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楊家將的故事家喻戶曉,七子去六子回!滿門忠烈就這麼沒落!那麼歷史上的楊家將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或者說只是個傳說?
3
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歷史上的楊家將有三代,連續三代都為北宋鎮守邊關,不但立下功績,還被敵人所忌憚。所以,歷史上楊家將也好,小說評書中的楊家將也好,都是以武功軍事見長,並且他們的忠義也是深入人心。

    武藝。

    歷史上的楊家將首先武藝十分高強,先說第一代的主人公楊業,從小就喜歡遊獵,每次都多出別人好幾倍,身手不凡。楊業先是北漢大將,後歸北宋,每戰必克,當時華人都稱他為“無敵”。

    (楊業)

    楊業大兒子楊延昭,史書說他智勇雙全,楊業也認為延昭最像他,小說楊宗保以他為原型。楊延昭鎮守邊關,契丹人十分忌憚,認為是天上的剋星,稱為“楊六郎”。

    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從小軍官累功到大將,武藝自然不低,中間還得到范仲淹賞識,也跟隨名將狄青南征,後又大敗西夏軍。

    謀略。

    楊家三代中,楊業和楊延昭都是“不知書”的,也就是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不妨礙他們的謀略過人。

    楊業每戰必克,除了驍勇外,定然有他的獨到的方略。比如他的最後一戰,提出了比較穩妥撤出三州百姓的計策。可惜被王侁等人棄用並出言相譏,最後害得楊業兵敗,壯烈犧牲。

    楊延昭更是有韜略,當他在城小無備的遂城時,契丹大軍來犯,只有他能冷靜應對,發動群眾用水澆城結冰,契丹軍大敗撤退。楊延昭還曾經“先斬後奏”,奇襲古城,大破契丹。要說用兵謀略,楊延昭應該是最優秀的。

    楊文廣能得到范仲淹的賞識稱奇,定有過人之處。在和西夏軍較量時,用聲東擊西之計,大破西夏軍。撤退的西夏兵苦著臉著說,要告訴國主,帶萬騎來報復,又被楊文廣大殺一陣,西夏的氣勢被奪。

    楊家將不但才能突出,更難得是對大宋的忠義,讓世人敬仰。楊業武功最好也最壯烈,打到只剩一人,受傷幾十處,依然殺敵近百。楊延昭智勇雙全,最有謀略,多次打得契丹軍大敗,契丹對他最忌憚,楊延昭鎮守邊關二十餘年。楊文廣也為大宋南征北戰,臨死時,還獻上陣圖和奪取幽燕之策,可惜死得太早了。

  • 2 # 趙燕雲

    關於楊家將,在我即將出版的《東寫西讀--水滸傳中的宋朝》中有介紹。

    楊家將的故事實則是演繹過多,其實楊家將主要人物只是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又名楊繼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業的父親楊信,曾任後漢的麟州刺史(今陝西神木),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

    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少年的楊重貴到太原做人質。後來楊信投靠了後周,楊重貴留在了太原。楊信死,以其子楊重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再後楊重勳又歸附了後周,但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並收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後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

    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號稱楊無敵。

    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複本姓楊,單名業。後去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制。遼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因功升雲州觀察使。

    遼軍深懼楊業,以至於望見楊業旌旗就不戰而走。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起初各路進展順利,楊業一路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

    此時遼國十餘萬大軍已經反擊,攻破了寰州。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更深知邊境地勢,遼軍兵力又佔有很大的優勢,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只遷移民眾,不與遼軍決戰。但護軍王冼和劉文裕不以為然,並且嘲笑楊業怯敵,非要與遼國正面交鋒。

    作為主將的潘美也主張迎敵。楊業力爭不果,只能接受命令冒險出擊。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行前和潘美做了約定,讓潘美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以便能成功撤退的希望。

    楊業出擊以後,王冼等人很久沒有訊息,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率領部隊出擊。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失敗的訊息,又慌忙撤退。楊業力戰後撤到陳家谷,沒有看到接應人馬。非常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身受幾十處傷,左右殆盡,仍手刃敵軍數十百人,最後筋疲力盡,戰馬又受了重傷,為遼軍生擒。楊業的兒子楊延玉,部將王貴、賀懷浦等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後絕食三日而死。

    這段歷史後來被演義。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本名楊延朗,為了避諱趙宋祖先趙玄朗改名楊延昭。幼年的楊延昭沉默寡言,但喜歡玩行軍作戰的遊戲。楊業常說:“此兒類我”。出征都帶楊延昭同行。

    楊延昭本人作風簡樸,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每戰都身先士卒,獲得賞賜都與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樂於為他效命。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但是據史所載,楊延昭應為楊業長子。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朗外,還有子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昭子楊文廣。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楊文廣被說成是楊宗保與穆桂英之子,實則真實歷史上他是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予殿直。後來與安撫陝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有才能,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出征。

    宋英宗治平中,被選拔為宿衛將領,英宗以楊文廣是名將之後,且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後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他由此參加了韓琦指揮的對西夏的防禦作戰,並頗有斬獲敵人很多。皇帝下詔嘉獎,賞賜豐厚,並任命他知涇州鎮戎軍、定州路副總管,遷步軍都虞侯。

    遼國與宋在代州的邊界劃分上發生爭執,楊文廣向朝廷獻上陣圖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但還沒等到朝廷的回覆,楊文廣就死於任上,朝廷追贈他同州觀察使。

    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蹟,為後人所頌揚。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在北宋時期已經天下聞名。

    歐陽修在《供備庫副使楊君墓誌銘》中寫:“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這裡的父子就是指楊業和楊延昭,這位供備庫副使楊君,叫楊琪,其祖父是楊崇勳,楊業是其伯祖。

    北宋後期軍事積弱,最後亡於外敵,遺民們追思那些血戰保國的將領。於是楊家將的故事得以廣泛演繹流傳,在流傳過程中,民間不斷加入許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

    《燼餘錄》(此書相傳為南宋徐大焯所作。但此書在南宋末年“成書”之後,卻於清光緒年間才付印面世,中間跨越竟達700餘年。據傳是留日革命黨所刊印鼓勵革命的偽作)中,將楊嗣的功績安到楊業的第七子楊延嗣身上,將楊文廣的事蹟,創造出了一個楊宗保,還杜撰了楊家將父子救宋太宗的情節。在元朝的雜劇中,有關楊家將的劇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以至於楊家將獨領風騷,家喻戶曉。

  • 3 # 小黑侃大山

    這個多帶有演義的色彩的,歷史上的

    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

    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華人號為「無敵」。

    其子楊延昭和其孫楊文廣也是一代名將也有傳記,至於楊業的兒子七子去六子回純屬演義了,有一個兒子是跟他一起戰死沙場,宋史記載他死後,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楊文廣後其後世就不見於史書了。

    歷史上的楊家三代是挺厲害的,但是與北宋開國名將潘美(也就是被黑的特別慘的潘仁美)、曹彬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北宋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一直處於劣勢,所以民間就需要一些英雄來滿足人民的想法。直到《說岳全傳》還把楊再興說成是楊業的子孫呢。

    參考文獻『宋史』

  • 4 # 約定9521

    真實的楊家將,並不像演義所說的楊家十代英雄。而且沒有七郎八虎闖幽州一說。楊家將,正兒八經的楊家將只有三代。第一代楊業。又名劉業劉重貴。原是北漢的明將。北漢皇帝投降後,他繼續底抗大宋軍隊。宋太宗有感於他的忠義。特派北漢降帝收降於他。楊業投宋後屢立戰功。後在陳家谷一役中。寧死不降,絕食七日而亡。第二代大郎楊延昭。鎮收三關。有勇有謀。曾自夜之間冰凍遂州。大敗遼軍。因投降派當權,一生部得知鬱鬱而終。死後真宗十分傷心。為此斷朝三日。楊文廣。楊延昭四十七歲上得的兒子。長大後在範中淹手下當兵。謀說過人,曾擊退西夏國的進攻。楊文廣之後楊家基本上沒有武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自駕318進藏,我的天籟2.0能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