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存章藝術園

    我是三品齋主李存章,書法愛好者與習練者。

    這個問題問得十分有意義,我很願意把我對書法家一詞的理解說出來。

    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與年齡是絕對有關係的,不可能出現少年書法家和青年書法家。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是個綜合素質的人才,光毛筆字書寫的好,是不夠書法家資格的。

    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字,不僅毛筆字已經練到爐火純青還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學家、學問家不一定是書法家,但書法家一定得是文學家、學問家,這是幾千年文化史所公認的。

    沒有淵博的文化知識,沒有深厚的書法史與書法理論的功底,沒有深入的文字學研究,沒有潛心的古詩文的研讀,是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的。

    大家可以歷數一書法史,能否找出一個書法家不是文學家、學問家的。

    若果只把書法家名號作為練毛筆字的尊稱,任何一個練毛筆字的人,只要字還能說的過去,都可尊稱為書法家,當然就和年齡沒有半點關係了,一些新聞媒體上,不斷出現少年書法家,青年書法家名號嗎!

    成就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是要經歷歲月的磨練,和閱歷的豐滿,沒有幾十年的工夫是不成的。

  • 2 # 清涵書法

    1縱觀書法史,書法家長壽的真不少。例如歐陽詢,虞世南等等。他們的書法到了晚年,可以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彷彿年齡越大水平越高。俗話說“書必有年”,要想書法有所成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尤其對於初學者,沒有時間作支撐,更不可能學好書法了。孫過庭《書譜》說“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是也!

    2但是,也有特殊情況。他們書法成就非常之高,但是他們的壽命卻很短,這樣的書法家還是有的。在古代,人們的壽命由於各種原因,一般都不會太長。例如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活了42歲就去世了,但是王獻之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後人望塵莫及,和王羲之在書法史上並稱二王。還有就是《書譜》的作者唐朝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活了45歲。他所寫的《書譜》無論是理論價值還是書法價值都對後世影響巨大。由此可見,書法水平好像和年齡沒有太大關係。

    3再者一位60多歲的退休老年人,想退休後修身養性開始學習書法跟一個學習書法20多年的青年人,他們的水平能一樣嗎?所以說,書法水平跟年齡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要想在書法上有所造詣,必須要有時間作為支撐。

  • 3 # 雲淡風輕3393092982

    感謝邀請,書法家和年齡總體應該說是有關係的,這與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書寫經驗,知識構成,文學修養,心理成熟度等因素相符相稱的。大家不難發觀,少年稚童所寫的字,無論寫的多少好看,總會給人一種稚嫩的感覺,中年時期每個人寫的字都有奔放自由沉穩的痕跡,多數書法家都是晚來成就了自已的書寫風格。顯然,這與上述五個因素具有高度的關聯程度。孔子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書法家的成長也很難擺脫這條規律。夲人馬上快到花甲退休之年了,回想走過的路程,確實驗證這條人生規跡。當年年輕時,學習古典詩文,老師講某某詩人晚年隱退或是晚年詩句失去了年輕時的奔放,進而守舊固執了,現在看來對於人的一生來講,這是一種規律或是正常過程。所以,現實生活中就為年輕人學書法極易浮躁,反而中老年人甚至一些退休的老同志書法反而學習起來進步快易上手的原因所在。在這裡,我個人認為,學習書法,中小學生從楷書學起,有利於從小打好基礎,養成習慣,中年以後開拓創新就有了良好基礎。作為中老年朋友,我的體驗更相反,因為有了自身沉穩的心理素質和生活閱歷,文化素質等,初練毛筆書法,可以先練個把月的楷書,基夲掌握握筆,運筆技巧後,直接練習行楷或行書,反而會使自已的書寫水平有很快提高。至於將來自已能否達到書法家的水準,那就要看自已的努力了。這僅是我的一些感受,不妥處請各位書友指正。謝謝。下面是夲人近期臨摹的字跡,懇請各位老師及書友順遂指教。

  • 4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書法家和年齡沒有必然關係。

    書法家的成就和年齡更沒有關係。

    不要盲目崇拜老者,現在很多書法家,年紀越大反而“功夫”都丟了。

    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說“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可是孫過庭生於648年,卒於703年9月。

    最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只活了55歲。

    古人的說法,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55歲,在古代也不是特別長壽。

    在所有書法家中,書法史地位和活多久沒有關係。

    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都活的不是很長。

    王羲之活了58年,王獻之只活了42年。

    二王在中國書法史的地位,無疑是非常的崇高。可是他們活得真的不長。

    一個書法家自身水平,並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好

    人書俱老,書必有年。這個是古往今來的大書家,一般都是這樣的。

    但是我們近代書法家,可不是這樣。

    我們近代當代很多書法家,年紀越大書法水平越還不如前。

    我們現代多少書法家,晚年熱衷於書法改革。

    人書俱老,不如改革。

    很多當代書法家,樂此不疲的改革,迫不及待的改革。

    書法家協會很多人,早年的字非常的正統,傳統。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會寫字,他們想著創新,可是字是越來越奇怪,有些能看,有些已經不會寫字了。

    文徴明——學習的榜樣

    文徴明明代著名書法家,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57歲就能,不問官場,不問名利。

    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徵明活了近九十歲,是非常長壽的書法家。據傳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人書俱老,說的就是文徴明,天賦不是特別高,但是能夠持之以恆的寫字,練字。活了89歲,60歲不到就辭官,不追名利。這個才能做到人書俱老,現在多少書法家到了年紀,筆都拿不了,有些病症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

    上圖,文徵明88歲書法手卷《金粉福地賦》,尺寸27×513cm,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秋拍品。

    細節放大

    88歲,還能夠這麼穩,寫出這樣的字,文徴明各個方面都是令人敬佩。

    取法不高,內心不潔,活得越久,字只會變差,越來越差。

    現在的書法家們不要那麼追逐名利,不要那麼放縱生活,人活得長一些,取法也會高一些。

  • 5 # 千千千里馬

    一個書法家青年時的書法味道和老年的書法味道是很不相同的。

    所以,書法與年齡的關係非常密切。

    研究書法與年齡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有意義。

    第一,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對於孩子和成年人就要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書法。

    比如說,一個孩子你非要他學習“人書俱老”的書法,孩子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體驗,所以,臨摹學習這樣的書法,就不必要求他們寫出“人書俱老”在味道。

    第二,欣賞書法也有分青春型書法和老道型書法。

    書法儘管有“人書俱老”的說法,但是,未必所有書法家的作品都會“人書俱老”的。比如,啟功先生活了八十多歲,但是,他的書法根本沒有“人書俱老”的感覺。

    恰恰相反,他的書法作品,一種青春的歡樂的氣息始終到他去世還是那樣鮮活的。

    但是,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五十多歲以後,就進入了一個“人書俱老”的境界,寫出了對佛法深刻禪悟,與他皈依佛門以前大不相同。

    所以,書法是一種藝術追求,這是書法家個人思想境界的寫照。

    我們欣賞書法,應該學會欣賞書法的背後的思想。

    第三,學習書法,不要背上“年齡”的包袱。

    有的朋友可能覺得,我年齡大了,是不是不能學習書法了。你永遠不要這樣想。

    學習書法沒有年齡的限制,只有自己喜歡,什麼年齡都不遲。

    劉海粟先生文革以後,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為了補上自己書法的不足,他七十多歲才學習草書。

    所以,只要你有興趣,年齡與學習書法是沒有關係的。

  • 6 # 傳習書道

    這個問題要從書法史中看歷代書法家的情況就可以知曉了。

    有一部分人說書法家與年齡沒關係,是有一點不恰當的,縱觀書法史,很多書法家他的成就是有階段性變化的,也可以說成長的,不同階段,書法家的所受書學思想,亦或是經歷不同,他的書作會有明顯的變化,顏真卿的書法在他不同時期,風格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董其昌,黃庭堅前期和後期,都有不同的改觀。後人的認可度也不一樣。

    書法當中所說的人書俱老,不是空的,書法不光是寫字,有很多東西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寄託與其中。

  • 7 # 蘭亭書院顧勇

    不請自來,請恕唐突。因為我與已經回答問題的朋友們觀點有區別,不得不說出來。

    一個人成長為書法家和年齡有一定關係!這就和一名醫生成為一代名醫一樣,需要時間、經驗、閱歷、功力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剛出道,就參加全國大賽拿到金獎,是不是書法家?首先,古代是沒有書法家這個稱謂的,只是稱為善書者。

    蘇軾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源自《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黃庭堅的《論書》也說到:學書需心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這二句話更是說明了想成為書法家,沒有深厚的文化知識作為功底是不能實現的。即使你的筆法功力不低於王羲之,鍾繇,那也只能是俗人而已。不能成為善書者。所以說,學養也是書法家標準之一。

    只會寫字,不通理論,不能原創詩詞,沒有創新,正草隸篆不能兼備,沒有傳承下一代弘揚國粹,有才無德,以上幾項都不能算作書法家!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時間的檢驗!

    這不是苛求,更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書法是一生的追求,有的人半途而廢,有的人功成名就不思進取,有的人劍走偏鋒走火入魔淪為醜書患者!真正耐得寂寞者,才是後來有成就的書法家。

    藝途迢迢,我輩自當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水滴石穿。隨著年齡的增長,書藝的進步,學識的積累,是不是書法家,已經不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轉行初期,如何解決專業不對口,沒有經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