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華姐wy

    清朝後期,戰火紛飛,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清代詩人-趙執信,他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詩篇。如:反映蟲災的《紀蝗》,反映農民暴動的《氓入城行》則是他現實主義詩篇的頂峰。

    還有清代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女詩人-倪瑞璇,輯曰《篋存詩稿》。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 ,他有的作品也反應了當時憂慮情感,追憶美好生活,代表作品:《長相思》《蝶戀花》《浣溪沙》等。

    最喜歡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作者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解放後毛澤東也寫的一首詞《蝶戀花·答李淑一》是對夫人楊開慧烈士和親密戰友柳直荀烈士的無限深情。“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以最精煉的語言和最深厚的感情,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頌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激勵廣大人民捍衛革命成果,發展經濟雄心壯志。

  • 2 # 使用者狼哥

    在清代詩詞作者中,比較有名氣的有納蘭性德,鄭板橋,秋瑾,龔自珍,曹雪芹、李寶嘉、吳敬梓、劉鶚,還有民族英雄林則徐等。他們貢獻了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愛國詩。

  • 3 # 一往文學

    從戰國時屈原賦《離騷》,神遊帝宮天境時向天帝控訴人間的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到唐代杜甫抒《三吏》、《三別》道出動亂世間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生民疾苦;再到中唐白居易寫"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悲慘情景... 現實主義詩人歷代有之,清人更是集前人之大成,流派林立,雖其中不乏擬古與形式主義之作,但更多是揭露社會矛盾、反映現實黑暗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清代現實主義詩人有龔自珍、朱彝尊、趙執信等。

    一、龔自珍

    龔自珍是清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於中國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轉變的特殊歷史時期,內有階級矛盾日漸加深,外有帝國主義的步步壓迫與侵略,他的詩便廣泛而精闢地反映了社會現實中的各種醜惡現象,總是著眼於社會,抒發感慨,議論縱橫,包含著社會和歷史的內容,例如《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首。

    "九州"是指當時的清王朝,"侍"是依靠。首句指出了清王朝已日益腐朽衰敗,想要回到生氣勃勃的局面便需要"風"與"雷"一般迅速而強有力的新興力量。然而詩人舉目望去,朝野之上"萬馬齊喑",所有人在黑暗殘酷的統治下不敢輕易言語,到處是被無辜扼殺的人才,自由的思想被禁錮了,空中飄蕩著的是壓抑的、昏沉的、令人窒息的氣息。由此詩人不禁發出內心的呼喊"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抖擻"意為振作、奮發。詩人面對這風雨飄搖的時代、面對這一片死寂的朝廷,希望上天振作精神,能夠降臨大批的人才力挽狂瀾,來拯救暴風雨中的國家。全篇透過詩人奇特的想象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心,表達詩人呼喚革新、呼喚人才、呼喚未來的渴望,是一首不僅帶有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而且具備強烈的現實意義的詩作。

    二、朱彝尊

    朱彝尊是一個關心生民疾苦的詩人,清兵入關時戰亂不斷,加上統治階級魚肉百姓,廣大的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而頻繁的戰爭更把朱彝尊帶進了一個貧苦的階層,使他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百姓的苦難。如《漫感》一詩中曾寫到"禾興布衣誰比數,避世南村守蓬戶。已遺悲歌行路難,誰令樂歲終身苦?..."詩中敘述了詩人因戰亂避世到達南村,居住在破舊的蓬戶裡,明明是豐收的年歲卻仍然要飽受飢餓的苦楚,由此而聯想到辛苦勞作的農民依舊年年忍飢挨餓,在詩中透過對詩人對戰亂的親身體會來描繪出頻繁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沉重打擊。又如《捉人行》與《馬草行》中寫到"大船峨峨駐江步,小船捉人更無數"、"階前野老七十餘,身上鞭撲無完膚"揭露了清代官吏隨意捉人、橫徵暴斂、壓榨百姓的暴行,飽含了詩人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的同情。而《旱》中寫蝗蟲災害,百姓們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悲慘景象,一方面是天災,另一方面卻是地方官員趁著朝廷開倉救民時中飽私囊的人禍,雖然這種揭露在當時略顯粗淺,但朱彝尊在此詩中多少揭示出封建社會的腐朽一面,其批判精神仍是難能可貴的。

    三、趙執信

    趙執信是清初的一位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晚號飴山老人、知如老人。年少時就才華橫溢並且得到朱彝尊、陳維崧等人的賞識。哪知二十八歲時因為"長生殿劇禍案"被構陷,由此罷官還鄉,開始浪跡江湖。一次次的漫遊使他親身深入到民眾中去,體察到了江南當地百姓的疾苦。於是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詩歌。如《紀蝗》、《大堤嘆》、《紀旱》、《久旱》等,紀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蝗蟲災害、洪澇災害對人民的迫害。其中最具備現實主義特色的則是他的《甿入城行》。這是一首描寫農民暴動的詩。"村甿終歲不入城,入城怕逢縣令行。""甿"即鄉下的農民,開篇一句便用頂真的手法寫出了百姓懼怕城中縣官的老實模樣,可想而知背後的縣官平日對百姓是如何地兇相、如何地耀武揚威,以至於農民聽到縣官進村時"但聞坐處已驚魂"。接著寫"鋃鐺杻械從青蓋,狼顧狐嗥怖殺人。鞭笞榜掠慘不止..."面對這日益囂張的縣令,望著鄉人被鐐銬、被鞭打、被狼狐恐嚇,農民們不再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揭竿而起,"一呼萬應齊揮拳,胥隸奔散如飛煙。""一"是帶頭起義的農民領袖,"萬"是無數個被欺壓的靈魂終於鼓起勇氣齊心協力進行反抗,"齊揮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當時農民們聚集力量把拳頭揮向縣官時的威風凜凜——官逼民反,最終"兇威"的縣官自食其果,"奔散如飛煙"狼狽地逃竄而去。整首詩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雖語言通俗卻生動非凡,情節也十分精彩,完整地寫出來農民暴動的全過程。像這種直接描繪農民湧入城中,因不堪欺壓而"沸騰"起來砸壞衙門、讚美農民反抗官府的詩篇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所以說此詩是趙執信現實主義詩篇的頂峰。

  • 4 # 文字的二三事

    袁枚,代表作有:

    《所見》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牧童騎在黃牛的背上,嘹亮的歌聲迴盪在道旁的樹蔭中。牧童想捕捉樹上鳴叫的蟬,歌聲戛然而止,牧童從牛背上站了起來。

    《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不要再歌唱當年唐明皇和楊貴妃悲歡離合的《長恨歌》,人間也有妻離子散而各居一方的銀河。石壕村裡夫妻離散,流下的淚比長生殿的還要多!

    鄭板橋,代表作有: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咬緊青山毫不放鬆,紮根在岩石裂開的縫隙中。無論經歷多少的磨難和打擊,仍然堅強有力,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山中雪後》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早晨起來開門見積雪滿山,雪後的晴天雲層稀疏Sunny冷寒。屋頂積雪未化,庭院的梅花因寒冷而未開放,這是何等的悽清孤獨啊。

    龔自珍,代表作有: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離別愁緒浩浩蕩蕩,夕陽西斜西下,馬鞭向東一揮,遠處即是天涯。落花凋零,但並不是無情之物,化作春泥後能夠更好地培育花朵。

    紀昀,代表作有: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江邊的山嶺有時濃密的似春天的雲朵,有時稀疏的如輕渺的煙霧,它們參差不齊,綠意盎然。夕陽斜照,流水潺潺,我拉開船篷坐賞美景,青翠秀麗的水光山色似乎浸染了江上的小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杯一杯三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