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顏麗明844

    春遊,又叫踏青、探春、尋春,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娛樂活動。

    1、看美女欣賞小鮮肉,男女交往,自由戀愛。

    春日遊,杏花飛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踏青遊,拾翠惜,襪羅弓小。蓮步嫋。腰肢佩蘭輕妙。行過上林春好

    2、寫詩寫文譜曲陶冶情操。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3、吃吃喝喝鍛鍊身體。

    家家扶得醉人歸

    江邊踏表罷,回首見旌旗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

    爬山斗草鬥雞踩花采野菜野炊放風箏盪鞦韆拜訪親友賭博蹴鞠遊船洗澡戲水彈琴戀愛所有我們想的到想不到的都可以玩。

  • 2 # 思琪熊

    立春過後天氣忽寒忽暖,一個禮拜的時間竟然過完四季,讓每一個剛換上春裝的人在風雪中默默凌亂。西安的春天大概就是在這樣一種模式中緩緩來到了,以至於都沒有發現它的蹤跡,錯過了踏青的佳期。 而相比之下,古人對時令的變化就要比我們敏感得多。好不容易熬過了寒冷蕭瑟的冬天,迎面而來的春之明媚令人欣喜。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不來一場放肆的春遊怎能盡興?

    那麼,古代人都是怎麼春遊的呢? 自唐朝開始,住在城裡的人們收了元宵燈便要迫不及待的出門“探春”去了,一度呈現出“公子醉未起,美人爭探春”的特別景觀。 唐代時,女子春遊踏青蔚然成風,不論貧富,傾城而出,那架勢簡直堪比今天的“買買買”。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就寫道: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宮外踏青來” 杜甫《麗人行》也說: “三月三日天氣新 , 長安水邊多麗人” 古代女子春遊時最喜歡盪鞦韆,杜甫的“千里鞦韆習俗同”說明了當時的盛況。歐陽修“綠楊樓外出鞦韆”和黃庭堅“穿花蹴踏鞦韆索”寫的都是盪鞦韆的活動。除此之外,拔河和蹴鞠也是古代女子喜愛的春日休閒專案。清代李漁《美人踢球》就描寫女子踢足球道: “蹴鞠當場二月天,春風吹不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 姑娘小姐都一改往日嬌羞矜持的本色,紛紛女漢子附身,在球場上肆意揮灑著青春! 唐朝“白富美”春遊一般都乘車騎馬,並且自帶食材和帳篷。年輕的女子“遊春野步”,遇到漂亮的花草便以草地為席,四面插上竹竿,再將裙子連結起來掛在竹竿上,設定成臨時的帳篷,稱之為“裙幄”。這種花前“鋪席藉草,圍坐一圈”式的賞花,至今仍然在日本流行。 人們春遊時,還有“鬥花”的習慣。所謂“鬥花”,就是青年女子們在遊園時,競賽誰佩戴的鮮花名貴、漂亮。為在鬥花中顯勝,她們不惜重金急購各種名貴花卉。白居易曾感嘆道: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唐朝的高帥富們也極愛春遊賞花,《開元天寶遺事》捲上載:“長安俠少,每至春時結朋聯黨,各置矮馬,飾以錦韉金絡,並轡於花樹之下往來,使僕從執酒皿而隨之,遇好囿即駐馬而飲”。唐朝富家子弟探春遇雨則攜帶雨傘出行,總之一定要做到“盡歡而歸”。 春天也是是青年男女兩情相悅互生情愫的“佳節”,對於單身男女來說,迎接春天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好好談一場戀愛了。 當時國家為了方便青年男女感情交流,專門設定了固定的春遊節日——“上巳節”,因選取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而得名。在這天,那些封建禮教都被暫時廢除,青年男女可以自由交往。所以一到春天,大家紛紛出門尋找真愛,《詩經》中記載的大量愛情故事便是在郊遊期間產生的。 文人騷客們更是不會放過這一年一度的踏青,不在這時搞點名堂,怎麼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青”呢?比如有人就玩起了“顛飲”。書中說,進士鄭愚、劉參、郭保衡、王衝、張道隱等十數輩,不拘禮節,旁若無人。“每春時,選妖妓三五人,乘小犢車,指名園曲沼,藉草裸形,去其巾帽,叫笑喧呼,自謂之巔飲。”看來,唐朝的文人也想學魏晉狂人劉伶過把裸奔癮,讓每一寸肌膚都能真正感受春的氣息。 也有文人約上幾位好友,一同踏青尋柳,賞花看山,陶冶心性。《開元天寶遺事》就記載了一件賞花時的趣聞軼事。唐代學士許慎選,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園裡擺設露天宴席,邀請一眾親朋好友賞花觀景。許慎選是個放蕩不羈的人,每次賞花設宴,便讓僕人收集花園裡掉落的花瓣,鋪於地上,讓客人坐於花瓣之上,極為風雅有趣。 但是文人墨客在附庸風雅時,也會遇到一些生活上的實際難題。《浮生六記》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古時春遊賞花,走到荒郊野外卻不見農家樂,吃飯成了大問題,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著鍋碗瓢盆去踏青賞花,不僅麻煩還有失格調。於是蘇州的文人們就想出了一個點子,他們請了一個挑著擔子賣餛飩的小販跟隨他們一同春遊。這種帶著酒菜、炊具去賞花,既解決了生活難題,又別有一番野炊之趣味,實在很像“文青”們想出的妙招。 古人對於春遊似乎情有獨鍾,大概那時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娛樂活動,更沒有夜店和商場讓姑娘小姐們流連,看完古人春日的消遣,不得不感嘆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這個春天不妨一起走出家門,去感受春天的氣息吧。

  • 3 # 應作如是觀

    中國古代的春遊並不是現在男女老少皆宜的活動。

    女子如非必要,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視作鐵律。

    古代的春遊,大多為男子所為。男人春遊做什麼?與現在並無太多區別,無非看看景,談談情,然後吃吃喝喝喝。

    觀景

    春氣滿林香,春遊不可忘。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古今同理之處在於,春遊之地所選擇的地方大多為風景秀麗的地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是古今讀書人的對於外出遊玩對地方最基本的要求。而風花雪月,則更是古今男人外出的理想之事。

    喝酒聽曲

    還將石溜調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古人雖然沒有留聲機,但大多能夠吟唱,或是陽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不一樣的人,唱不一樣的曲,聽不一樣的曲。酒,則是外出遊玩不可或缺之物。“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過三巡,曹孟德與劉玄德煮酒論英雄。

    吟詩作賦

    吟詩作賦春遊中。自古春遊多產辭賦,也有很多名篇佳作。白居易的《錢唐湖春行》中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便是春遊之作。而在書法史上無人可及的行書《蘭亭集序》,也是出自春遊之時。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諸多活動。但大多離不開這三大類。

  • 4 # 掌心記

    這個話題比較有趣,也很應景,畢竟現在正是陽春三月,踏青春遊的大好時節,我們現代人一般是春遊,燒烤,戶外等,那古人呢,他們是怎麼玩的呢?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只有從古人留下的詩詞繪畫,古文典籍中一探究竟了。

      先秦時期古人怎麼玩:談情說愛郊外遊。

    先秦時期,是一個崇尚自由、熱情奔放的時代,少有後來儒家的禮數禁錮,還不太講男女授受不親,似乎那時都熱衷於郊遊談情說愛。有詩為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這是《詩經 關雎》裡的名句,《詩經》中的大量愛情故事,大都也是在春遊期間發生的。其中《國風·鄭風》裡有首詩歌叫《出其東門》,起首句便是“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周禮﹒地官﹒媒氏》記載:“以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說得更直接了,也就是春天的時候,未婚男女可以相約到郊外走走,如果不去,反而還要受到懲罰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講到,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由此可見,先秦時期中國古人的春遊最浪漫,相當有風情。

      魏晉時期古人怎麼玩:喝酒吟詩愛登山。

    由於魏晉時期時局動盪,人們春遊雖然游出了最高境界,但“春遊熱”在普通人之間並未興起,僅屬“小眾遊”。“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是赫赫有名的《蘭亭序》記載三月三春遊的情景。當日,王羲之和一群政客與文人,一起在蘭亭春遊,喝酒作詩聊人生,玩得不亦樂乎。魏晉時代講究形散和自由精神,出現了許多春遊名人,“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就是代表,他不遊則已,遊必盡興,經常是“登臨山水,經日忘歸”。有句名言叫“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便是阮籍遊今河南滎陽的廣武山時有感而發。 “中國山水詩第一人”之稱的大才子謝靈運,在出遊方面最講究。《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有一套自己的行頭,外出遊玩,頭戴曲柄笠,腳登木屐。這種木屐被時人稱為“謝公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種登山專用旅遊鞋。

      唐朝時期古人怎麼玩:全民出動吃喝玩。

    唐代的春遊熱,以京城長安為最。杜甫《麗人行》一詩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唐代白居易的《春遊》“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可見在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全民的郊遊熱,大有我們現代的味道。每到中和節和上巳節,著名景點都是遊人如織,美媚晃眼。和我們現在一樣,唐代郊遊也是講究吃喝。1978年在西安發掘的韋氏家族 “宴飲”壁畫,生動再現了中唐前期盛行的有錢人郊外遊玩野餐的場景。當然大好春光,也少不了體育運動。著名的《虢國夫人春遊圖》就記錄了幾個盛裝打扮的婦人騎馬遊春的場景。《新唐書·中宗本紀》中說:“景龍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門,觀宮女拔河。”

      宋代以後古人怎麼玩:各具特色更大眾

    到了在宋代以後至元明清,春遊節日選擇悄然改變,春天人們更喜歡選擇清明節外出,而非上巳節。而且郊遊的活動內容變得多元化,趨於簡樸,體育健身運動受到喜愛,如蹴鞠,盪鞦韆,放風箏、鬥雞、植樹、射柳等。蹴鞠在我大宋朝已經全民第一運動,春天正好比賽。盪鞦韆宋代就玩,在明代最為流行,甚至將清明節稱為“鞦韆節”;都是大家小姐在自己家庭院裡玩。蘇軾的詞《蝶戀花》寫道: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多少形象呀。清代人更迷戀放風箏、鬥雞、植樹什麼的,這些就和現代沒什麼區別了。

    最是一年好風景,秀山麗水皆含春。看到古人們玩得這麼嗨,你是否也已經心動了呢?

  • 5 # 吳鉤的鉤沉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出遊踏青的好時節。古人春遊,一般都是遊園林,遊郊外,遊山玩水。這都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今日我要介紹一種特別的春遊方式。

    對宋朝人來說,這個時節,他們會遊皇家園林。因為每年的農曆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開封的皇家林苑——瓊林苑和金明池都要開啟大門,縱民遊覽,這叫做“開園”、“開池”。

    生活在清代的京師市民,想都別想進入圓明園遊賞,但生活在北宋的人們,在每年的春暖花開時節,卻可以到瓊林苑、金明池等皇家林苑遊春,因此,每至開園之時,金明池與瓊林苑內,每一日都是遊客如蟻,觀者如堵,“雖風雨亦有遊人,略無虛日矣”。當時開封府郊外的鄉村流行一句諺語:“三月十八,村裡老婆風發。”為什麼連村裡的老太婆也意氣風發?“蓋是日村姑無老幼,皆入城也”,入城遊皇家林苑唄。

  • 6 # 沂溪風

    春遊,古稱"踏青"、"探春",即春天到郊外遊玩,這種民間習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歲華記麗譜》曾提及:“郡人踏青遊賞,散在四郊。”另據《晉書》記載,每到三月三日(農曆)"上已節",人們便到風景區或溪水之畔嘻樂,帶著春食春酒,或席地野餐,或在河邊"曲水流觴"(類似於現代的擊鼓傳花)相與為樂。此後代代相襲,盛而不衰。

    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中,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而在春遊中,還有一個有趣的遊戲叫鬥草。

    宋代詞人晏殊,有一次在去採桑的路上,遇上了東鄰的姑娘,姑娘笑得特開心,就像春日的豔陽一般,詞人不由疑惑,瞭解之後,才知道姑娘是在和女伴們春遊的時候,玩鬥草的遊戲,並在比賽中贏了。晏殊被姑娘的快樂情緒感染,寫下了有名的詞作《破陣子》,把在鬥草中贏了的少女神態刻畫得極為傳神:“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可見,人的快樂,也許就來自一場小小的遊玩。如果有時間,帶上家人去踏踏青吧,既強身健體,又可愉悅心情,收穫人世間最簡單的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和漢字組合可以註冊商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