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思想粗糧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它包含很多隱性的內容,包括邏輯、哲學以及心理學的內容。當我們把它完整的展開,答案就比較清晰了。

    下面展開:

    1、邏輯關係

    首先,這句話是這是一個(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主觀評價;

    然後,因為被評價者已得志,可以得出:透過獲得財富或者權利,他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最後,通常評價者所擁有的財富或者社會地位,不如被評價者。

    這裡要說明的還有“得志”,以及“小人”的概念。我們姑且認為“得志”是指獲得個人成功;小人指的是人格、品行低下的人。

    2、評價者的心理活動

    如果一個人活的充實、精彩,明白何為真正的成功,專心做著自己的事,或許他沒有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但他肯定是快樂的,他對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多意見。

    只有一個內心空蕩蕩的人,才會透過貶低別人以此換取別人的共鳴。這其實是一種嫉妒心理,我認為評價者或許更多的是為自己的不得志找一個藉口,以此來補償因為他人得志而帶來的挫敗感。

    3、存在必有其意義

    不管怎樣,如果把一個人定義為“小人”是很嚴重的。這是比道德審判更致命的語言暴力,我不僅要問:他真的是“小人”嗎?即使他真的是“小人”,難道就一無是處了麼?很顯然不是,即使你不願承認,但任何人總有一點是你所不能及的,你定能學到東西,比如你遇到一個小人,就知道了怎樣去做一個好人。

    結語

    以上可以看出,小人得志這句話,多數是由內心的嫉妒產生的主觀抱怨,當我們說出這樣的話時,其實在別人眼中已經輸了一役。

    說句不願意聽的,這個世界,沒有多少小人,也沒有多少正人君子,大部分人都是偽君子,與其抱怨,不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除自由基的方法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