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倔倔犟犟的情感
-
2 # 王玥陽媽媽
旗頭,主要指滿族婦女的髮式。滿族婦女具體髮式有二把頭、架子頭、鈿子頭、大拉翅,固定方法如下進行說明:
1、二把頭:即兩把頭,是先將全頭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長扁的髮簪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兩股頭髮在頭頂梳成橫向髮髻後,用另一簪子橫向插入固定。腦後的餘髮梳成燕尾形扁髻。緊貼頸部後方的扁髻限制了頭部活動和躺臥,但同時也使女子的外觀更顯文雅莊重。
2、架子頭:在清中葉,清朝女子為了華美的首飾戴上去,一種新的梳頭工具——發架應運而生。發架有木製的.有鐵絲擰成的,樣子形如眼鏡架,梳頭時,把頭唪固定後,再把發架橫放在頭頂,用左右兩把頭髮交叉與發架綰緊。
中間用一橫型長簪——扁方固定,然後用簪、釵、疙瘩針等長挺首飾把髮梢與碎髮固定牢,這樣戴什麼樣的首飾都挺得住了。
3、鈿子頭:鈿子頭髮式是由兩把頭髮展而來,因在髻中襯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稱“鈿子頭 ”。梳妝時先將頭髮梳成兩個橫長髻,即將整個頭髮平分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
再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鈿子戴在頭上,再用兩條黑緞帶繫於頜下,使鈿子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這種“鈿子頭”是滿族婦女出席隆重場合時的盛裝,摘下鈿子,便是平時的打扮。
擴充套件資料:
髮型歷史:
滿族婦女傳統髮式是辮髮盤髻,盤髻又分單髻與雙髻。雙髻通常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頭頂左右兩端節成長辮然後盤轉成為髻,漢族則稱這種髮飾為丫頭。
由於在滿漢文化逐漸融合的基礎上,滿族女子髮式被漢族女子所模仿;漢族女子髮式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滿族女子所模仿,由此而形成滿、漢族女子髮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變風格,極大的豐富了滿族婦女的頭飾藝術。
其中主要的幾種髮式有“軟翅頭”、“兩把頭” 、“一字頭”、“架子頭”、“大拉翅 ”、“燕尾”、“高粱頭”等等,其間名稱不同,形式稍異。如“兩把頭”和“架子頭”等。
有的是在其他髮式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即保留了原來發式的基本形狀,又在某些地方有所創新,如從“兩把頭”到“大拉翅”等。還有的在其他民族習俗影響下,即保持自己民族髮式。髮式特徵,又融進了其他民族的風格,形成了新的髮式,如漢族的“如意縷”與滿族的“如意頭”。
至於滿族中老年普通婦女在平常梳的“高粱頭”,則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至今在滿族聚居地仍可看到。滿族婦女的髮式和漢族婦女的髮式相比,顯得高大和誇張,具有豔麗奪目的效果,使髮飾在滿族婦女的服飾中佔有較為突出的位置,並形成了滿族婦女風韻獨特的髮式——旗頭。
回覆列表
旗頭,主要指滿族婦女的髮式。滿族婦女具體髮式有二把頭、架子頭、鈿子頭、大拉翅,固定方法如下進行說明:
1、二把頭:即兩把頭,是先將全頭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長扁的髮簪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兩股頭髮在頭頂梳成橫向髮髻後,用另一簪子橫向插入固定。腦後的餘髮梳成燕尾形扁髻。緊貼頸部後方的扁髻限制了頭部活動和躺臥,但同時也使女子的外觀更顯文雅莊重。
2、架子頭:在清中葉,清朝女子為了華美的首飾戴上去,一種新的梳頭工具——發架應運而生。發架有木製的.有鐵絲擰成的,樣子形如眼鏡架,梳頭時,把頭唪固定後,再把發架橫放在頭頂,用左右兩把頭髮交叉與發架綰緊。
中間用一橫型長簪——扁方固定,然後用簪、釵、疙瘩針等長挺首飾把髮梢與碎髮固定牢,這樣戴什麼樣的首飾都挺得住了。
3、鈿子頭:鈿子頭髮式是由兩把頭髮展而來,因在髻中襯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稱“鈿子頭 ”。梳妝時先將頭髮梳成兩個橫長髻,即將整個頭髮平分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
再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鈿子戴在頭上,再用兩條黑緞帶繫於頜下,使鈿子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這種“鈿子頭”是滿族婦女出席隆重場合時的盛裝,摘下鈿子,便是平時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