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看浮沉

    德軍沒有擁有原子彈,既有希特勒對原子彈研究的不重視,也有英華人多次破襲。

    原子彈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希特勒給予的重視不夠。

    德華人確實在美華人之前就開始研究原子彈,但是希特勒沒有充分認識到原子彈在戰爭中的決勝作用。因此對德國的原子彈研究沒有能夠傾注大量人力和物力。美國的原子彈研究動員了各行各業10萬人參加,歷時三年才研究成功。

    1940年5月,德國就控制了歐洲惟一以工業規模生產重水的挪威維蒙克工廠,並獲得了比利時礦業聯盟公司庫存的1200噸精選鈾礦,這個數量幾乎佔當時世界鈾礦總數的一半。1940年12月,德國建成了它的第一個研究性原子反應堆,並掌握了金屬鈾的提煉技術。但是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速度緩慢,重點放在了坦克,飛機等傳統武器領域。

    英華人“釜底抽薪”的破襲,有效的干擾了德國的原子彈研究程序。

    丘吉爾在得知德國的原子彈研究機密後,派出傘兵企圖破壞德國重水生產車間,斷了德國原子彈的原料。英軍制定了“新手”計劃,用40名傘兵破壞維蒙克工廠的重水車間,但由於天氣和使用滑翔機經驗的不足致使偏航,40名傘兵都戰死或被俘後處決。

    1943年2月26日,英國又實施了新的代號為“炮手”的計劃。6名特工被秘密空投到維蒙克工廠附近的地區,將炸藥安放在工廠的要害部門——重水濃縮車間,然後迅速撤離。德軍生產重水的主要裝置和一噸左右的重水被摧毀了。隨著戰爭中的失敗,希特勒開始重視原子彈,僅僅八個月後,德國就恢復了重水的生產。

    最終德軍的原子彈計劃“葬身“於海底。

    1943年,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命令美國駐歐洲的空軍轟炸維蒙克工廠,這次轟炸給維蒙克工廠以致命的打擊,使其幾乎完全喪失了生產能力。

    德軍也意識到原子彈的重要性,準備秘密儲藏的重水和生產裝置運回德國繼續工作。盟軍破襲德軍密碼後,搞到了重水和裝置運輸所行的路線,並派出特工在運輸輪船所經過的深水區放好了定時炸彈。當德國的運輸輪載著那些“寶貝”經過時,炸彈準時爆炸了,重水和裝置全部葬身海底。

    如果希特勒提前意識到原子彈的重要性,那麼二戰的結局是不可想象的。這一切要感謝愛因斯坦!

  • 2 # 天河水鄉

    這裡面有很多的不原因,我就拋磚引玉了。德國有一批頂級的科學家核武也到了呼之欲出的階級。英美的情報機構也得到了相關情報。加大了對德國相關工業設施的空襲。同時英國派出特種兵炸燬了德的重水工廠。此故事還被製作成電腦遊戲。德國內部也有反戰的科學家在生產高純度石墨中摻雜質,使其不能得到合格產品。總之因為人們已認識到希特勒的真面目,決不能讓其擁有核武已成為共識。

  • 3 # 雲飛揚008

    前期主要是德國物理諾貝爾獎得主海森堡計算錯了鈾235的用量,把鈾的用量計算成了幾噸,這對當時的提取技術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再就是屠殺猶太人和排外使得愛因斯坦、薛定諤、費米等一批最優秀的科學家離開德國。後期是戰事吃緊德國工業被盟軍轟炸損失慘重,連重型軍事裝備都不能按時生產,原子彈研究基本都在停滯狀態了。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德華人那段時期的核武器研究可謂是命運多舛,納粹政府不重視、科學人才極度缺乏、美軍的滲透、盟軍的轟炸,讓明明領先的超級武器失之交臂。與下血本猛衝科技樹的美華人比,他們無論是決心還是前瞻性都差的太遠。

    德華人研發核武器的時間比美華人更早,但是核武器當年並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別說原子彈,當時的世界對原子能的研究整體處於很低端的概念上,科學家沒有什麼實際成果,政客也對這種東西沒什麼直觀概念,人們印象裡這些能發出放射線的物質只不過是X光機的材料或者其它有趣的科學現象,所以原子彈很難得到真正的發展的和支援。

    原子彈的威力直到爆炸時才真正驚掉了人們的眼球,在此之前,一切關於“超級炸彈”的描述都是蒼白的。美國有物理學家說過,直到曼哈頓工程成功試爆後,人們才開始真正的瞭解核武器。在此之前的一切資料、計算、推測都是蒼白的,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想辦法進入爆炸沒多久的爆心,去取得那些實驗室中無法得到的資料。

    美華人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們將原子彈專案真正作為系統工程一本正經的開發了下來,並且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從愛因斯坦到薩克斯再到奧本海默、玻爾,美華人的核工程從不缺乏推動力和支援,他們投入了25億美元,有最高53.9萬工作人員為專案服務,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雲集了1000多各國專家。

    美華人整個二戰最龐大機密的專案就兩個,一個是轟炸機使用的諾頓瞄準器,另一個就是曼哈頓工程。羅斯福為曼哈頓工程授予了“最高優先權”,這使得奧本海默得以大幹特幹,先後設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橡樹嶺鈾分離工廠,

    不過美華人的進度顯然是大大慢於德華人的,他們直到1941年12月6日才真正開展“曼哈頓計劃”。而德華人的“鈾計劃”則在1937年就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這個肯定不止“早幾年”而已。

    德華人在1939年就建立了由物理學家海森貝格牽頭的核物理研究室“鈾協會”,1940年控制了比利時的1200噸鈾礦以及挪威的維蒙克重水工廠。同年12月,德華人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反應堆。

    “曼哈頓計劃”此時連影子都沒有,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給羅斯福寫的信,以及奧本海默深入淺出的講解報告,羅斯福壓根就不明白“原子彈”是什麼東西。

    結果仍然是美華人的系統工程勝利了,奧本海默是個科學家,同樣也是個偉大的管理者,在他的領導下曼哈頓計劃進展神速。同時因為德國瘋狂的排猶浪潮,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專家大批跑到美國避難,這批科學家和工程師據說有2000人之多,極大的推進了美國的科技水平,也使得德國的科研人才大規模流失。

    德國的“鈾計劃”儘管開展的早,不缺工廠更不缺乏原料,但他們突然就卡死在人才的瓶頸上。核物理的人才在今天也不是隨便一抓一大把,更何況那個年代。

    納粹的核武計劃很快就陷入了停滯的狀態,而且希特勒也並不關心什麼“原子能超級炸彈”,他更青睞坦克、大炮、軍艦等看得著摸得著的東西,或者飛彈這種超遠端的新武器,甚至還迷信黑魔法。他在種種刺激眼球和士氣的事物上投入了海量金錢,親近保時捷博士這樣的工程師型研究者,動輒幾億帝國馬克被撥發,而“鈾計劃”幾年時間才得到100萬帝國馬克的投入,完全就是掛個號而已。

    然而美國在“曼哈頓計劃”展開後愈發的明白核武器的恐怖,他們在1943年末成立了一支名為“阿爾索斯”的秘密特殊部隊,專門用於破壞德華人的“鈾計劃”。

    “阿爾索斯”主要任務有三個:

    1.破壞德國核工業設施和一切有關物;

    2.劫持德國核物理學家;

    3.破壞或奪取德國的核材料。

    這個計劃由丹麥物理學家高德施密特擔任科學支援,因為他沒有參加過曼哈頓計劃,被逮住也不會招出相關情報;執行的隊員則是美國陸軍的情報人員,他們有些被稱為“盟軍敢死隊”。美華人從愛因斯坦等猶太科學家那蒐集了很多德國現有專家的情報,將他們作為了作戰物件。

    有種無從證實的傳言,德國核物理學家海森堡博士,因為長期受到“阿爾索斯”諜報人員的策反,因此對納粹的核計劃產生了消極態度,估計拖延了研發進度。

    從1944年開始,“阿爾索斯”部隊不擇手段的從德國、義大利撬走、逮捕、搜捕了包括海森堡博士在內的幾千名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工程師,極大的提升了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最後進度。美軍在攻克德國時拼命搜刮科學家的活計很多都是“阿爾索斯”完成的。

    除了美華人在拼命爬科技樹,英華人也在給德國的核計劃扯後腿。他們在1942年就注意到德華人的核計劃,並派出了特戰人員乘坐滑翔機去破壞德軍在挪威的維蒙克重水工廠。但1942年的任務失敗,滑翔機在天空就被德軍擊落。德軍在英軍特戰人員的殘骸中發現了攻擊計劃的地圖,從此開始嚴加防範。

    但這些挪威籍英軍沒有放棄,一批倖存的特戰隊員躲到了山中,他們苦熬了3個月,在1943年2月終於等到了第二批援軍。這些人攀登幾百米高的峽谷和懸崖,穿越無光的黑森林,然後摸進重水工廠,將德華人的重水車間炸成了稀巴爛,有450公斤重水溜走,德華人幾年時間都白乾了。

    1943年底,不死心的德華人繼續修復裝置恢復生產,他們在英軍轟炸機的破壞下隱蔽了硬是憋出了一些重水,並企圖將工廠和重水搬走帶到德國,做最後的垂死抵抗。但那幾名特戰隊員並沒有離開,他們偷偷摸到碼頭,在1944年爆破了德軍滿載重水和裝置的“海多羅”號運輸船,徹底蹦碎了納粹德國的原子彈野心。

  • 5 # 和風漫談

    這裡邊既有機緣巧合,也有咎由自取。

    德國是最早開展原子能軍事研究的國家,從1937年12月就開始了“鈾計劃”。德國擁有海森堡、哈恩、勞厄、波特、蓋革、魏扎克等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又掌握著世界上最大鈾資源——捷克斯洛伐克鈾礦,基礎條件相當好。

    但是納粹發動侵略戰爭,實施猶太人滅絕計劃,許多頂尖科學家流亡美國,比如愛因期坦、薛定諤、費米,還有丹麥科學巨人波爾等。

    海森堡是德國原子能研究的領軍人物,曾跟隨波爾在丹麥哥本哈根學院學習,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德國發動戰爭後,海森堡以報效國家為名進入納粹政府工作,在軍備部長斯佩爾支援下擔任“鈾計劃”負責人。

    製造原子彈需要高濃縮U-235,維持鏈式反應需要知道最小臨界質量。海森堡計算後,得出製造原子彈最少需要13 噸鈾-235的結論,在當時想分離出那麼多的高濃縮鈾是不可能的。

    但海森堡算錯啦!

    13 噸鈾-235只是一個上限,是維持鏈式反應的最大需求。海森堡把它當成下限,也就是“最少需要”的質量。

    直到聽聞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內部核原料僅64千克時,海森堡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1945年8月,海森堡重新計算,發現最低只要16 千克核原料就可以了。這是史上最昂貴的計算錯誤了!提醒我們,做數學題一定要認真,不能馬虎大意啊。

    海森堡將錯誤結果匯告給軍備部長斯佩爾,他告訴斯佩爾,德國在原子能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原子彈需要的核原料太多,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做出來的。

    當時是1942年,德國與蘇聯在東線激戰,大量資源投入到飛機、坦克上。希特勒認為凡是不能在6個星期內產生顯著戰鬥力的武器研究都應當暫緩,集中資源研製V2飛彈。

    於是只撥給海森堡35萬德國馬克,原子彈計劃就此停滯不前。直到1944年,黨衛軍頭目海因裡希·希姆萊再次想起原子彈,又下令加大投入。但此時德國已是風雨飄搖,再無力提供研製環境和原材料了。

    1945年德國戰敗,海森堡等10名德國頂尖科學家被盟軍逮捕,關在英國“農園堂”(Farm Hall) 中。當他們聽到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成功引爆,其裝載的核原料只有64千克時,全都驚呆了,他們覺得這不可思議。

    直到此時,海森堡才意識到自己的計算出現重大錯誤。但這個錯誤是不能承認的。他起草宣告,說德國科學界對原子能的研究仍舊領先,正是認識到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不願讓納粹獲得,才特意將結果算錯的。

    就這樣,德國與原子彈擦身而過。

    而美國這邊,1942年愛因斯坦致信羅斯福總統,告知德國研製原子彈後,美國開始加速追趕。

    1942年6月,“曼哈頓”計劃正式啟動。在奧本海默的領導下,1000多名科學家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日以繼夜的工作。美國為“曼哈頓”計劃投入25億美金,建了好幾個工廠,對於3種可能的原材料同步實驗,可謂財大氣粗。

    實驗室中擁有博士頭銜的科學家比工作人員還多,一大堆諾貝爾獎得主,所以實驗室也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集中營”。

    1945年7月15日凌晨5點30分,美國終於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帶成功引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隨後賞給日本2顆。原子彈結束了二戰,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德國沒有率先研製出原子彈,既有希特勒不重視的原因,也有海森堡計算錯誤使專案走向停滯的原因。對於海森堡到底是有意算錯還是無意算錯,其他科學家也有不同看法,只是這已經成為一個無從知曉的“海森堡之謎”。

    歷史沒有如果,巨大的力量不能被邪惡掌握,人類終要將核力量重新封印,使其和平的為人類造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裡好像有一生註定我愛你的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