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三日談

    為何不是李蓮英?李蓮英接的是安德海的班,從這一點來說,李蓮英不過也是承接的慈禧太后對於大太監安德海的愛。

    慈禧太后為何抬愛安德海?是有事實依據的,最重要的就是二人共患過難。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城,咸豐帝及大臣、妃嬪匆忙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去的人看似不少,但多數都是慈禧太后的對頭――肅順等人的親信,慈禧太后並沒有多少活動的餘地。

    尤其是咸豐皇帝去世後,留下了一段難得的政治真空期,為各路人馬活動提供可能之際,慈禧太后卻無計可施,因為在承德,她屬於弱勢群體。

    動員來承德避暑山莊的是肅順,安排人員的時候,除了監視自己的還是監視自己的,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別人看在眼裡,嚴密佈控。

    但好在慈禧太后還有一個安德海,成為了慈禧太后與肅順鬥法時唯一可用的旗子,正是安德海前後奔走,與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訢裡外呼應,才有了慈禧太后最後的勝局。

    如此以來,安德海在慈禧太后心中的地位,也就可見一斑了,再加上安德海平時就會伺候人,慈禧太后用的就比較順手、貼心,安德海受寵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但是,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至,在歷史人物跟前的小人物,往往不經意間成為他人獵殺的物件,因為動不得全是熏天的大人物,氣急之時只能從他身邊的小人物出氣。

    這個小人物不能隨便選,還必須能夠引起大人物的重視,或者說是不適。

    慈禧太后平時手伸太長,難免引起別人的芥蒂,更何況,慈禧太后上面還有個姐姐――慈安,這個女人真實的權力要在慈禧之上。

    慈禧太后遠沒有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但卻幹著隻手遮天的事情。軍國大事經常有他的指示或者意見,以發揮垂簾聽政之效!

    受制於清廷慣有的恪守祖制思維,似乎清廷對於祖制有異於前代的虔誠度,動不得就會見到不合祖制一詞,而且屢試不爽,成為攻擊政敵的不二法寶。

    但這些話似乎都是說給別人聽的,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要麼不經意間被忽略,要麼就是故意被違反。

    比如說慈禧太后放安德海出宮這事。

    按照清朝祖制,太監不得離京,但世界那麼大,但凡混的有點樣子的人都想去看看,這其中就包括慈禧太后的寵監――安德海。

    慈禧太后架不住安德海的一再相求,竟然稀裡糊塗答應了。

    安德海離京後也不閒著,仗著是慈禧太后身邊紅人的身份,沿途吃拿卡要,浪極一時。

    到了山東,是人巡撫丁寶楨是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人,看著這麼個殘廢魚肉地方,氣不打一地出,有意為民除害。

    等到了山東,安德海見到的不是聲勢浩大、跪地相迎的地方官,而是前來抓他下大獄的差役。

    丁寶楨有意弄死安德海,但誅殺寵監還得有上面的批文,要不然一口鐵鍋自己背完也背不動,批文不是誰都敢批的,礙於慈禧太后的權勢,恐怕沒一個人會插手此事。

    但地方督撫有地方督撫的精明之道,這是3要是報給慈禧太后,指定得黃,但要報給慈安太后,安德海九死無生。

    事情真如丁寶楨所料,報給慈安太后沒停頓,批覆斬立決的官文就下來了。前後腳到的還有慈禧太后刀下留人的條子。

    但好就好在是前後腳到,裡面有個時間差,丁寶楨先看到的是慈安太后的批文,他知道後面指定是來求請的。

    便一邊安排人在後堂將安德海斬立決,自己慢慢悠悠,磨磨蹭蹭到前門接旨去了。

    等接完旨,安德海早被送上了西天,慈禧太后得知後,在眾人面前也不敢聲張,暗地裡卻將慈安等一夥人罵了個遍。

    但氣歸氣,慈禧太后不想因為一個太監戴上違反祖制的鐵帽子,因此,這事最後不了了之!

  • 2 # 歷史課課代表

    清朝鑑於明朝宦官亂政之禍,曾經嚴厲禁止宦官干政,所以整個清朝幾乎沒有宦官為禍的經歷。然而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掌權時,這種情況改變了,慈禧執政前期寵信宦官安德海,中、後期寵信 李蓮英,這兩位太監前後伴隨了慈禧的所有宮中生涯,也是慈禧身邊非常重要的人。

    一、安德海其人:

    與很多沒文化不識字的太監不同的是,作為咸豐帝身邊的御前太監的安德海頗通文墨,加上安德海為人機靈聰明,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懿貴妃的寵信,咸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後,慈禧太后想要聯合北京的恭親王解除八大臣的權利,為掩人耳目,身份特殊且聰明伶俐的安德海就成了熱河行宮的慈禧和北京的恭親王之前的信使。後來慈禧成功發動辛酉政變,安德海也因為出色的表現而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因為有著慈禧太后的寵信,安德海也變得囂張跋扈起來,他公然干預朝政,並與慈禧密謀廢去恭親王"議政王"的名號,甚至有時竟不把東太后慈安和小皇帝同治放在眼裡,後來安德海奉慈禧太后之名到江南採辦服飾,隊伍一路招搖的行至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上奏朝廷請求裁奪,當時慈禧太后正在病中,朝政事物由慈安太后一人裁奪,慈安太后接到丁寶楨的奏摺後,以"本朝祖制,內監不得擅自出京"為由,立命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斬殺。安德海死後,朝野上下大快人心,丁寶楨也因此被稱為"丁青天"而名揚朝野天下。慈禧太后得知後,雖然很生氣,但事已至此,慈禧也無可奈何。

    二、李蓮英其人:

    李蓮英在咸豐初年入宮,在安德海被殺後成為大總管,因為有著一手梳頭的好手藝而被慈禧寵信,與囂張跋扈、高調做人的安德海不同的是,李蓮英為人極為低調,他性格溫和,會察言觀色,處事極為謹慎小心,他上對主子恭敬,下對奴才寬厚。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四十六歲那年,他被慈禧賞賜戴二品頂戴花翎。對於太監來說,二品頂戴花翎雖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但是雍正帝曾定下規矩,太監最高只能被授予四品頂戴。李蓮英和慈禧太后在清宮中相伴幾十年,這種感情已經超越了簡單的主僕之情。在李蓮英得寵的時期裡,很多大臣也曾對李蓮英進行抨擊,但是都因為拿不出真憑實據而不了了之。庚子之變中,李蓮英隨同慈禧這一路狼狽逃往西安,這份共患難的情分也讓慈禧對李蓮英更加深信不疑。慈禧歸天后,李蓮英在處理完了慈禧的後事之後,向隆裕太后申請告老還鄉,於宣統三年去世,因為與慈禧的關係,李蓮英在歷史上的名聲也不太好,說是臭名昭著也不為過。

  • 3 # 微風佛半城

    說到清朝,就會想到這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心酸也就隨之而生。於是就會火冒三丈的想到慈禧這個敗家太后。想到慈禧她,就會想到她最喜歡的一個太監,李蓮英。其實吧,我們都錯了,慈禧最喜歡的太監並不是他,而是另一個叫劉誠印的太監。想必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吧,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講講他。

    不過再將這個太監之前我們的先說一說安德海,這個都知道的太監。安德海是自小就入的宮,他很會看人臉色,又有點小聰明,小機靈,很討慈禧高興,沒有多久就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這人呢,一旦過得好了,就會漸漸膨脹,安德海就是這樣的。他漸漸的不把上級,妃嬪,還有一些大臣放在眼裡,還收賄賂等,於是引起了眾人的不滿。最後被朝廷給處決了。慈禧雖然心疼,卻也沒有什麼辦法。

    所以接下來就到了劉誠印出場的時候了。劉誠印安德海更機靈聰明,而且人家還有文采,對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這樣,也就只有他才能為慈禧解決難題了。再加上劉誠印做事很有分寸,只做自己該做的,只說自己該說的話,即使是給慈禧出主意,也是拐個彎,讓慈禧自己說出來。所以比起那些只知道討好她的太監,慈禧當然更喜歡這個能幫她解決問題的人才了。據說劉誠印去世後,慈禧還哭過幾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劉誠印死後,李蓮英就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了。雖然李蓮英也聰明,會幫慈禧做一些事,但跟劉誠印比起來,那就差得遠了,所以慈禧總是會拿他跟劉誠印相比,還說李蓮英連劉誠印的腳後跟都比不上。慈禧這樣說,李蓮英自然不好受,劉誠印活著他要受氣,死了他還是要受氣,真是討厭啊。

    美好的東西留在記憶裡,會越來越好,所以也不怪慈禧最喜歡劉誠印,還拿李蓮英跟他比。如果劉誠印還活著,或許他會幫慈禧出更多的主意,慈禧也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不過誰又知道呢?萬一劉誠印也想安得海一樣得意忘形,最後還會被慈禧厭煩呢。

  • 4 # 在下古麒

    在談到慈禧的太監時候,我們大多都會想到李蓮英或者是安德海,不過,在慈禧的身邊,也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人物,雖然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暫,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不過他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卻是無人可撼的,這個人就是劉誠印。

    劉誠印區別於安德海和李蓮英的地方就是他比較佛系,不會去刻意的爭寵也不會去刻意的阿諛奉承,而是用一種大智若愚的方式去影響和幫助慈禧做出正確的決策,正所以忠言逆耳,可是劉誠印的這種方式卻並不會去引起慈禧的反感,以至於其在慈禧心目中的地位居高不下,得到慈禧的賞識與信任。

    我們來說一下安德海,安德海取悅於慈禧的無非就是察言觀色與阿諛奉承,通俗一點說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在得到了慈禧的賞識之後,安德海就開始飄飄然了,恃寵而驕,成為一代權閹,不把一些大臣們放在眼裡了,甚至還敢得罪同治皇帝,並且公然的收取賄賂…

    後來,安德海的下場自然是不好看,被丁寶楨就地正法於濟南。安德海正是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了,而且他這次出宮本來就不合祖制,所以對於此慈禧也無話可說。

    安德海死了,劉誠印就開始逐漸進入慈禧的視線。正如上文所說的那樣,為人辦事機警,粗通文墨,於時局形勢,頗有見解。所以漸漸的慈禧就非常欣賞與佩服劉誠印,將其視為自己的心腹,倚重於他。可惜,不久後,劉誠印就患上了石麻症,也因此命喪歸天。

    在劉誠印病重的這段時間,慈禧總是親自送他出門,而且還為他請來西醫,多次為他流淚,不過最後劉誠印還是魂歸西天。儘管後來李蓮英上位受寵,但是慈禧總是多次將劉誠印與其相比,在李蓮英看來,這劉誠印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宮中也有“死劉氣煞活李”之說。

  • 5 # 魔方歷史觀

    清朝這個王朝在時間段上來說是距離我們當下最近的一個古代封建王朝。而與晚清時期的歷史息息相關的“慈禧太后”更是為我們所熟知的一個歷史人物。在古代,皇宮之中的服侍人員除了宮女,就是太監了,像皇帝、皇帝的嬪妃們,都有貼身伺候的太監。而作為清朝晚期實際統治者的“慈禧太后”,她最喜歡的太監是誰呢?關於慈禧太后最喜歡的太監,其實就是她的貼身太監,畢竟,貼身服侍的太監是要常伴隨在慈禧太后的身邊的。而在服侍慈禧太后的太監中,前後應當是有“兩位太監”深得慈禧太后的寵愛,這兩個太監分別是“安德海”和“李蓮英”。

    “飄”了的安德海

    安德海這個太監,開始時是咸豐帝的御前太監,有一定的才能,而且比較機靈。而安德海這個人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還是因為他參與了“辛酉政變”,“辛酉政變”是慈禧太后權力的轉折點,這場政變之後,清朝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而安德海在這場政變中,充當了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的聯絡人,立下大功,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權傾一時。

    安德海這個大太監,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但不知道是別人的吹捧還是安德海本身的盲目自信,反正就是,他飄了,覺得自己很厲害了,能橫著走的那樣。

    最後,安德海藉著“為同治帝的婚禮籌措物品”的理由,出宮了,一路上那是招搖過市,威風八面。可是,有的官員礙於慈禧太后,不敢多言,但,總有挺身而出的官員,他就是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而安德海這個在皇宮中權傾一時的太監,慈禧太后的紅人,最終栽在了丁寶楨的手裡,丁寶楨以“違反清朝祖制”的罪名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

    大太監李蓮英

    李蓮英與安德海是一時的人,但安德海得寵時,李蓮英反而是默默無聞,而後來安德海被就地正法了,李蓮英就上位了。

    作為後來慈禧太后的總管太監,李蓮英陪伴慈禧太后的時間很長。而且,李蓮英此人呢,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如安德海一樣,受寵信後,就張狂的不可一世。“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李蓮英的這種處事風格,也是他能一直被慈禧太后寵愛的原因。而李蓮英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他小心謹慎,本分的去做一個太監該去做的事,不會“越線”。而且,對待慈禧太后,李蓮英也很會把握話語中的分寸,話語間能合慈禧太后的心意。若是說晚清時期,最瞭解慈禧太后的人,我想除了李蓮英,就沒有其他人了。而也正因為如此,李蓮英才會被被慈禧太后一直寵愛,留在身邊。

    而李蓮英在慈禧太后崩逝之後,就隱退了,至於最後的死因,也眾說紛紜,不太明瞭。

  • 6 # 釆菊老人

    李蓮英,一是官封二品,這在太監中是沒有的。二是1886年5月隨醇親王七爺視察李鴻章北洋水師,實際是李蓮英代表就是慈禧太后。安德海其實不算什麼,被山東省斬殺以後,慈禧也沒因此人在肅清八大臣中有功勞而發作,隱忍了!最寵愛應該是劉誠印,太后非常倚重,可惜早亡,每訓斥李蓮英時常提及,可見其受寵程度l

  • 7 # 花逆節

    李蓮英

    之所以喜歡李蓮英,不僅僅是他長得還好、聽話乖巧,還以為他有一門“絕活”,就是給慈禧梳頭不會梳掉頭髮(實際上只是偷偷把頭髮藏進了袖子裡),慈禧老了對頭髮很看重,掉了幾根頭髮要殺人的。

  • 8 # mizi突然有一天

    李蓮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漢族,原名李進喜,咸豐五年淨身為太監,翌年入宮。同治六年,受封二總管。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 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宣統三年卒,享年63歲。

  • 9 # 威爾士同志

    比較有名的兩個是安德海和李蓮英。

    安德海仗著慈禧寵愛,飛揚跋扈,無人敢惹。大清律法,太監不得離京。所以後來安德海離京被丁寶楨逮住先斬後奏,給咔嚓了,弄的慈禧老佛爺無法可說。

    李蓮英傳奇就多了,據說他的墓葬裡沒有頭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磊是怎樣當上童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