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祖開始啦哦嗚

     課文共21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紹廉、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介紹廉頗較詳;介紹藺相如極為簡略.一個是戰功赫赫、地位顯貴、天下聞名的良將,一個是地位卑微、不為人知的小小食客.對比鮮明,為下文兩人矛盾的產生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第3至第13段),完璧歸趙.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3至第5段),寫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現出來的膽識.從推薦者繆賢的介紹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接著,寫藺相如向趙王分析強弱形勢,權衡曲直利害,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對策,並自告奮勇接受出使秦國的重任.  第二層(第6至第11段),寫藺相如奉璧出使後與秦王鬥爭的經過.這一層是“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重點.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性格特徵主要表現在他與秦王鬥爭的幾個回中.  第一個回合,獻璧取璧.藺相如獻璧後,從秦王的倨傲無理中,敏銳地看出“秦王無意償趙城”,就略施小計,把璧收回.然後將趙王“脩敬”與秦王“甚倨”進行對比,面責秦王無理無信.最後用自己與璧同歸於盡的決心來威脅對方,利用秦王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同意“十五都予趙”.藺相如取得了初步勝利.  第二個回合,歸璧於趙.藺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趙王恐,不敢不獻”的話來迎合秦王的虛榮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齋戒五日”和“設九賓於廷”兩個條件,以獲得迴旋的餘地.秦王考慮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條件,於是,藺相如採取斷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第三個回合,廷斥秦王.藺相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引用歷史上秦國失信的事實,揭露背信棄義是秦的慣用伎倆,並理直氣壯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了,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無可奈何.至此,藺相如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勝利.  第三層(第12、13段),寫藺相如功成加官,秦趙兩國的矛盾暫時緩和.  這一部分只寫藺相如,不寫廉頗,但由於文章開始時對廉、藺的對比介紹,人們彷彿可以感到廉頗的忿忿不平.  第三部分(第14至第16段),澠池之會.這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第14段),寫會前計議.“澠池之會”是在趙國戰敗的情況下,由秦國提出的.形勢嚴峻,從而反襯出藺相如的非凡作用.廉頗訣別趙王的一席話,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謀遠慮,為後文廉、藺矛盾的解決作鋪墊.  第二層(第15段),寫會上鬥爭.澠池會上,秦王步步進逼,耍弄趙王,藺相如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秦王終於由“怒”而“不肯”,由“不肯”而“不懌”,雖“不懌”而不得不“為一擊缶”.這段文字運用對比的手法把這場短兵相接的鬥爭寫得有聲有色,扣人心絃,把藺相如那蔑視強權的凜然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層(第16段),寫鬥爭結果.秦“終不能加勝於趙”,這是會上的勝利.由於“趙亦盛設兵”(暗指廉頗)使“秦不敢動”,這是會後的勝利.  這部分重點寫藺相如在外交場合中的智和勇.和第二部分相比,仍以寫藺相如為主,但對廉頗的描寫的分量增加了.  第四部分(第17至第21段),負荊請罪.這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7、18段),寫廉頗居功自傲,藺相如退讓迴避.寫廉頗,只寫他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寫藺相如,只寫他的行動,透過“稱”“望”“引”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活動.  第二層(第19段),寫藺相如不得已向舍人說明避讓廉頗的原因.“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表現出藺相如不計私怨,以國家前途和命運為重的高貴品德.  第三層(第20、21段),寫廉頗悔過,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這部分並寫廉、藺二人,寫廉、藺矛盾的激化與解決過程. 

  • 2 # 影片好笑

    司馬遷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史記》中透過描寫人物來表現歷史事件的典型作品,全文不僅成功塑造了廉頗和藺相如兩個歷史人物的形象,還有對趙奢、趙括、李牧等人的描寫。課文節選了原傳的第一部分,這部分集中記載了藺相如的事蹟,對廉頗也做了簡要的敘述。 本文的敘述模式可以歸納為“三二二”,即以三個小故事來描寫兩個人物,之間貫穿兩種矛盾。作者選取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歡”三個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強暴的形象及其“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時也凸現了廉頗忠於國家、勇於改過的優秀品質。而故事情節的推進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發展變化中進行的,這種矛盾包括秦趙之間的衝突這個主要矛盾和廉藺二人之間的內部矛盾。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於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華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覆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倖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裡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裡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裡。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藉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係。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後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於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於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藉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瓦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頸項裡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於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佔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後,不肯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託辭有病,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佈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揹著荊條,透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待在你愛的人身邊和留在ta心裡,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