羅袍,下坐白龍馬,手執瀝泉槍,隆長白臉,三綹微須,膀闊腰圓,十分威武”。

    因評書影視作品傳播影響,岳飛“白袍白甲、隆長白臉、三綹微須”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天人們在岳廟大殿中看到的岳飛,就是這個樣子的。

    首先,來談談岳飛的身高問題。

    小編在《岳飛為什麼會有三次投軍經歷,四個字是揭開歷史之謎的關鍵》一文中講到,岳飛第二次投軍是前往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被錄用為“效用士”。“效用士”在北宋末年屬於上等兵,北宋禁軍按身高(宋尺)分為5.3、5.4、5.5、5.6、5.7、5.8六檔,其中5.7~5.8宋尺為上等。岳飛是上等兵,因此身高在5.7~5.8宋尺之間,約合現代的1.75~1.78米。

    岳飛的相貌如何呢?大概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最為接近歷史真實。劉松年(約1155~1218)是宋孝宗淳熙畫院的待詔,南宋四家之一。劉松年作圖時,中興四將早已經作古,他所繪製的鄜王劉光世、蘄王韓世忠、循王張俊、鄂王岳飛四人肖像,是根據四將後人提供的先人畫像所繪。

    岳飛的畫像應該是三十歲之後的樣子,畫中嶽飛面板白皙(恂恂如書生),國字臉、寬額頭、眉毛稀疏、圓眼睛、尖鼻子、略微有些雙下巴。劉松年所繪岳飛畫像基本忠實於歷史真實,只是有一個細微的特點,他並沒有在畫中體現出來——據史料記載,岳飛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大小眼將軍”),大概是不怎麼明顯,所以《中興四大將圖》中劉松年並沒有繪出這種區別來。

    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大將》後來收在清宮內府,溥儀假裝打賞,交由弟弟溥傑從紫禁城中偷了出來。現在故宮博物院所藏是否為宋人真跡不得而知。

    畫中嶽飛無須,似乎少了陽剛之氣。這又是為什麼呢?北宋帝陵前的武將石俑與大足南宋石雕中的武將也都是無須的,《中興四大將》圖繪製好後懸掛於皇帝家廟景靈宮的。故意繪製成無須的樣子,大約與此相關。

    現代我們見到岳飛三綹微須的像又是什麼原因呢?

    從相學的角度來分析——無鬍鬚者,不吉之相。後人景仰岳飛精忠報國、捨身取義的風姿,自然不希望見到的是他無須的樣子了。

    人們最喜愛的岳飛畫像,是明代佚名畫家所繪的岳飛坐像。畫中嶽飛頭裹軟巾,方臉短鬚,握卷閱讀,蟒袍上飾有四個團蟒圖案。衣服上有蟒,表明像主身份貴重,是“王”。但這位畫家對宋代服飾缺乏研究,這樣做完全是多此一舉。宋朝官員的朝服色彩單一,沒有任何圖案,只是簡單地按品級高低分為紫、紅、綠、藍四種。

    據史料記載,清末時,吏部司務廳何剛德曾經利用公務之便,見到過收藏於南薰殿中的歷代帝王相與一些前賢的小像。他看到的岳飛像與他所想象的截然不同,居然是一位風雅小生。 為此,何剛德題詩讚曰:

    威名赫赫震朱仙,誰信風流是少年。

    人說留侯如好女,怪公美貌亦翩然。

  • 4 # 深漂小偉

    南宋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應該比較符合原型。 中興四將指中國南宋時期四位著名的南渡將領,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四位將領是指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另一說法是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一說法來自於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 四位將領均有王爵,岳飛追封鄂王,劉光世追封鄜王,韓世忠追封蘄王,張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劉錡取代劉光世,以史料來看更為可信。第三種說法由南宋史官章穎提出,將岳飛、李顯忠、劉錡、魏勝列入自己的《皇宋中興四將傳》一書。 擴充套件資料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00後小將陳博雅,正式進國家隊,進步神速,能否成接應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