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磁懸浮列車利用“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原理,讓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車體完全脫離軌道,懸浮在距離軌道約1釐米處,騰空行駛,創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間飛行的奇蹟。 由於磁鐵有同性相斥和異性相吸兩種形式,故磁懸浮列車也有兩種相應的形式:一種是利用磁鐵同性相斥原理而設計的電磁執行系統的磁懸浮列車,它利用車上超導體電磁鐵形成的磁場與軌道上線圈形成的磁場之間所產生的相斥力,使車體懸浮執行的鐵路;另一種則是利用磁鐵異性相吸原理而設計的電動力執行系統的磁懸浮列車,它是在車體底部及兩側倒轉向上的頂部安裝磁鐵,在T形導軌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別設反作用板和感應鋼板,控制電磁鐵的電流,使電磁鐵和導軌間保持10—15毫米的間隙,並使導軌鋼板的吸引力與車輛的重力平衡,從而使車體懸浮於車道的導軌面上執行。 通俗的講就是,在位於軌道兩側的線圈裡流動的交流電,能將線圈變為電磁體。由於它與列車上的超導電磁體的相互作用,就使列車開動起來。列車前進是因為列車頭部的電磁體(N極)被安裝在靠前一點的軌道上的電磁體(S極)所吸引,並且同時又被安裝在軌道上稍後一點的電磁體(N極)所排斥。當列車前進時,線上圈裡流動的電流流向就反轉過來了。其結果就是原來那個S極線圈,現在變為N極線圈了,反之亦然。這樣,列車由於電磁極性的轉換而得以持續向前賓士。根據車速,透過電能轉換器調整線上圈裡流動的交流電的頻率和電壓。 磁懸浮列車的優點 磁懸浮列車從北京執行到上海,不超過4個小時,從杭州至上海只需23分鐘。在時速達200公里時,乘客幾乎聽不到聲響。磁懸浮列車採用電力驅動,其發展不受能源結構,特別是燃油供應的限制,不排放有害氣體。據專家介紹,磁懸浮線路的造價只是普通路軌的85%,而且執行時間越長,效益會更明顯。因為,磁懸浮列車的路軌壽命可達80年,而普通路軌只有60年。磁懸浮列車車輛的壽命是35年,輪軌列車是20至25年。此外,磁懸浮列車的年執行維修費僅為總投資的1.2%,而輪軌列車高達4.4%。磁懸浮高速列車的執行和維修成本約是輪軌高速列車的1/4。磁懸浮列車和輪軌列車乘客票價的成本比約為1:2.8。 磁懸浮列車的缺點 磁懸浮有一大缺點,它的車廂不能變軌,不像軌道列車可以從一條鐵軌藉助道岔進入另一鐵軌。這樣一來,如果是兩條軌道雙向通行,一條軌道上的列車只能從一個終點駛向對方 終點,到對方終點後,原路返回。而不像軌道列車可以換軌到另一軌道返回。因此,一條軌道只能容納一列列車往返執行,造成浪費。磁懸浮軌道越長,使用效率越低。 磁懸浮列車面臨的困難 磁懸浮列車雖然具有這麼多的好處,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上海浦東磁懸浮鐵路真正投入商業運營。儘管日本和德國已經有了實驗路線,儘管2005年上海浦東機場到市區30公里長的線路將投入正式運營,但磁懸浮列車要想如同現今的普通輪軌式鐵路那般,成為民眾日常交通工具,似乎還遙遙無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是安全方面。由於磁懸浮系統必須輔之以電磁力完成懸浮、導向和驅動,因此在斷電情況下列車的安全就不能不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在高速狀態下執行時,列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長期的實際檢驗。還有,則是建造時的技術難題。由於列車在執行時需要以特定高度懸浮,因此對線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等的要求都很高。而且,如何避免強磁場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也一定要考慮到。 參加修建上海磁懸浮快速列車的電力專家介紹,敷設在磁浮工程全線的電纜,是德國進口的一種普通鋁芯制高壓電纜,受電後將產生20KV高壓。專家提醒有關部門,要注意工程沿線周圍施工安全,並加強對沿線電纜的保護力度,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即便有解決以上技術難題的手段,但是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錢。上海段約30公里的線路設計投資為380億元人民幣,而德國的兩條線路,一條36.8公里長,將耗資約16億歐元;另一條長度78.9公里,則將耗資32億歐元(1歐元約等於10元人民幣)。實際施工中,根據地形、路面及設計運送能力的不同,當然造價也會相差較大。但無論如何,一公里的路線至少需要3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也就是說,1釐米線路就得花上300元!
原理 磁懸浮列車利用“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原理,讓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車體完全脫離軌道,懸浮在距離軌道約1釐米處,騰空行駛,創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間飛行的奇蹟。 由於磁鐵有同性相斥和異性相吸兩種形式,故磁懸浮列車也有兩種相應的形式:一種是利用磁鐵同性相斥原理而設計的電磁執行系統的磁懸浮列車,它利用車上超導體電磁鐵形成的磁場與軌道上線圈形成的磁場之間所產生的相斥力,使車體懸浮執行的鐵路;另一種則是利用磁鐵異性相吸原理而設計的電動力執行系統的磁懸浮列車,它是在車體底部及兩側倒轉向上的頂部安裝磁鐵,在T形導軌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別設反作用板和感應鋼板,控制電磁鐵的電流,使電磁鐵和導軌間保持10—15毫米的間隙,並使導軌鋼板的吸引力與車輛的重力平衡,從而使車體懸浮於車道的導軌面上執行。 通俗的講就是,在位於軌道兩側的線圈裡流動的交流電,能將線圈變為電磁體。由於它與列車上的超導電磁體的相互作用,就使列車開動起來。列車前進是因為列車頭部的電磁體(N極)被安裝在靠前一點的軌道上的電磁體(S極)所吸引,並且同時又被安裝在軌道上稍後一點的電磁體(N極)所排斥。當列車前進時,線上圈裡流動的電流流向就反轉過來了。其結果就是原來那個S極線圈,現在變為N極線圈了,反之亦然。這樣,列車由於電磁極性的轉換而得以持續向前賓士。根據車速,透過電能轉換器調整線上圈裡流動的交流電的頻率和電壓。 磁懸浮列車的優點 磁懸浮列車從北京執行到上海,不超過4個小時,從杭州至上海只需23分鐘。在時速達200公里時,乘客幾乎聽不到聲響。磁懸浮列車採用電力驅動,其發展不受能源結構,特別是燃油供應的限制,不排放有害氣體。據專家介紹,磁懸浮線路的造價只是普通路軌的85%,而且執行時間越長,效益會更明顯。因為,磁懸浮列車的路軌壽命可達80年,而普通路軌只有60年。磁懸浮列車車輛的壽命是35年,輪軌列車是20至25年。此外,磁懸浮列車的年執行維修費僅為總投資的1.2%,而輪軌列車高達4.4%。磁懸浮高速列車的執行和維修成本約是輪軌高速列車的1/4。磁懸浮列車和輪軌列車乘客票價的成本比約為1:2.8。 磁懸浮列車的缺點 磁懸浮有一大缺點,它的車廂不能變軌,不像軌道列車可以從一條鐵軌藉助道岔進入另一鐵軌。這樣一來,如果是兩條軌道雙向通行,一條軌道上的列車只能從一個終點駛向對方 終點,到對方終點後,原路返回。而不像軌道列車可以換軌到另一軌道返回。因此,一條軌道只能容納一列列車往返執行,造成浪費。磁懸浮軌道越長,使用效率越低。 磁懸浮列車面臨的困難 磁懸浮列車雖然具有這麼多的好處,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上海浦東磁懸浮鐵路真正投入商業運營。儘管日本和德國已經有了實驗路線,儘管2005年上海浦東機場到市區30公里長的線路將投入正式運營,但磁懸浮列車要想如同現今的普通輪軌式鐵路那般,成為民眾日常交通工具,似乎還遙遙無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是安全方面。由於磁懸浮系統必須輔之以電磁力完成懸浮、導向和驅動,因此在斷電情況下列車的安全就不能不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在高速狀態下執行時,列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長期的實際檢驗。還有,則是建造時的技術難題。由於列車在執行時需要以特定高度懸浮,因此對線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等的要求都很高。而且,如何避免強磁場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也一定要考慮到。 參加修建上海磁懸浮快速列車的電力專家介紹,敷設在磁浮工程全線的電纜,是德國進口的一種普通鋁芯制高壓電纜,受電後將產生20KV高壓。專家提醒有關部門,要注意工程沿線周圍施工安全,並加強對沿線電纜的保護力度,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即便有解決以上技術難題的手段,但是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錢。上海段約30公里的線路設計投資為380億元人民幣,而德國的兩條線路,一條36.8公里長,將耗資約16億歐元;另一條長度78.9公里,則將耗資32億歐元(1歐元約等於10元人民幣)。實際施工中,根據地形、路面及設計運送能力的不同,當然造價也會相差較大。但無論如何,一公里的路線至少需要3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也就是說,1釐米線路就得花上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