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北成伯
-
2 # 虯爻1
梁山好漢有幾個是因為無法生活才上梁山的,估計只有林沖一個是被逼上的,其餘的可以說是不務正業爭強好勝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的地皮流氓,也有和賊寇勾結的官府人員,也有富甲一方的地主紳士,北宋的時代絕對不是民不聊生的時代。林沖買把刀出手就是三千慣,宋朝的一貫錢大慨相當於一兩銀子,一個教頭出手就是三千兩銀子,收入可見一斑。武大郎走街串巷賣個燒餅還能養活一個沒有半點收入宅在家裡的婆娘,王婆賣個茶水衣食無憂,史書記載北宋看城門計程車兵穿衣都是綾羅綢緞,比一些附屬國的國王都好。
-
3 # 萬歲1148858845
建議大家去查一下北宋的一個機構——西城所!這個機構是徽宗與蔡京一起搞得,目的就是把整個中原包括南方部分地方的土地從百姓或者說中產之家的手裡奪到朝廷的掌握之下,因為這個北宋初期太祖太宗都鼓勵墾荒,而且還免徵賦稅,導致大量的土地產權不清晰比如很多土地有開墾權但是所有權不明確,可是因為年深日久也還是處於流轉交易,徽宗,蔡京就是看中了這點,大肆沒收這些土地,而且手段殘忍,打死了很多百姓,導致大批中小自耕農變成了國家的佃戶,失去了土地,牽扯麵積極大
-
4 # 葉飄刀
在歷史上,很多的起義都是官逼民反,很多老百姓是因為吃不起飯快餓死了,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的。但這絕對不包括《水滸》中的梁山,這裡說的梁山指的是小說水滸中的梁山。
梁山中的好漢絕非因為民不聊生才被迫上梁山的,要知道梁山所在的宋徽宗時期,也就是清明上河圖繪製的時代,宋的政治經濟其實都處於大繁榮的一個時代。
看看梁山好漢的構成,梁山好漢的構成大概分為四種:
一、本身就是賊寇的,這一類本身就是佔山為王的土匪,比如燕順或者是類似孫二孃這樣開黑店的,這些本身都是強盜土匪一類的,在任何朝代都是被打擊的物件。
二、犯了事情逃往梁山的,比如劫持生辰綱的幾位,這樣的人同樣在任何朝代也是被緝拿的物件。
三、鬥爭中的犧牲品,這個代表比如林沖,本身是一個小官,遭遇迫害,最終上了梁山,這樣的人他們是不幸的,但他們也絕對不是說因為民不聊生吃不起飯而投梁山的。
四、降將,或者說梁山用手段逼上梁山的,比如秦明,比如朱仝,這一類其實本身並不想上梁山,但要麼因為戰敗投降,要麼被使用了手段被迫上山,但無論是哪種,其也不是因為吃不起飯民不聊生而上梁山的。
從梁山的發展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梁山和歷史上很多的農民起義不同,歷史上很多的農民起義不論是黃巾、黃巢、李自成還是太平天國一類的大起義,其在發展之初,都是圖通流寇席捲四方的。而梁山有很大的不同,梁山起義很長時間內,就盤踞在水泊梁山,並不是四方流動的,他們以水泊梁山為穩固的根據地,緩慢的向四方發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要知道戰爭是要靠後勤的,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揭竿而起的百姓義軍是沒有後勤糧草供應的,特別是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下,這就和大災之後逃難的流民一樣,這些揭竿而起的義軍,在民不聊生的地區是無法生存下來的,要知道如果可以生存下來,也就不用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起兵了,所以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到處流動,劫掠其他的地方,才能補充物資,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有充足的儲備之後,才能慢慢的建立起相對穩固的根據地。
但梁山布偶聽,梁山一開始就有穩固的根據地,那麼梁山大軍的軍需糧餉靠的是什麼支撐,必然就是對梁山周邊的州縣劫掠,而這樣的劫掠卻可以維持住梁山,那就說明梁山的周邊遠遠不是民不聊生的情況,否則如果草根樹皮都給吃光了,變成易子而食的情況,梁山還能搶到什麼。
在古代有吃的百姓是不會造反的,在穩定的社會造反是沒有出路的,這一點其實宋江比誰都清楚,否則他為什麼一門心思的要招安,就是因為他知道,宋遠遠沒到民不聊生的情況,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援,任何造反都是死路一條。
-
5 # 初曉兒
北宋的確是因為民不聊生,所以好漢們上梁山做“賊寇”。
一、歷史上北宋的宋江起義上梁山做“賊寇”是民不聊生導致的。北宋徽宗皇帝時期,國家有一個機構,叫作“西城括田所”,專門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山東梁山泊被朝廷劃歸國有,一切水產品都課以重稅,周邊漁民收不抵支,沒了吃飯的營生。致使晁蓋等人嘯聚梁山,反抗官府剝削。
而徽宗皇帝本人窮奢極欲,喜好奇木異石,太師蔡京等人為滿足皇上,組成了大規模的船隊收集、運送花木石頭,即所謂花石綱。
據史料記載,楊志、李進義(盧俊義)等十二個朝廷官員專門負責給皇上押送花石綱。浩浩蕩蕩的船隊和人馬,為皇帝一個莫名其妙的喜好,“流毒州縣者達20年”,加上地方官員藉機魚肉百姓,導致民怨沸騰。江南方臘,山東宋江等人紛紛起義。
楊志、李進義(盧俊義)等十二人後來也成為了梁山起義的中堅力量。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是徽宗皇帝及其為代表的北宋朝廷盤剝百姓,民不聊生引起的。
二、小說《水滸傳》淡化了北宋民變的背景,但依然是因為民不聊生導致好漢們上梁山做“賊寇”。小說《水滸傳》反貪官不反皇帝,淡化了北宋農民起義的背景,但小說幾個主要人物上梁山的情況,依然映射出了宋徽宗皇帝的窮奢極欲,朝廷官員以及地方豪強草菅人命,導致民不聊生,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的社會現實。
1、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反映了宋朝廷官員上下勾連,魚肉百姓的客觀現實。
小說《水滸傳》透過劉唐、公孫勝之口說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無礙!
大名府梁中書給岳父祝壽,一出手就是十萬貫珍珠寶貝。十萬貫珍珠寶貝是多少錢?
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裡,賣油郎說:“我起早歇晚挑油賣,一天積蓄銀三分,一年積蓄銀十兩。”
宋朝一貫錢大致是一兩銀子,十萬貫珍珠寶貝,就是十萬兩銀子。也就是賣油郎工作一萬年的積蓄。換句話說,就是一萬個普通生意人一年的積蓄!
大名府梁中書每年用一萬個終年勞碌的生意人的積蓄,給岳父祝壽,錢從何處來?無論是貪汙受賄的,還是強取豪奪的,層層盤剝,都是下層百姓的血汗錢。
大名府知府是這樣,宋朝知府上有朝廷、路,下有縣、鄉、都官員,九品十八級,官僚無數。如此算來,下層百姓還有活路?
所以,劉唐、公孫勝所說的“不義之財,取之無礙”,揭示了貪官汙吏魚肉百姓,導致民不聊生的必然性。
所以,晁蓋、吳用、劉唐、公孫勝等好漢,是因為民不聊生,不得不出手奪取了鉅貪大惡的不義之財,上梁山做了“賊寇”。
2、魯智深、武松所殺死的鎮關西和西門慶等地方豪強惡霸,他們欺男霸女,為所欲為,是導致民不聊生的推手。是宋朝廷黑暗統治的產物。
鎮關西和西門慶,是人盡皆知的流氓惡棍,下層百姓對他們必然是切齒痛恨。但官府對他們的行為聽之任之,是絲毫不加管束的。
以西門慶為例,西門慶看中了潘金蓮,重傷武大郎在先。夥同王婆、潘金蓮毒死武大郎在後,陽穀縣一縣人敢怒而不敢言。武松出差歸來,人證物證俱在,告到縣衙。知縣大人竟然說是“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不予受理!
官紳勾結的惡勢力網路何其可怕!
面對西門慶這樣有官府做保護傘的豪強惡霸,如果沒有武松的雷霆手段。社會上何止是民不聊生!
魯智深三拳打死的鎮關西,何嘗又不是有官府撐腰?否則一個殺豬賣肉的屠戶,怎麼就成了鎮關西?
鎮關西、西門慶之流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府的態度,絕不是獨立的現象,而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是民不聊生的推手。也客觀地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
所以,魯智深、武松等好漢上梁山做“賊寇”,是因為民不聊生引起的反抗。
3、林沖與高俅的矛盾,是北宋朝廷上層高官為非作歹,仗勢欺人赤裸裸的表現。林沖被一逼再逼逼上梁山,集中反映了民不聊生,除了奮起反抗做“賊寇”之外無路可走。
小說《水滸傳》裡的高俅,是宋徽宗皇帝邂逅的一個善於踢球的街頭混混。一個街頭混混居然成了殿帥府太尉,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
這個街頭混混的發跡,和明目張膽地欺男霸女,就把百姓無路可走的原因,直接引向了貪官汙吏、土豪惡霸的總後臺北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
梁中書與蔡京一個是大名府知府,一個是當朝太師,互為表裡大量吞併社會財富,本就與最高統治者徽宗皇帝脫不了干係。
而徽宗皇帝與高俅的勾結,更揭示了整個北宋朝廷封建機體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的本質。
小說《水滸傳》反貪官不反皇帝,但字裡行間無可避免地把下層百姓民不聊生的原因,表露無遺。
4、楊志失落花石綱後的遭遇,更是矛頭直指宋徽宗皇帝,把宋徽宗窮奢極欲,不顧百姓死活,導致民怨沸騰、民不聊生。使好漢們揭竿而起,殺官造反上梁山做“賊寇”,勢在必然。
北宋徽宗皇帝痴迷花石綱,朝廷官員“破屋壞牆,踐田毀墓,致使天下蕭然,民不聊生。”是楊志等好漢乃至天下百姓蟻附影從,反上梁山的一大主要原因。
所以,北宋的確是因為民不聊生,導致好漢們上梁山做“賊寇”。梁山起義之前,整個社會就是不正常的。
-
6 # 花落空有夢相隨
我對梁山好漢的定義就是:一群打著“替天行道”幌子的反賊盡做著傷天害理的事。當然了,也有的是迫於無奈或者被陷害加入梁山,但是,入了這個環境還想不忘初衷似乎很難吧。
-
7 # superfing
這段歷史可以對標方臘起義。當時北宋是不是民不聊生我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當時有四大賊首遮蔽言路,即使民不聊生宋徽宗也看不到。第二,水滸傳當中很少見到由於“活不下去”而做賊的,幾乎沒有吃不上飯的,也有像秦明林沖這樣被陷害的,林沖被陷害可以理解,但是秦明呼延灼這樣的被陷害,簡直就有點胡扯了,一幫武夫,刺史怎麼會想到陷害他?陷害他們有什麼好處?所以這一點施耐庵簡直是在胡扯。第三,宋徽宗統治時期的北宋,是整個宋朝最富庶的時期,如果出現了民不聊生的情況,那就是整個社會分配的問題。第四,水滸傳寫的是元末明初,別搞錯了。
-
8 # 書法進階者
我是老三,我來回答。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確實是因為民不聊生,所以眾多好漢才落草梁山。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在盜賊四起之前,北宋社會就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畸形社會。
第三個問題,老三持不同的見解。
可以從《水滸傳》原著和《宋史》這兩本書籍中相互印證、歸納總結。
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的本質相同趙匡胤以武力謀朝篡位,為了防止別人效仿,從北宋建國至南宋滅亡,統治者都始終貫徹以文御武的基本國策。導致的結果就是,軍隊沒有絲毫戰鬥力。雖然野戰部隊最多的時候高達百萬,卻也沒有能夠將周邊的異己勢力清理乾淨。
到了北宋末期,更是連年征戰,連年稱臣納貢,將國力耗損殆盡。朝廷為了維持統治,只能加大對底層的盤剝。倘若平時,民不聊生;遭遇天災,易子而食。
《水滸傳》林沖所謂“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稱呼中,“八十萬”這個數字,就源於禁軍的數量。《宋史》記載,除了趙匡胤立國之初,禁軍較少外,直到北宋滅亡,禁軍數量始終維持在五十萬以上,最多的時候超過百萬。
試想,當時人口也就是剛好過億、並且生產力及其落後,長期維持這樣龐大的軍隊連年征戰,各種苛捐雜稅落到底層民眾身上,斷絕了他們的生路。
對比今天,我們有接近十四億的人口和先進的生產力,維持的部隊也就才三百萬。可想而知,北宋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艱難。
《宋史》中,宋江農民起義時期的統治者宋徽宗,又是一個完全不靠譜的二貨皇帝。追求道術、追求藝術、追求權術,就是不追求強國之術,罔顧民眾的生死。《水滸傳》中,楊志一開始押運的花石綱,就是宋徽宗要在汴梁堆砌一座“仙山”需要的奇石,是從千里之外的太湖打撈出來的。現在的我,反正完全無法想象那種場景。《宋史》中,方臘農民起義打出來的旗號,就是反抗花石綱。
宋徽宗作為皇帝都有這樣匪夷所思的操作,至上而下的各級官吏,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水滸傳》中,梁中書給岳父蔡京送生辰綱的標準,是每年至少十萬貫。陽穀知縣當了兩三年的官,就能搜刮兩擔財寶。刺配犯人若是沒錢孝敬牢頭,都要遭受一頓“殺威棒”。甚至就連皇帝賞賜的酒肉也要雁過拔毛。宋江征討遼國、皇帝賞賜每個人一斤肉(十六兩),士兵真正吃到嘴裡的,只有十兩。實在是貪汙腐敗到了極點。
《宋史》中記載就更為奇葩了。
宋徽宗時期,高俅靠著濫發劣質銅錢大發橫財。基本操作就是:用鉛和錫混入銅中(甚至是直接用鐵),再用製作出來的劣質銅錢(等同委內瑞拉的紙幣),兌換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壓榨民間財富。而且,這種涸澤而漁的操作,發生過許多次。《水滸傳》楊志賣刀、殺潑皮牛二的情節中,提到的“當三錢”,也就是對這段歷史的真實爆料。
總之,北宋本來就是一個畸形朝代,到了北宋末期,底層社會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水滸傳》中提到的四大賊寇,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都是歷史中真正存在的農民起義軍。
第三個問題不敢苟同我認為《水滸傳》表面上是在讚美梁山好漢,其實明褒暗貶。
書中雖說宋江又是及時雨又是呼保義,但是究其本質,宋江殺閻婆惜已經觸犯刑律,然後畏罪潛逃罪加一等。在清風寨為了逼迫秦明落草,濫殺無辜,害得秦明家破人亡。這與吳用謀害徐寧、盧俊義的方式大同小異。最後中毒明知必死後,仍然要毒殺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李逵。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價,是梟雄而不是英雄。哪裡有什麼義薄雲天的仁義。
再說水滸故事中的一大堆投降梁山的軍官,打贏了加官進爵,打輸了二話不說就投降,轉過槍口就對付自己人。哪裡有什麼忠君為國的擔當。
又說林沖、史進、武松、楊志等人,身逢亂世、受盡磨難、值得同情。但其落草後,為虎作倀、以武犯禁,在“仇富、仇官”思想的影響下,四處打家劫舍,一言不合就拔刀殺人,從來也沒有分過好壞對錯。
各種山頭大大小小的土匪頭子、劫道的強盜、開黑店賭坊的夫妻,這些人落草梁山前就不是好人。落草梁山後,他們與宋江一同享了福,就與宋江一樣有罪。
總而言之,認為《水滸傳》是在讚美梁山好漢的觀點,是比較膚淺的認識。
我是老三,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
9 # 議事論事
北宋,梁山作寇,並不全因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私心作亂,暴力充斥社會,加上北宋管治太寬鬆。從平民到高官都時刻心不順就作反,多選擇與梁山為伴,結盟作寇。像林沖,宋江,等人都是心暴作亂才為寇。
-
10 # iAspeter
在歷史上,很多的起義都是官逼民反,很多老百姓是因為吃不起飯快餓死了,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的。但這絕對不包括《水滸》中的梁山,這裡說的梁山指的是小說水滸中的梁山。
梁山中的好漢絕非因為民不聊生才被迫上梁山的,要知道梁山所在的宋徽宗時期,也就是清明上河圖繪製的時代,宋的政治經濟其實都處於大繁榮的一個時代。
看看梁山好漢的構成,梁山好漢的構成大概分為四種:
一、本身就是賊寇的,這一類本身就是佔山為王的土匪,比如燕順或者是類似孫二孃這樣開黑店的,這些本身都是強盜土匪一類的,在任何朝代都是被打擊的物件。
二、犯了事情逃往梁山的,比如劫持生辰綱的幾位,這樣的人同樣在任何朝代也是被緝拿的物件。
三、鬥爭中的犧牲品,這個代表比如林沖,本身是一個小官,遭遇迫害,最終上了梁山,這樣的人他們是不幸的,但他們也絕對不是說因為民不聊生吃不起飯而投梁山的。
四、降將,或者說梁山用手段逼上梁山的,比如秦明,比如朱仝,這一類其實本身並不想上梁山,但要麼因為戰敗投降,要麼被使用了手段被迫上山,但無論是哪種,其也不是因為吃不起飯民不聊生而上梁山的。
從梁山的發展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梁山和歷史上很多的農民起義不同,歷史上很多的農民起義不論是黃巾、黃巢、李自成還是太平天國一類的大起義,其在發展之初,都是圖通流寇席捲四方的。而梁山有很大的不同,梁山起義很長時間內,就盤踞在水泊梁山,並不是四方流動的,他們以水泊梁山為穩固的根據地,緩慢的向四方發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
要知道戰爭是要靠後勤的,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揭竿而起的百姓義軍是沒有後勤糧草供應的,特別是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下,這就和大災之後逃難的流民一樣,這些揭竿而起的義軍,在民不聊生的地區是無法生存下來的,要知道如果可以生存下來,也就不用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起兵了,所以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到處流動,劫掠其他的地方,才能補充物資,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有充足的儲備之後,才能慢慢的建立起相對穩固的根據地。
但梁山布偶聽,梁山一開始就有穩固的根據地,那麼梁山大軍的軍需糧餉靠的是什麼支撐,必然就是對梁山周邊的州縣劫掠,而這樣的劫掠卻可以維持住梁山,那就說明梁山的周邊遠遠不是民不聊生的情況,否則如果草根樹皮都給吃光了,變成易子而食的情況,梁山還能搶到什麼。
在古代有吃的百姓是不會造反的,在穩定的社會造反是沒有出路的,這一點其實宋江比誰都清楚,否則他為什麼一門心思的要招安,就是因為他知道,宋遠遠沒到民不聊生的情況,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援,任何造反都是死路一條。
-
11 # 一週一本書
古代封建王朝統治後期,常常會出現昏庸的皇帝,或者因為各種制度弊病,導致大眾生活困難,出現民不聊生的現象,最後農民實在忍受不了,只能起義反抗。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反抗朝廷統治,許多人或許認為他們也是因為太窮,所以才起義。這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常說,梁山上的那108個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們中幾乎沒有人是因為窮而去做的劫匪。我們可以看看,其中有像燕順、孫二孃這種的,本身就是走的黑道這條路,現在有了組織,有了大哥,自然也就投靠過來。
還有因為犯了事兒而被朝廷通緝的,比如武松這種的;還有像是林沖這種,在朝廷受了莫大的冤屈,實在無處申訴,對朝廷失望到底,所以舉起反抗的大旗。
當然,隨著梁山勢力的不斷壯大,他們也在招兵買馬,特別是對那些本身就有能力的降將,透過各種手段,促使其不得不跟著自己一起鬧革命。
這些人其實都不是貧苦的農民,或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者本身就是地痞流氓小混混,聚到一起,是為了反對政府。當然,不管是哪個朝代,不管是誰統治,在民間,都會有許多這樣的小團體。
梁山跟一般的農民起義其實不同,一方面,他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擴張,而是始終盤踞在梁山這一塊地方,更像是土匪的統治方式;另一方面,他們主要是透過劫掠來生存,並沒有說為了推翻統治階級而鬥爭,或者說,他們的鬥爭,本身就不是為了農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
12 # 欲將心事付瑤琴180
水滸裡寫的很多是讚美當時的世道,如:風拂煙籠旌斾揚,太平時節日初長。有:雖無佳麗風流曲,盡賀豐登大有年。水滸裡的很多人物上梁山都是困為犯了事躲避抓捕。
回覆列表
北宋一共存在160年,農民起義達203次,大多數都不是因為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因為在北宋起義的成本低,懲罰低,沒準還會成為鑄世英雄。
宋朝重文輕武,一直沒有大一統,但是文武官員待遇優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宋朝國富,文武大臣俸祿都是取於民,加大稅收。軍隊又多在邊關,地方守軍不多,所以很多人沒事就起義玩,宋朝對待起義軍還挺仁慈,以詔安為主。起義軍頭領整不好可以弄個副將噹噹。
即便是被宋軍清剿,也不像別的王朝那樣凌遲車裂處以極刑,大不了殺頭。所以梁山好漢起義屬於風險小成本低的。
作者讚美英雄可能出於幾點考慮,一個是和拿明朝和宋元對此,畢竟歷史也是一代代傳到施耐庵這的,元朝啥樣,他不知道,但是他的父親、爺爺肯定知道,他從小應該聽到過不少歷史傳聞。
還有種可能是考慮對下層人士的讚美,因為老施同學本來就是基層群眾,所以更瞭解基層百姓。
困得睜不開眼了,希望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