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霽視角

    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了,在世界歷史上也絕無僅有,她不僅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推遲了中國的滅亡,還將政治家們所有想到的改革措施都付諸實踐了。她和其他貴族女人比起來,可謂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同其他民族的優秀女性相比,也一點不遜色,她統治下近半個世紀,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女性沒有任何權力的國度。

    慈禧不是什麼政治家,她的政績也不怎麼光彩照人,用現在的話說簡直是禍國殃民,遺患無窮,但是歷史選擇了慈禧太后,而這對於她個人來講,她成功了,她以一個女人的智力和才能,在近半年世紀的統治裡保住了這個 不斷下墜的王朝沒有在她的手裡斷送,但是對於這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她是失敗的,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這一切換其他人來做,就一定能比她做的更好,歷史證明,後來的很多人做得比她更糟糕。

    慈禧上臺的時候正是風雨飄搖的危難之際,英法聯軍洗劫了北京,太平軍佔據了半壁江山,整個國家幾乎沒有寧日,咸豐一死,便剩下孤兒寡母,載淳是咸豐唯一的兒子,由此繼承皇位是毫無爭議的,慈禧也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太后,母以子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這也決定了清末整個歷史的走向。

    按清朝祖制,女人不能幹政,更沒有皇太后垂簾聽政這一說法,但是慈禧用她的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滅了八大臣,開始了自己的權柄之路。

    慈禧的學識並不高,但是她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她的馭人之術確實有一套,在太平天國平定後,對於該收回的軍權她是堅決收回,對於該放權的時候,又是絕對的信任,將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處理的非常好,在弈訢、李鴻章、曾國藩、左宗堂等人的配合下,出現了同治中興。

    此時的慈禧非常虛心,她在處理政務之餘也在不斷的學習,從寫一道諭旨出現10幾處錯字,到對朝政遊刃有餘,就可以知道她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非常強。

    慈禧在替自己的兒子同治管理江山的時候,是非常用心的,執政態度積極,盡心盡力想為自己的兒子開創一個好的局面,她希望等到自己的兒子成年後,能將江山交託出去,自己可以在宮中安心養老,這從她一邊執政,一邊修繕頤和園就可以看出,但是可惜同治皇帝並不是一個可以交託江山的人,他從小不愛好學習而且喜好玩樂,到了親政的年齡還讀折不成句,好不容易親政了,卻不到1年就讓自己死於天花,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經歷了喪子之痛,這種心痛對慈禧的打擊任何一個華人都能體會到,自己打拼了十幾年的江山,圖什麼呢,還不是為了自己給兒子留個好江山嗎?但這一切都隨著同治的死而煙消雲散了,同治死了,慈禧連最後的盼頭都沒有了。

    許多人認為慈禧二次垂簾聽政,是貪圖權勢,實際情況卻是迫不得已,同治死後,慈禧選了自己妹妹的兒子載湉,再次培養小皇帝,但是這一次慈禧的用心與同治時間相比就差遠了。其實這也很了理解,光緒畢竟不是她的親兒子,慈禧的心態從一個執政者,變成了一個守成者,同治年間的朝氣也日益萎縮。

    到光緒18歲親政的時候,慈禧已經快60歲了,慈禧還政給了光緒。光緒親政後,做的一系列改變,剛開始慈禧並沒有過多的干涉,而是給予的預設和支援,畢竟光緒已經親政了,變法對清朝是有利的。

    可惜的是光緒過於急功近利,不知深淺,而且任用康有為這種毫無手段而又狂妄自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書呆子,在這些的人鼓動下,戊戌變法就像過家家一樣,兩天一政令,三天一變革,像雪花一樣的飛向全國,至於其中是否可以執行,是否有效根本沒有驗證,這一群書呆子的胡鬧下,整個朝政都無法執行,一些被革職的大臣到慈禧那裡哭訴,慈禧才收回了四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力,穩定朝政。

    這群書呆子眼見情況不妙後,竟然想出了“圍園”之謀,這下才讓慈禧太后大發震怒,這種謀逆行為不僅威脅到了慈禧的性命,還威脅到了整個清王朝的命運,正如慈禧罵光緒:“痴兒,今日無我,明是尚有汝乎?

    戊戌六君子被殺了,光緒也被軟禁了,慈禧再次出來主持朝政。作為清王朝的皇帝,光緒的身體也存在嚴重的問題,不能生孩子,這也讓慈禧開始擔心後續的問題,總不能再立一個小兒皇帝,到時連出來垂簾聽政的人都沒有,於是就立了端親王載漪的兒子浦儁為大阿哥,結果正是這個大阿哥父子惹下大禍,最終引發了八國聯軍進京,使得慈禧一行被迫西逃。

    庚子西狩也讓慈禧看到了自己執政幾十年的失敗,讓慈禧太后下定決心搞新政改革,清末新政完全不同於戊戌變法一般兒戲,廢科舉、練新軍、改官制、頒佈新法等各項政令行之有效,1905年,慈禧太后呼應民願,還搞起了立憲,在慈禧太后執政最後的七八年裡,中國才真正的開始向現代社會轉型。

    可惜的是,時間並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正當清末的新政正在按部就班的推行的時候,慈禧和光緒一前一後離開了人世,留下一個3歲的兒皇帝和軟弱無能的載灃來主持朝政,20歲出頭載灃自然不能和慈禧太后幾十年的威信相比,結果不到三年,大清王朝便轟然倒塌。

    近半個世紀的執政中,慈禧太后維護著大清王朝的統治,這是她的成功,”精於治術而昧於世界大勢“,在這三千年未有在時代大背景下,慈禧的當政又何嘗不是一種大災難呢?

  • 2 # 有得觀史

    同治時期執政的慈禧權力受到制約,光緒時期的慈禧執政沒有制約,不過這種分割太過籠統,實際上應該把“甲申易樞”作為分界線。

    1884年,這一年是甲申年,中法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中國連連失利,慈禧藉此機會,把責任都推到恭親王奕訢身上,解散了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慈禧從此開始獨攬大權。這一年是光緒十年。

    光緒十年之前,慈禧的權力受到來自恭親王的約束,光緒十年之後,慈禧基本上是胡作非為了。有例為證。

    同治四年,奕訢主導的洋務運動,搞得風生水起,遮蔽了慈禧的光芒。奕訢也有意控制慈禧干政,慈禧很不滿意,於是借編修蔡壽祺彈劾之機,罷去了奕訢議政王及一切職務。朝中大臣紛紛上書為奕訢請願,奕訢又恢復了職務。

    同治十一年,慈禧的紅人,大太監安德海以為同治置辦大婚禮服為由出宮到江南,恭親王奕訢下令,讓山東巡撫丁寶楨把安德海殺了。慈禧是睚眥必報的人,但是她不但沒有報復丁寶楨,還重用了丁寶楨。奕訢是主謀,也沒有受到慈禧的報復。

    奕訢被罷官後能夠恢復職務,殺了安德海沒有被報復,主要還是有慈安太后在。慈安是正宮太后,她才是大清名譽上的最高權力者,奕訢利用慈安制衡慈禧,這一時期的慈禧不敢肆意妄為。奕訢可以大刀闊斧地幹,才有了洋務運動,同治中興。

    慈安在光緒七年去世,奕訢失去了後臺,光緒十年被慈禧徹底罷官,回家養老去了。沒有了約束,慈禧開始胡來。

    光緒十年後發生的事兒,隨便說幾件就能發現慈禧有多狂妄,有多肆無忌憚。

    中日甲午戰爭這年,正趕上慈禧過六十大壽,醇親王奕譞挪用海軍經費為慈禧修園子不說,有大臣提出慈禧壽宴應該從簡,省下的錢用於對日作戰。慈禧勃然大怒,說出了“誰讓我一天不高興,我就讓一輩子不自在”。慈安很節儉,而且大敵當前,慈安在,慈禧敢大張旗鼓的辦壽宴嗎?

    1900年,慈禧做出一個無腦決定,同時對十一國宣戰,戰敗了,讓李鴻章與列強談判,並說出了那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假如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在,不可能同意與十一國宣戰,慈禧也沒權說出那句不要臉的話。

    實際上,光緒十年是個分水嶺,光緒十年之前,慈禧的權力受到制約,大清執行基本平穩,光緒十年之前後,慈禧獨攬大權,想咋幹咋幹,由於她政治眼光短淺,大清進入加速敗亡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