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遇見珷公子

    那是兩位託孤大臣,至少在劉備的託付中不存在正副。

    李嚴出身荊州,早年前往益州做官。可以說是聯絡荊州集團的橋樑和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

    在劉備眼裡這是制衡,互相制衡。

    但是槍桿子裡出政權,諸葛亮有軍權,啥都能壓李嚴一頭,生死都在諸葛一念間。

  • 2 # 興海亭

    劉備並不是完全成功的一代君王。特別是他去世前夕安排後事,許多元首安排後事都是失敗,比如朱元璋。如果要研究劉備如何如何有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那問問他,討伐東吳的勝算幾何?聯吳抗魏的戰略到哪裡去了?

  • 3 # 風落客前花

    劉備確實有這方面的意思,要知道,如果只選了諸葛亮,那諸葛亮以後就會成為實際掌權者,在蜀國可以一手遮天。雖然後來確實是一手遮天了。當時為什麼會選李嚴呢?

    其一,李嚴和諸葛亮是屬於兩個陣營的,李嚴是可以說是益州投降人員之首,而諸葛亮是劉備的舊部,劉備的舊部基本上都會站在諸葛亮這邊的。如果託孤大臣選擇其他人物,很容易造成權力一邊倒的情況,到時候出現問題,政權也很容易動搖,畢竟劉備是靠搶得來的益州。這兩大陣營是劉備的根基,相互制衡,相對來說,政權才能長久。

    其二,李嚴可以說是一個有一些軍事才華的武將,託孤重臣一文一武也比較合適。而且李嚴還有一定的政治頭腦,鎮守一方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不過李嚴這個人比較固執、孤傲,與人相處常有矛盾。這一點不知道劉備那時有沒有看出來。

    劉備雖然挑選李嚴作為託孤大臣制衡諸葛亮,只是沒有想到李嚴自己留下把柄被諸葛亮直接貶為庶民。後來諸葛亮也就成為了蜀國唯一的掌權者,諸葛亮這個的缺點太明顯了,導致了蜀國後來的實力大大削弱了

  • 4 # 上將噯福斯

    因為李嚴的身份極為特殊。

    他是荊州人,長期在荊州擔任地方官員。後又投靠益州劉璋,做了益州的官,成了益州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荊牧劉表使歷諸郡縣。曹公入荊州時,嚴宰秭歸,遂西詣蜀,劉璋以為成都令,復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

    曹操攻打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於是西往奔蜀,劉璋讓他當了成都縣令。後來劉備攻打益州,李嚴又投靠了劉備。

    可見,李嚴的身份很特殊。他是荊州人,卻又在益州當過幾年官。對於荊州士族集團和益州士族集團來說,李嚴都是自己人,都能夠接受他。

    劉備託孤,當然要考慮平衡荊州和益州勢力。讓諸葛亮當了託孤大臣,原來益州的官員難免有所猜忌。

    為了安撫他們,必須再任命一個益州官員做託孤大臣。但是從內心深處,劉備又不信任益州這幫人。選來選去,具有荊州和益州雙重身份的李嚴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選李嚴做託孤副大臣,益州這幫人會安心很多。劉備自己也放心,畢竟李嚴是荊州人。

    另外,李嚴和諸葛亮是老鄉,都是南陽的。這層關係有利於他們相互合作。

    李嚴沒有什麼大的功勞,資歷聲望,都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所以也不用擔心他與諸葛亮兩人內耗都法。

    再有一條,李嚴在蜀國東部重鎮秭歸經營多年。

    讓他在東面防禦孫權,諸葛亮就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北伐。

    這些,大概就是劉備任用李嚴當託孤副大臣的原因吧。

  • 5 # 北冥有漁夫

    白帝城託孤,劉備安排後事,政治遺囑充分考慮到到了益州集團與荊州集團平(制)衡,安排比較周到,可見其苦心。作為荊州集團代表,諸葛亮各方面都是最佳託孤人選,但從劉備對諸葛亮所言“彼可取而代之”的話,可見其試探之心,間接說明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不放心。有效平衡各方關係,對諸葛亮有所制衡,避免曹魏篡漢事件再次發生,進行分權,就成為必須。選李嚴參與託孤,是有原因的:李嚴作為益州集團的代表,能力強,敢於任事,資歷是可以達到託孤顧命的要求,當然與諸葛亮比較還是弱了些,但較其他人而言還是比較合適的,這個託孤班子人選也算得上中規中矩。但形勢發展卻不如人所料: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首,充分認識到了蜀漢政權面臨的嚴峻形勢,清楚知道偏安難久的道理。諸葛亮作為蜀漢政權建立及發展的總設計師,從前到後,其進取之心絲毫沒有改變甚至消減,在其主政階段積極北伐,以功為守,希望打破困境,為蜀漢政權創造新生。然而益州集團對於多次北伐無功而返卻多有怨言,作為本土勢力,大多安於現狀,對於北伐意義不甚明瞭,並沒有生存與死亡的焦慮感,因此對北伐積極性不高。北伐最終加劇了政權內部矛盾,造成內部關係失衡。諸葛亮在,尚能壓服這些矛盾。李嚴作為益州集團的代表,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負責糧草供給,糧草供應失期,遂告諸葛亮糧草不濟,直接導致諸葛亮回師,造成第四次北伐失敗,對後主解釋為諸葛亮在糧草供應充足的情況下,自行回師,視軍國大事為兒戲,其對北伐消極怠工或者說掣肘,間接說明了益州集團對於北伐的態度。這嚴重違背諸葛亮的北伐政策,故李嚴謊言敗露後,諸葛亮震怒,請旨廢李嚴,貶其為庶民,史書對李嚴評價:“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是比較允當的。其後諸葛亮總軍國大事,繼續北伐,最終在前線病逝。李嚴聞諸葛亮死,知不能起復,亦憂憤而死。諸葛亮死後,益州疲弊,日漸加重。姜維任大將軍後,嚴格執行了諸葛亮的北伐遺囑,但其用兵智略明顯不如諸葛亮,多見敗亡。因而在蜀漢後期,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集團勢力上升,而荊州集團原宿凋零殆盡。益州集團倡言天命歸屬,反對姜維北伐,譙周作《仇國論》,在輿論上攻擊北伐政策,加上黃皓在內庭對後主消極誘導,最終出現姜維兵敗不敢回朝,避禍於外的奇怪現象,導致蜀漢軍事防線出現致命漏洞,為鄧艾所乘,最終導致滅國!兩大集團最終也沒有能平衡,蜀漢政權也最終消亡,這個殘酷的結局,估計劉備絕對沒有想到。

  • 6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劉備白帝城託孤,選擇諸葛亮和李嚴為託孤大臣,諸葛亮作為首席託孤重臣,當時也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但是為什麼選擇李嚴當副手還委以軍事長官,主要是李嚴的經歷比較特殊,是劉備軍事集團中起到橋樑作用的人物。劉備這麼做,無疑是讓諸葛亮和李嚴所屬的派系相互牽制,防止諸葛亮獨大的舉措。不過劉備對李嚴後來的蛻變是沒有料到的,任用李嚴當託孤大臣也可以說是個錯誤。

    李嚴出身荊州,原本是劉表手下的縣令,曹操攻打荊州時跑到益州投靠劉璋,因為辦事能力強而得到重用。李嚴既不屬於跟隨劉備起家的荊州集團,(劉備的荊州集團也只是一個大體上的表示,像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早在到荊州前就追隨左右)也不屬於在益州土生土長的益州豪強,李嚴屬於在益州的統治集團,東洲士人集團,東洲集團是第一任益州牧劉焉所依靠計程車人集團。劉焉向漢靈帝建議設立州牧,並經過活動以後被任命為益州牧,和劉表一樣是單槍匹馬來上任,受到地方豪強世家的挾制。劉表透過和荊州豪強蔡瑁家族聯姻,取得當地豪強支援坐穩了荊州州牧。劉焉剛到益州時也和當地豪強有一定合作,但為了不被益州豪強所控制,劉焉大力引進北方三輔之地的流民到益州,並建立了東洲軍。官員方面開始打壓益州當地豪強,任用北方逃亡來計程車族,形成了東洲派。東洲士人集團以許靖為首,下面骨幹有吳懿(妹妹是劉備的皇后)、法正、李嚴、孟達,這些人率領東洲軍在後來幫助劉焉父子鎮壓益州豪強的叛變起到關鍵作用。

    李嚴來自荊州,和劉備最重要的荊州集團的謀士們是舊識,又是東洲士人集團中流砥柱的存在。而且李嚴到益州時間較晚,沒有參與鎮壓益州豪強的叛亂,任成都縣令時以能幹著稱,也能被益州士族所接受。(益州豪強屬於第三階層,上面有荊州集團和東洲集團壓制,所以益州士族的譙周等人會慫恿劉禪投降)李嚴在劉備佔領益州以後表現非常突出,劉備在漢中與曹操作戰時,益州發生叛亂,李嚴不待援兵就鎮壓了叛亂,地方太守任上更是成績非凡。作為一個能被各方認可的人物,劉備任命李嚴為託孤大臣也無不妥之處。只是劉備死後,李嚴為自身利益,勸諸葛亮加九錫,後來又在巴中設五郡,搞半獨立活動,說明劉備最後也是識人不明。

  • 7 # Jack142561600

    一句話,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就個人感情來說,劉備肯定更相信諸葛亮,當然事實也證明了他的先見之明,但是當時蜀國是內憂外患,外患就不用說了,內憂這是尤荊襄集團去與蜀地本地士族兩方面的爭鬥,其實蜀國這兩方面從來沒有停止國鬥爭,劉備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

  • 8 # 南方鵬

    諸葛亮雖然有賢相之名傳頌千載,論識人用人,可能不如其君主劉備,且不說失街亭的馬謖,連關羽,也有人說是諸葛亮捧殺的。而同為白帝託孤輔政大臣李嚴,氣焰逐漸升高也是諸葛亮不合時宜的妥協隱忍所致,終至他野心大漲,誤國誤己,不單自己失德失位,也給衰弱的蜀漢一記重拳。

    這是外部,內部方面,劉備讓有志一同復興漢室的奇才諸葛亮當丞相錄尚書事,假節,託以軍國全權,讓阿斗和劉備吳皇后的兒子魯王劉永事之如父,不可有不敬之心。又讓益州派代表人物李嚴作為第二輔政大臣,為尚書令,中護軍,統內外軍事,但留鎮永安。表面尊崇,實用虛名進行約束,方便益州派外來派取得平衡,和睦合力對外。

    而諸葛亮也明白劉備苦心,致力維護兩派平衡形成合力,對李嚴不時忍讓,在曹真準備三路軍伐蜀時,抽調李嚴兵馬前來防護,李嚴不樂意,便把他升為驃騎將軍慰勉,又讓他的兒子李豐代替他原來職位,李嚴才聽從。李嚴腹有鱗甲,為人有能力卻孤芳自賞,得罪大片人卻自以為是,勸諸葛亮應該加九錫,又說司馬懿給他寫信,安排了職位等他。諸葛亮一味忍讓,助長李嚴傲氣。終於在第四次北伐時,功高自矜的李嚴因糧食無法運到前線,又首鼠兩端,誤了北伐大事,遭到貶逐。

  • 9 # 密探零零發

    在很多人印象中,劉備白帝城託孤,只有諸葛亮一人。實則不然,劉備給劉禪找了兩個託孤之人,一個就是諸葛亮,而另一個是李嚴。那麼,這個李嚴到底是何許人也,還有為何劉備要託孤於他,難道真的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嗎?這一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個李嚴與諸葛亮是老鄉,都是今河南南陽人。李嚴先是投奔了荊州的劉表,在劉表手下混了個秭歸縣令。隨後,他看劉表不行了,荊州不宜久留,就撒丫子跑了,帶著自己的部曲投奔了益州牧劉璋。對於李嚴的到來,劉璋很開心,直接任命李嚴為成都縣令。隨後,劉備入川,與劉璋撕破了臉。劉璋任李嚴代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誰知道李嚴到了前線之後,直接帶兵投降了劉備。

    對於李嚴此舉,劉備大喜,封李嚴為裨將軍。在劉備平定益州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隨後,李嚴與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制定了蜀漢的法律《蜀科》。這個李嚴還是個猛人,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聚集了數萬人,他不等劉備發兵,直接就帶著自己郡縣的數千人,打得這數萬人的反賊屁滾尿流。可以說,這個李嚴是文武雙全。

    他在擔任犍為太守期間,更是搞起了基建工作,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百姓們對此都很高興。可見,這個李嚴是一個能吏。夷陵之戰,劉備大敗,退守白帝城。不久之後,劉備病危,恰逢此時蜀漢的尚書令劉巴去世了,在劉備臨終之時,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輔佐劉禪,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白帝城。

    劉備在臨終之時,之所以除了託孤於諸葛亮外,還安排了李嚴,可能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劉備看中李嚴的才能,正如上面所講的李嚴文武雙全,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去世,蜀漢危難之際,正需要像李嚴這樣的能吏鎮守在白帝城,防範東吳,而安排諸葛亮回到成都輔佐劉禪,負責維穩。二是劉備看中李嚴的特殊身份,他是協調各方勢力平衡的不二人選。李嚴是一個老油條,既在荊州劉表手下混過,跟荊州勢力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他又在劉璋手下幹過,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益州本土勢力,因此李嚴是協調荊州集團集團和益州本土勢力集團的利益平衡的不二人選。

    三是難免有制衡和提防諸葛亮之意。劉備臨終之時,同時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並且讓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白帝城,既有防範東吳之意,但同時將蜀漢的軍事力量交給李嚴,難免也有提防和制衡諸葛亮之意。有誰會完全放心將權力交給別人,並且劉備是偷桃子的高手,豈能讓自己在陰溝裡翻船呢?

    總之,劉備在臨終之時,除了託孤於諸葛亮外,還安排了李嚴,絕非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下的佈局。只是按史書記載這個李嚴最後有點作死,跟諸葛亮作對,自私自利,阻止諸葛亮北伐,被諸葛亮給搞下了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綠松石戒指有哪些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