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琴工匠人

    這一時期琴樂思想的發展呈現出兩重性的特點:

    一方面,兩漢時期形成的禮樂、修身等琴樂思想得以延續;另一方面,擺脫漢代禮樂思想束縛、追求琴樂自然之美的思想得到較大發展。

    阮籍。《樂論》基本代表了阮籍的音樂思想,其提出平和恬淡的審美準則,要求音樂整齊劃一,排斥煩手淫聲,反對以悲為美。阮籍關於琴樂的直接論述不多,《樂論》中指出音樂與自然、治國的關係,強調琴樂以平和為美,反對悲樂。阮籍雖然反對悲樂,但在他的詩中卻有不少描寫悲怨之情,如《詠懷詩》,這表現出阮籍琴樂審美的兩重性:一方面在理論上否定悲樂,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又以悲為美,這種情況在阮籍、嵇康等魏晉名士身上都有表現。

    嵇康。其琴樂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琴樂功用方面,提倡養生和自娛。《琴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琴贊》:“宣和養氣,介乃遐齡”;《養生論》:“綏以五絃,無為自得,體妙心玄”;《答難養生論》:“竇公無所服御而致百八十,豈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養生之一徵也”;《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第二在琴樂審美方面,表現為崇尚自然、以和為美、以悲為美、輕音重意、反對禮樂、肯定琴樂的豐富表現力。《琴賦》:“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鸞風和鳴戲雲中”,“眾葩敷榮曜春風”,“金石寢聲,匏竹屏氣,王豹輟謳,狄牙喪味”,“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料殊功而比操,豈笙籥之能倫”,等等;《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琴詩自樂,遠遊可珍……長寄靈嶽,怡志養神”。

    陶淵明。其琴樂思想注重琴樂的自娛功能,追求自然與音樂的和諧統一:《答龐參軍》“衡門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歸去來兮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時運》“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餘”;另外,《晉書·陶潛傳》記載有陶淵明的話“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謝希逸。《琴論》:“若夫心意感發,聲調諧應,大弦寬和而溫,小弦清廉而不亂,攫之深,酵之愉,斯為盡善矣”。突出琴樂的協調、平和。

    宗炳。其琴樂思想追求音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達到融天地為一的境界:《畫山水渤》,“於是閒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聾,獨應無人之野”。

    南北朝時期的一些琴詩也多體現隱逸士人塵世之外的澹泊、自然的生活,如:謝眺《和王中丞聞琴》“涼風吹月露,圓景動清陰。蕙風入懷抱,聞君此夜琴”;劉孝綽《秋夜詠琴》 “上宮秋露結,上客夜鳴琴。《幽蘭》暫罷曲,積雪更傳聲”,等等。

    白居易。其琴樂思想注重琴樂的養生自娛功能,強調恬淡平和,排斥俗樂、鄭聲:《清夜琴興》“清泠由木性。恬淡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鄧魴張徹落第》“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眾耳喜鄭衛,琴亦不改聲”;《廢琴》“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夜琴》“蜀桐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好聽琴》“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裡,萬事離心中。清暢堪消疾,恬和好養蒙”。

    薛易簡。《琴訣》:“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紀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指出琴樂的修身、抒情等功能,突出琴禁思想。

    這一時期琴樂的功能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延續琴樂的治國、修身等功能,主要體現在阮籍、薛易簡等人的琴樂思想;二是延續發展琴樂的養身、修心、自娛等功能,主要體現在嵇康、陶淵明、白居易等人的琴樂思想。這一時期的琴樂審美主要表現為:以中和、平和、恬淡為美,肯定琴樂的豐富表現力,雖然阮籍、嵇康等人都有以悲為美的傾向,但總體來說排斥鄭聲、悲樂仍然是主流。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清籟琴

    清籟琴。仲尼式;通長121.2、隱間112.2、額寬17.6、肩寬18.2、尾寬13.0釐米;髹黑色光漆;鹿角灰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檳榔怎樣施肥能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