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網評

    2017年12月21日,寶能正式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51%的股權,觀致汽車的股權結構為寶能、奇瑞、Kenon Holdings分別持股51%、25%、24%。正值這次收購的一年之際,近日觀致股權機構再次出現變動,寶能繼續以15.6億元收購Kenon Holdings手上的12%股權,那就意味著再次變動之後,觀致的股權結構變成了寶能、奇瑞、Kenon Holdings的63%、25%、12%。

    實際上該訊息的宣佈並非首次了,早在1月8日,Kenon Holdings就曾表示,寶能將購入12%的股份。寶能股權佔比的增大,其實對於觀致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好訊息,畢竟在2018年觀致在寶能入股後,其銷量大漲。如此一舉對於前幾年銷量、盈利持續不理想的觀致來說,顯然就是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

    2018年銷量大增長,寶能功勞最大

    不妨看看觀致在2018年全年的銷量表現。據乘聯會資料來看,觀致汽車2018年全年銷量為6.32萬輛,同比增長322.35%。其中5月份銷量和11月份銷量更是高達7千輛。需知道在2017年觀致全年銷量也僅僅是1.5萬輛。巨大幅度的增長在汽車行業中並不常見,但觀致就確實在車市不振的2018年做到了。

    但細究其中的原因,相信有關注汽車行業的消費者都瞭解了。寶能除了大手筆入資觀致以外,還把關聯公司的共享出行板塊深圳前海聯動雲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採購業務給到了觀致汽車。根據寶能與觀致的協議看到,寶能的關聯公司將從2017年開始向觀致採購1.5萬輛汽車用於共享服務出行,並計劃2018年採購9.5萬輛,2019年、2020年將每年採購10萬輛。所以其實觀致2018年銷量能夠大幅的上漲,寶能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成也採購,敗也採購?

    但留意回觀致在2018年的狀況,卻並沒有其銷量這麼順風順水,最顯然一個就是虧損。依然根據此前Kenon Holdings公佈的觀致汽車前三季度財報來看,觀致銷售成本仍然要比銷售收入高,前三季度總虧損已經達到了13.62億元,同時也是觀致第31個季度連續虧損了。既然銷量得到大漲,那麼為何盈利依然沒有得到改善?究其原因,可以說是成也租賃採購,敗也租賃採購。

    從上文也可以看到,觀致2018年銷量只是6.32萬輛,與原本規劃的採購量相比,顯然租賃採購量是不足的,根據Kenon Holdings公佈的財報和乘聯會資料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的採購數量只是4.81萬輛。採購目標的不完成,也就直接導致了觀致的實際銷量比原來目標“打了個折扣”。另外採購業務誠然其銷售成本非常低,但單車收入也絕對要比消費者零售更加低,所以繼續虧損,採購也是一個罪魁禍首。

    另外專注於租賃採購,而忽視了消費者零售銷售,經銷商的壓力也會空前的大。12月份觀致汽車曾公佈了其在1-11月份的車型購買保險數資料,其數量僅僅是批發量一半多一些,言下之意其餘那些車型大都只是壓給經銷商的庫存,2萬8千多輛的庫存,可以說經銷商的壓力也就進一步加大。需知道在12月份時,觀致全國40多家經銷商就曾聯名上書維權,投訴車企的多個不誠信行為。

    虧損、經銷商壓力的持續增大、與經銷商關係又日漸嚴峻,銷量的暴漲依然解決不了觀致的多個問題。但不論怎麼說,寶能的入股而帶來的東西,依然算得上是觀致汽車的一次重要的機會。

    寶能持股增大是轉折點,卻依然困於高階化?

    那麼本次寶能股權的繼續增大,到底能給觀致帶來怎樣的轉機?觀致能否藉著寶能持股增加的這次機會翻身?其實這也是觀致汽車最值得思考的地方。正如上文所說,大客戶採購的單車價格低,盈利少,但要解決資金問題,採購依然是需要繼續落實的。觀致方面就曾表示,寶能帶來的大客戶訂單正是為了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要做到控制成本,就必須要吧銷量規模拉起來,而要拉規模起來,大客戶採購也就必不可少了,所以不論哪個方面來看,租賃採購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寶能入股除了帶來大客戶的訂單以外,此前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也曾承諾,從2018年開始,寶能計劃連續5年,每年投入100億元給觀致汽車作為研發。這點對於持續深陷虧損泥潭的觀致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觀致在產品方面也有了新計劃,那就是推出更多智慧化、新能源化產品,順應市場發展和變革。而且,寶能持股的增加,Kenon Holdings股權的減少,也就意味著觀致將成為更加中國化的汽車品牌,而這對於衝擊國內市場也是有著好處的。

    寶能帶來的方方面面,似乎都看到了未來觀致發展的光明前景。但此時問題也就來了,那就是高階。按照觀致表示的發展規劃來看,高階化始終是一個重點。而寶能的造車戰略定位也是高階起步。高階的虧其實觀致已經吃過了,在觀致3剛推出時,觀致就已經打著高階的旗號,與合資品牌競爭,但結果卻是非常失敗,畢竟品牌力、品牌積累、技術成熟度也都不足以讓消費者掏錢購買,所以虧損之路也就正式開始。但寶能股權增大這個大好時機,觀致以及寶能都依然以高階化為目標,那麼其前景只能是依然堪憂了,特別是作為一個更加中國化的汽車品牌,高階化之路的壓力就更加大了。

    總結

    若說租賃大客戶採購對於觀致來說是一次虧損“止血”,那麼寶能入股、大手筆投入研發就是一次轉折點了。但就目前觀致的規劃來說,顯然並沒有意識到其品牌的問題。不論是吉利品牌還是長城品牌,都只是在入門領域做得足夠成功,才敢說是做出自主豪華品牌,畢竟要把做到一個高階品牌,很多方面的東西都是時間去積累的。觀致如此一來就直接繼續定位高階化,那絕對是不妥的。要向真正把品牌做好,入門級、低端產品依然是必走的一條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廂記中的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