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刷屏時代,如何戒除網路上癮?
8
回覆列表
  • 1 # 哲學詩畫

    這個9歲小女孩的煩惱是:“我的媽媽,她最近好像不愛我了。”

    她在文章結尾寫道:“媽媽,手機不是您的女兒,我才是啊!”

    無獨有偶,我近來每天有半天時間是捧著手機的。一次,兩歲大的兒子在旁邊說:“不要媽媽看手機。”我彷彿從夢中驚醒。

    讓全世界人記住名字的喬布斯,在2010年推出ipad。他說這臺裝置比筆記本和智慧手機更好,它的體驗超出你的想象,簡直秒不可言。

    喬布斯認為人人都應該有一臺ipad,但他從來不讓自己的孩子用這臺裝置。他說:孩子們在家裡能用多少技術,我們做了限制。

    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人,彷彿遵守著毒品交易的頭號規則,那就是自己和家人絕不能上癮。

    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網際網路的成熟,再到人人擁有了手機,無處不在的流量。不管我們在哪裡,到處都有誘餌,等著我們上鉤。

    網路上癮佔用和浪費了我們很多學習,工作,休息的時間。讓我們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越陷越深。

    一個叫霍爾的人,設計了一款名為“時刻的應用程式。”,用來記錄自己每天有多少時間用在了自己的手機上。

    他分享了“時刻”使用者的使用資料,資料顯示:這些使用者每個月有100個小時花在檢查郵件,玩遊戲,瀏覽網頁,閱讀文章等專案上。按人的平均壽命算,這相當於整整11年的時間。

    過度使用手機的情況太普遍了,不時有新聞爆出來說父母看手機去了,孩子意外身亡。我們甚至好像得了“無手機恐懼症”。

    出門前可能忘帶錢包鑰匙,但很少會忘帶手機。出門後可能什麼都不怕,就怕丟了手機。一天不看手機,都可能寢室難安。

    有資料顯示,2015年世界上有2.8億人手機上癮,如果讓他們組成一個“無手機恐懼症眾合國”,它會成為世界第四位的人口大國。

    網路上癮

    網癮上癮是指上網者由於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路時空當中,對網際網路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於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它具有痴迷,強迫,和強迫激情的特點。痴迷讓人產生情不自禁,停不下來的想法。強迫則是使人停不下來的行為。而強迫激情,人們會被一種情不自禁的激情控制,迫使人必須完成。

    心理學家奧爾茲和米爾納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使用電擊去擊小白鼠,想證明電流刺激,會讓小白鼠逃跑。

    結果有一隻小白鼠非但退開,反而一次次按壓電流棒追求電擊,甚至不肯停下來吃食物。結果,實驗開始12個小時後,小白鼠竭力而亡。

    經過實驗,他們把自己的發現稱為大腦的“快感中心”。他們認為小白鼠是享受電擊,所以追求電擊,它的大腦受到刺激產生了強烈的快感。

    小白鼠追求電擊,是出於強烈的渴望。渴望不是喜歡,人更容易受到渴望的壓力。

    網路上癮跟酒精,香菸,檳榔,性行為上癮一樣,啟用的都是我們大腦的獎勵中心,刺激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它是一種極端的,不正常的依戀,但它是一個人心理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無法放棄它。一方面是未能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這些產品能安撫這個需求。

    也就是說,只要能夠緩解自己的心理困擾,任何網路體驗都可以會使人上癮。儘管我們並不喜歡那些東西。

    網路上癮的原因一、目標太誘人

    需要別人幫助時,我們可以先提一個小小的要求,然後進一步一步來,這樣得到幫助的可能性更大。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

    同樣,也就是你想立即行動,就要把大而遠的目標,劃分成具體的小目標。如果目標容易達成,人更容易行動。

    各種知識付費引發了我們對學習投資的上癮。他們的課程名稱可能是:《教你年入百萬的##賺錢方法》、《零基礎學##,讓你年入百萬》。

    這讓人感覺好像上了他們的課,你就有機會賺錢,立刻學到別人的經驗,自己也能夠馬上賺到錢。從此,遠離矮挫窮,秒變土豪,走上巔峰。

    如此,我們只剩下一個目標,那就是賺錢。只有多賺錢,才是正常人。而且要專注於一個具體數字,具體到賺錢目標是多少萬。

    有人盲目地學了一個又一個課程,時間精力耗了不少,錢卻沒有多賺多少。但賺錢的方法很多,有人再看到類似的課程,還是會選擇報名交費。

    當你賺1萬時你想賺10萬,賺到10萬時,你又想賺100萬,賺100萬時卻想要賺到更多更多,也許是1000萬,也許是上億。

    很多人說我不需要多少錢,錢夠花就行。但等你真的賺到了那麼多錢,你只會想要更多,根本停不下來。

    人們在追求金錢上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享受金錢帶來的幸福感。就算成功了,成功的喜悅卻感覺非常短暫。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快樂。

    人們要早日實現財富自由,就像有人說二十五歲得有多少存款,三十五歲又得有多少存款。如果三十歲之前,你的目標是100萬,那麼如果只賺到99萬,你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目標累積,助長了上癮般的追求,而上癮般的追求帶來了失敗感,更糟糕的是,引出一個了又一個更強的目標。

    二、及時反饋

    三、進步,很容易

    遊戲上癮是青少年的常態,成年男性也會剋制不住玩遊戲的衝動。而現在有些女孩,她們玩遊戲的勁頭可能還超過了不少男孩。

    這是因為很多遊戲設計的很簡單,就算你對什麼遊戲一無所知,你也可以從第一分鐘就投入到遊戲裡。你邊學邊玩,能夠享受到透過經驗獲得知識的感覺。

    玩遊戲玩的好,也讓人心生崇拜,有人會說那個人好厲害,太牛了。這樣輕易的就能聽到平時可能聽不到的讚賞和誇獎。

    遊戲的最初幾秒鐘設計的引人入勝,不僅是教學,而且給人一種“什麼也沒教”的錯覺。

    開始玩時,遊戲會讓你快速進級,得到一堆金幣,還有勳章以及其他特權。然後就慢慢加大難度,你必須要玩很多個小時才升一級,可以換新的裝備。

    這其實是“幸運”的誘餌,幸運讓人上癮,因為它讓你體驗成功的歡樂,接著又猛地把它奪走。而遊戲時的體驗對人產生了長期的吸引力。

    世界上,大多數上網成癮的人都是被遊戲迷住了。智慧手機人手一個,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玩遊戲,因此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遊戲上癮。

    四、挑戰,逐漸升級

    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寧願做些事而不是什麼也不做,哪怕做的事情是不好的。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或許是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可是我們中有不少人,寧可用適度的艱辛來打破平淡無味的生活。

    因為我們需要困難,挫折和挑戰,沒有它們,我們就感覺不到勝利的興奮和激動。動手組裝的傢俱,你會覺得它更有價值。追了多年的女孩,你會格外珍惜。

    感覺自己正在付出很多腦力,勞動和感情的東西,是讓我們上癮的力量。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說,如果學習資料剛好比孩子的能力超出一點點,他們學得最好,最有動力。最近發展區讓我們能高效學習,還享受其中。

    當我們沉浸在自己正在做的事裡,失去時間觀念,會體驗到高度的滿足和興奮。這就是“心流”,而似乎只有在人的能力恰好可以克服挑戰的時候,心流能可靠地出現。

    玩遊戲時,有人常說:“差一點就贏了”。你很肯定,差一點點就能癮,但馬上就能癮。這種感覺,事實上比真正的勝利更讓人上癮。

    五、持續緊張

    心理學家蔡格尼克透過實驗發現:完成任務意味著解除緊張,任務沒有完成,緊張狀態會繼續保持,讓人的內心不得安寧。

    簡單地說就是未完成,體驗比已完成的體驗會更多的佔據我們的大腦。

    連載小說,電視連續劇讓人上癮的原因就在這裡。那些追劇,追小說的人,都很想知道接下了發生了什麼,主人公又遭遇了什麼,誰在背後搗鬼,誰是裡面真正的壞人。兩個主人公最後有沒有在一起……

    六、社會互動

    我們人類本來就是群居動物,群體成員跟容易生存,落單的人則會擔心被拋棄。

    當我們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一樣,才會比較放心。如果這些紐帶被切斷,人會感覺非常痛苦就像被判了死刑,它也叫做“社會死型”。

    偶爾的不一樣,又讓我們變得有個性,心理學家把這個完美的平衡稱為“最優獨特性”。

    因此我們會加跟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網友,互相聊天,給彼此瞭解的機會,建立緊密的聯絡。

    遊戲讓人上癮的3個關鍵組成部分就是:第一點是沉浸式體驗,也就是你置身遊戲中的感覺。第二點是成就,就是你當英雄拯救世界的感覺。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有社交元素。

    戒除網路上癮

    面對面溝通

    真正的朋友,一般要透過見面交流,來培養和發展感情的。

    長期沉迷於網路世界的虛擬社交,我們可能越來越不能識別別人的情緒變化,不知道怎麼跟別人說話。我們也不是真的瞭解的對方,是什麼性格有什麼脾氣。

    網友見面會見光死,說的就是這個。在網上可能兩個人無話不說,可一見了面卻沒有話說,或者說不出幾句話。

    於是,兩人只好匆匆告別,說回去聊。但是,彼此心裡都明白,回去之後估計會聯絡很少,或者不再聯絡。

    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戒菸的人會被告知買口香糖放在口袋裡,想要抽菸時,就嚼一嚼口香糖。口香糖會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安撫,也使人分了心。

    克服上癮行為的關鍵就是找到新的行為來代替,分心的效果很好。要看書,儘量買紙質的,不看電子書。

    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自己新的興趣愛好。要加速新習慣的形成,對自己進行語言提示。用“我不用……”代替“我不能”。

    因為“我不能”擺脫了你的控制,把責任交給了外界,使人失去力量。而“我不用”說明是“我”不做這件事,給人力量並暗示:我就是那種原則上不用……的人。

    遠離讓人淪陷的環境

    要學習,工作時儘量把手機資訊提醒關閉,把手機放在遠一點的地方。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充電。

    解除安裝玩不到頭的遊戲,不想遊戲上癮,最好不要下載遊戲。

    無聊空閒時,出去和朋友們會會面。而不是一個人呆在家裡躺在沙發上。

    任何放在身邊的東西都比離的遠都東西,對我們有更大的影響。身邊包圍誘惑,就會受到誘惑。把誘惑拿到看不見的地方,你就有了意志力。也就是古人說的眼不見,心不煩。

    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是採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透過厭惡性條件反射,以消退目標行為對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狀消退。

    每當你沒有什麼事,又拿起了手機。你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嘗試用皮筋彈手腕,想象那些讓你害怕的場景。

  • 2 # 使用者6245536022

    網路時代說戒掉網路不現實。網路慢慢的像電一樣成為人們的依賴。中國網路人口據統計就有將近八億。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網路上癮人群中青少年和無業遊民居多,網路上癮多半是娛樂。最早的網癮是聊天,後來演變成玩遊戲,現在的網路上癮需要再加入一個新成員,網路直播。

    戒掉網癮辦法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於還沒有網癮的孩子來說,父母以身作則,不要沉迷網路而給孩子一個不好的示範作用

    第二,對於已經或有沉迷跡象的孩子而言,有時間多參與集體活動,戶外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愛好

    第三,對於已經成年的網癮者而言,全是無聊惹得禍,如果不能自律,這部分人只能淘汰掉。

    第四,對於網路公司而言,考慮賬號實名制,限定一個賬號的使用時長。(這個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實現,自斷財路的事一般沒人會去做)

    第五,媒體應該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天天報道明星網紅搞緋聞賺大錢。而正真為國家做了貢獻的軍人,科學家等等卻成為默默無聞的人了。這種扭曲的價值觀輿論鋪天蓋地的衝擊著沒有價值觀人群的視覺聽覺味覺。然後這部分人群就開始做這些事實而非的夢了。

    第六,職能部門的介入。

    總得來說,很多時候,我們沒法左右別人,那就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我們無法左右網路的蓬勃發展,無法左右媒體的輿論導向,那就教育孩子自我約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梨形身材怎麼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