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琴工匠人

    傳統的琴樂思想,形成於兩漢時期。

    兩漢時期,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也確立了儒家音樂思想在傳統音樂思想中的主導地位,儒家的音樂思想、中國傳統的音樂思想、傳統的琴樂思想也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這一時期儒家的音樂思想主要表現為“子孫長久安寧數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並由此提出了音樂的教化功能,音樂的教化功能成為漢代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最主要的功能,也成為漢代琴樂思想、儒家琴樂思想的突出特點。

    《史記》。其音樂思想頗為正統,其關於琴樂的論述對後世琴樂的發展有一定影響。《樂書》:“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琴長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為宮而居中央,君也。商張右傍,其餘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則君臣之位正矣”,“樂自內出。故君子……不可須臾離樂,須臾離樂則奸邪之行窮內。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琴音調而天下治”。指出琴樂的社會功能,將其視為治國的重要工具,要求琴樂、琴器都要合乎當時的禮儀制度,突出琴樂的修身作用,強調禮和樂對君子修身的重要性;其中“養行義而防淫佚也”,包含有琴禁思想。

    《琴道》。其琴樂思想基本延續《史記》中的思想,強調琴樂的治國、修身功能,要求琴樂、琴器合乎禮儀:“昔神農氏繼宓羲而王天下……始削桐為琴,繩絲為絃,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下徵七絃,總會樞極,足以通萬物而考治亂也。八音之中,惟絲最密,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八音廣博,琴德最優,古者聖賢玩琴以養心”。另外,其還要求琴樂要平和、要“合天地之和”、要“大聲不震譁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排斥煩手淫聲,並在琴樂治國和修身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琴之言禁也”的琴禁思想,使之具體化。

    琴禁思想首先在《琴道》中出現,然後被《白虎通》、《琴操》、《風俗通義》等所繼承和發展,並被以後很多琴論文獻引用、轉述,影響很大。《白虎通》:“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琴操》:“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禦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風俗通義》:“琴之為言禁也,雅之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淮南子·泰族訓》:“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琴清英》:“昔者神農造琴,以定神,齊(禁)淫僻,去邪欲,反天真者也”。

    琴禁思想主要是基於琴樂的功能而言,主旨是突出琴樂的教化功能,是琴樂治國功能的具體體現。禁就是約束人的內心思想,即“禁邪僻”、“禁淫僻”、“禁止淫邪”、“去邪欲”、“防心淫”,從而做到“守以自禁”,最終達到“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正人心”、“玩琴以養心”的目的,倡導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琴禁思想實質體現的就是琴樂的修身養性功能。

    《琴操》。“前廣後狹,象尊卑也;上員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也……大絃者君也,寬和而溫;小絃者臣也,清廉而不亂。文王、武王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將琴樂和陰陽五行相聯絡,強調禮制,要求琴聲溫和、清廉。

    《風俗通義》。“雅琴者,樂之統也……君子所常禦者,琴最親密,不離於身……琴之大小得中而聲音和,大聲不喧嘩而流漫,小聲不湮滅而不聞,適足以和人意氣,感人善心”。其琴樂思想基本綜合了《史記》、《琴道》的思想,強調琴樂的突出地位、琴樂的治國修身功能,突出琴聲的和。

    除上述文獻的記載外,漢代的其它文獻中也有有關琴樂功用的記載:《禮記》“士無故不撤琴瑟”,《新語·無為》“昔虞舜治天下,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然天下治”,《琴錄》“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風俗,四曰妙心察,五曰制聲調,六日流文雅,七曰善傳授”。

    這一時期琴樂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強調琴樂要符合禮樂思想,重視琴樂的治國和修身功能,其中禮樂思想是核心,治國是目的,修身只是一種手段;二是崇尚自然,追求返樸歸真、修身養性。這兩個方面中治國和修身功能占主導地位。琴樂審美基本是對先秦時期的延續,以中和、平和為美,崇尚雅樂,肯定琴樂的表現力,反對煩手淫聲,排斥新聲、悲樂,除上述文獻外:蔡邕《琴賦》,“通理治性,恬淡清溢”,“繁弦既抑,雅韻乃揚”;傅毅《琴賦》,“盡聲變之奧妙,抒心志之鬱滯。絕激哇之淫”。另外,“琴禁”思想表現在琴樂審美上,就是以平和、中和為美,排斥煩手淫聲。

    故宮博物院藏宋代仲尼式琴

    仲尼式琴。仲尼式;通長125.2、隱間116.3、額寬17.8、肩寬19.5、尾寬13.6釐米;黑漆;鹿角灰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話西遊2》附混亂攻擊機率最高能達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