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闖說文章
-
2 # ruixuezhaofeng
英布戰爭阻止了英國海外擴張?歷史教科書似乎沒有這樣的結論。
1652年4月,荷蘭人在開普半島設立定居點——荷屬東印度公司公司補給站,隨後是公司派來的奴僕變身“自由民”,稱作“布林”,荷蘭語“農民”之意。
布林人從沿海向內陸的拓殖程序緩慢而堅定,最初的百年多時間靠“天花”征服科伊人,殺戮桑人,建起大片白人農場,並建起一種導向種族隔離的“物質基礎”——用大籬笆把土著與白人隔離起來。1779年起,布林人與班圖科薩人先後發生六、七次慘烈的戰爭。
1795年,英國勢力正式進入南非,建立開普殖民地,漸漸把布林人從海岸趕向北方。
1836年,布林人開始全面邁向內地的“大移民”,它成為南非史上兩大白人族群分裂的主因,同時切斷布林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絡。19世紀中期,英華人在沿海建成開普、納塔爾兩個殖民實體,布林人則以內陸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自由州與之抗衡。
1899—1902年,雙方爆發一場大戰——英布戰爭(1880—1881發生第一次布林戰爭),英國以50萬大軍、焦土政策圍剿8.8萬人的布林軍隊,結果以布林人降服、英國一統南非4個省告終。1910年,英屬南非聯邦建立,並被認為是該國獨立的開始。1912年1月,“非國大”成立。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布戰爭、日俄戰爭和美西戰爭合在一起,稱之為世界歷史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的標誌性事件。
一、戰爭背景
1867年,一個小孩在奧蘭治河畔玩耍時偶然撿到一塊晶瑩的“石子”。當布林農場主(荷蘭人的後裔)來訪時得知了這個“石子”,便將它帶回歐洲鑑定,證實這塊“石子”就是真鑽石。據說這是在南非發現的第一顆金剛石。這一訊息傳出後,轟動了整個世界,西方人紛紛來南非“探寶”。1869年又發現一顆當時價值達62.5萬法郎的大鑽石,更使歐洲人確信南非具有豐富寶藏,引起了空前的尋找金剛石狂潮。1884年和1886年,在德蘭斯瓦爾境內又發現了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金礦,在歐洲又掀起了“黃金潮”,淘金者和找鑽石者紛紛擁入南非。“水手們離開了軍隊、商人們關上了店鋪、職員們走出了辦公室、農場主拋棄了土地和牲口,他們全都如飢似渴地奔向奧蘭治河和瓦爾河兩岸”。在短短几年內,南非的淘金者之中,數英華人最多,已超過了當地的布林人(荷蘭人的後裔),英、布人數比例為7∶3。英華人掌握了大部分採礦權,組織了數個大公司,其中最大的是英國塞西爾·羅得斯的三個大公司他僅在1890年就從鑽石和金礦礦中攫得500萬美元的利潤。英國在開普的殖民當局為壟斷金剛石產區,兼併了大片南非土地:1871年吞併金剛石產區西格利加蘭;1877年吞併布林人的娜塔莉亞共和國(Natalia Republic),;1877—1878年併吞全部卡弗拉里亞和西北部的瓦爾弗士灣。為了阻止布林人向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英國又於1878年準備奪取祖魯蘭,消滅祖魯人的國家。1887年,英國吞併了祖魯蘭。祖魯人失敗後,英國和布林人的衝突不可避免。1880年,英國吞併了德蘭斯瓦爾地區,但在邁朱拜山(MAJNBA HILL)一戰戰敗後(1881),英國不得不退出德蘭士瓦地區。此後不久,德蘭斯瓦爾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金礦,隨之而來的英國淘金者從開普和納塔爾地區來到該地區,數以千計的英華人開始在這一地區定居並請求擁有選舉權和平等付稅——但沒有成功。其結果使這一地區的局勢變得十分緊張。90年代初,英南非公司領地擴張到剛果邊境,英非洲湖區公司侵佔了尼亞薩蘭,這樣就使英國在南非的殖民地聯成一氣。英南非殖民地總理羅茲叫囂,英華人要征服全世界,在非洲實現所謂“開普—開羅”計劃,即試圖把英屬的南北非洲聯成一體。到90年代中,在羅茲的“開普—開羅”帝國主義計劃面前,唯一的障礙是布林人的兩個共和國——德蘭斯瓦爾和奧蘭治。羅茲一面組織約翰內斯堡的外國移民從內部顛覆德蘭斯瓦爾共和國總統克魯格的統治,一面從外部準備武裝襲擊。1895年12月—1896年1月,羅茲派黨羽從西部向德蘭斯瓦爾共和國進行偷襲,被克魯格徹底粉碎。布林人為維護其利益,靠攏德國,對抗英國。英布矛盾日益尖銳,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正在醞釀之中。1899年秋,英國開始在兩個布林族共和國邊境附近集結軍隊。為防止英國入侵,布林人於1899年10月11日對英宣戰,並展開軍事行動。聯軍由懦貝爾將軍指揮。布林軍隊士氣高昂,紀律嚴明。到戰爭開始時,英軍約有3萬人,它採用募兵制補充兵員,武器陳舊,訓練很差,紀律鬆弛,因此在戰爭初期多次被布林軍隊打敗。1899年10月,布林軍隊攻克了紐卡斯爾和格論科兩個城市,包圍了萊迪史密斯、馬弗京和金伯利。布林軍隊在進攻時採用了散開隊形,射擊準確,善於利用地形構築野戰工事。而英國軍隊則採用密集隊形,作戰時既不會實施機動,也不進行偽裝,以致傷亡慘重。但是,布林軍隊由於圍攻城堡而佔用了基本兵力,大大削弱了進攻能力,使英軍得以聚集兵力。至1900年1月底,英軍已擁有20餘萬人。2月,羅伯茨將軍率領英軍轉入進攻,解除了布林軍隊對幾個城市的包圍,並於3月佔領奧侖治共和國首都布隆方丹,5月31日又佔領德蘭斯瓦爾首都比勒陀利亞。從此,這兩個共和國均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戰爭並未就此結束。同年10月,包達和狄維難特率領的人數約2萬的布林軍隊,化成小股“突擊隊”,展開了頑強的游擊戰爭。然而,布林軍隊所作的努力,由於他們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態度對待當地黑人而受到削弱。因此,他們的反英鬥爭沒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援。英軍指揮部為了摧毀游擊隊的抵抗,將軍隊擴充到25萬人,採取了“焦土”戰術,廣泛建立了築壘發射點(碉堡)配系。1902年5月31日,布林人被迫簽訂和約,承認德蘭斯瓦爾、奧侖治兩個共和國併入英國。1910年,德蘭斯瓦爾、奧侖治和海角、納塔爾合併為南非聯邦,成為不列顛的自治領地。二、戰爭爆發德蘭士瓦拒絕給英國移民(外籍人)以選舉權。1899年秋,英國開始在布林人共和國邊境附近集結軍隊。為防止英軍入侵,布林人於1899年10月11日對英宣戰,並展開軍事行動。三、戰爭影響政治經濟方面列寧曾經說,英布戰爭是帝國主義時代到來的一個主要歷史標誌。在帝國主義時代裡,各列強首先對已分割的殖民地要求重新分割,繼之以戰爭手段,進行瘋狂的爭奪。在他們獲得了預定殖民目標之後,便是各種手段相結合,對殖民地進行殘酷地搜刮和盤剝,攫取一切可以獲得的利益。南非的大量黃金和鑽石,便成了英國的囊中之物。除此之外,西方列強由於長期對南非實行政治、經濟控制,實行不等價的貨物貿易,使得南非長期蒙受著經濟損失,從而使得南非人民長期處於貧困線上,忍受著非人的災難。英國等列強對南非的殖民統治,除經濟掠奪外,還實行種族歧視政策。英布戰爭之後,由於布林人的不斷反抗,使得英殖民者在南非的地位仍不鞏固,因而不得不和布林人修好,狡猾地允許布林人自治。1910年,德蘭斯瓦爾、奧蘭治和開普、納塔爾合併為南非聯邦,成為不列顛的自治領地。這是一個白人地主、資本家壓迫南非人民的聯合統治,南非聯邦從此成為種族歧視最厲害的國家。這強加在南非黑人頭上的災難,在當時來說,僅僅還只是序幕,更大的磨難還在後面等待著他們。近100年來,南非人民前仆後繼,為消除種族歧視進行了不懈的鬥爭。軍事方面英布戰爭使軍事學術尤其是戰術有了許多新的發展。無煙火藥、彈倉式步槍、機槍、速射火炮的運用,火力密度的增大,均要求摒棄密集的戰鬥隊形。步兵開始採用各種形式的機動,成散兵線實施進攻。防禦戰鬥中,組織火力配系,構築野戰工事,實施近迫作戰和進行偽裝已開始起重要作用。布林人僅以8萬人同英軍先後投入44.8萬餘人作戰,得益於游擊戰。這些都引起了西歐國家的廣泛注意,也使英國認識到對武裝力量進行徹底改革的必要。英布戰爭催生了迷彩服的發明和普及。迷彩服是一種利用顏色色塊使士兵形體融匯於背景色的偽裝性軍服。古代的軍服往往選用比較醒目的顏色, 這可使軍容鮮明,容易識別,而且使用紅色的較多。這可以掩蓋血跡,以減少本方士兵因此而發生的恐慌。最早使用的偽裝性顏色軍服的是英國軍隊。1864年12月,英軍大尉哈里·巴納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區組織非正規軍“英國陸軍偵察隊”。在製做偵察隊軍服時,拉姆斯汀針對當地黃土地裸露多,風沙大的特點,為了偵察時便於偽裝,選定了土黃色軍服。在後來的作戰行動中,這種軍服起到了較好的偽裝效果。1899年,英軍入侵南非,與當地的荷蘭人後裔布“布林人”進行持續3年的“英布戰爭”。布林人兵力少,英軍人多,雙方兵力對比約為1 :5。但布林人發現,英軍穿紅色軍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熱帶草原的綠色中格外醒目,極易暴露。布林人從中受到啟發,立即將自己的服裝和槍炮改為草綠色,便於在密草叢林中隱藏。布林人常常神不知鬼不靠近英軍,突然發動襲擊,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而英軍想打卻難以發現目標。這場戰爭雖然最終是英軍取得了勝利,但英軍傷亡達9萬多人遠遠超過了布林人軍隊的傷亡人數。這場戰爭使歐洲各國認識到在現代戰場上人員偽裝的重要性,紛紛裝鮮豔的軍服顏色改為綠色或黃色,以達到隱蔽的目的。英布戰爭改變戰爭倫理在18世紀的歐洲及北美的戰爭中,紳士風度被髮揚到了極致,作戰的雙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殺,也可以心平氣和地侃侃而談。凡是看過有關那個時代戰爭電影的想來都會發現兩軍交戰,總有軍樂隊相伴左右。作為現代人似乎很難理解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怎麼還要找一幫人來吹拉彈唱?在那個時候,幾乎各個歐洲國家的部隊幾乎全部配備軍樂隊,基本上的編制是每個連隊配屬3名鼓手或是笛手。實際上,作為軍樂隊的首要任務是替指揮官傳遞作戰訊號和指示。當時的作戰,可沒有什麼“無線電”之類的好東西,對士兵在戰場進行大範圍的命令十分困難。相較而言,依靠鼓手們來敲出作戰訊號就變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換言之,不同的軍樂也就象徵著不同作戰命令。再說,18世紀的戰鬥所採取的最常見隊型既所謂“線形戰術”,這有利於發揮大規模排槍齊射的威力,但同時也要求是並行軍時的步調一致劃一,如此樂手就可以讓士兵們根據他們樂曲的節奏來掌握自己的步伐,維持戰線的隊形。是作戰雙方都不應主動地向對方的軍樂手攻擊,凡是主動對軍樂手襲擊的一方往往會被輿論斥為“卑鄙的小人”。 但經過布林戰爭,各國的軍隊戰術進一步現代化,使之其更使之適應熱兵器時代,這種戰爭禮儀就不那麼講究了。對英國的影響在英布戰爭之後,英國將南部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區的走廊。好望角地區以廣袤的南非內地為依託,成為英屬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經濟方面,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把持,英國得以控制全球經濟命脈。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得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的中心。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也標誌著英國的海外擴張史的終結。英國政治家發覺由於近代化戰爭代價高昂,同時保衛大英帝國海外領地和英國本土的做法,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國不應當再保持孤立政策。布林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便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託給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領,英國本身的戰略重點則轉回歐洲。 對南非荷蘭人的影響隨著獨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國家滅亡,南非布林人全部淪為英國的臣民。經過這次戰爭,布林人之間的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加強。居住在南非四個殖民地的布林人已有60萬人,遠遠超過英裔白人的數量。他們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語言,英布戰爭大大促進其民族認同的心理狀態的形成,經歷了長期演化和認同過程之後終於形成為一個民族,即阿非利卡人。儘管英國成立了南非聯邦,並給予南非荷蘭人以平等的政治地位,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造成的民族隔閡是影響深遠的。雖然一部分上層南非荷蘭人如博塔、史末資致力於同英華人的和解,以及兩個白人民族之間對黑人和有色人種的合作統治,可是大多數中下階層的南非荷蘭人對集中營記憶猶新,不少人的親屬死在那裡,因此對英華人始終懷有深刻的敵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南非荷蘭人發動了親德反英的武裝暴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南非荷蘭人組成了一個極端仇英的政治組織,取名為奧瑟瓦·布蘭德威格(Ossewa Brandwag),反對南非同英國結盟。二戰結束以後,南非和英國關係愈發冷淡。1961年5月31日,南非聯邦政府宣佈不再臣服於英國女王,退出英聯邦,建立了現代的南非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