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嬙遙度天際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郭嘉的生平。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略天才。 他“少有遠量”,自20歲起便隱形匿跡,不與世俗之士交往“(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暗中交結英雄豪傑,(“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這些“英雋”裡面應該包括荀彧、辛評、郭圖等人,談論時勢。史書記載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要想知道郭嘉有多厲害,我們先來看一下郭嘉的生平。郭嘉起初是袁紹帳下的謀士,而後經過荀彧的介紹投靠曹操。曹操與國家共商國家大事,聽完郭嘉的建議後,曹操長嘆說:“能幫我成就霸業的,就是他了”,稱郭嘉是自己的“奇佐”。郭嘉離開營帳後和荀彧說:“這才是我要侍奉的人主”如果郭嘉能夠活得更久一點,在曹操赤壁之戰的時候,或許就不會輕易失敗,說不定,已經成功擊敗孫劉聯盟,徹底一統全國了。

  • 2 # 鹹魚談歷史

    郭嘉雖強,卻並不具備改變歷史走向的能力,這句話有誇大的嫌疑,曹操前期取得的成功,不能忽略郭嘉的能力,卻也不能完全歸功於郭嘉。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結果呢?

  • 3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郭嘉的恐怖在於,他善於琢磨人,能夠看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透過對人物性格的分析,預測出他的下一步行動,每每料敵機先。

    郭嘉生平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21歲出山,投奔袁紹,但他看出來袁紹並非明主,所以很快離開了袁紹,賦閒6年。

    郭嘉27歲時,經好友荀彧介紹,投奔到曹操麾下,郭嘉認為曹操是值得輔佐的明主,曹操也認為郭嘉是能幫他成大事的人。郭嘉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出奇計,受曹操信任,一度打算自己死後讓郭嘉輔佐後人,不幸天妒英才,郭嘉只活了38歲,從徵11年。

    郭嘉的謀略,咱們試舉幾例說明。

    官渡戰前,先攻劉備

    官渡之戰前,劉備佔領徐州,對曹操後方形成威脅。

    曹操想要先擊敗劉備,但是眾將認為袁紹才是主要敵人,如果我們進攻劉備,袁紹趁虛來攻,那豈不是大事去矣?

    然而郭嘉十分了解袁紹,他認為袁紹這個人性格猶豫,我們趁著劉備立足未穩,速戰速決,等袁紹決心出兵,劉備已經敗了。

    果真如郭嘉所想,曹操攻打劉備時,袁紹沒有抓住這次戰機,田豐苦勸,袁紹都沒有立刻發兵,曹操迅速擊敗劉備,奪回徐州,避免了兩面作戰的風險。

    預言孫策之死

    孫策號稱小霸王,帶著幾千人渡江創業,轉鬥千里,打下江東基業,真可謂年少英雄。

    在袁紹、曹操對峙的期間,孫策準備帶領軍隊偷襲許都,訊息傳來,所有人都很擔心。

    只有郭嘉表示,孫策在平定江東過程中,殺了江東不少英雄豪傑,而本人又輕率無防備,一定會死於仇家之手。

    郭嘉這句話一語成讖,孫策在渡江之前,被複仇而來的許貢門客刺殺。

    郭嘉的這句預言可能有些巧合,不過這給郭嘉的形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預言袁氏兄弟內鬥

    袁紹死後,曹操急於平定河北,出兵冀州,和袁譚、袁紹交手,雖然打了勝仗,但是沒有太大進展。

    那麼,怎麼快速平定河北呢?

    郭嘉認為,“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只要放緩了攻勢,時間一長,袁氏兄弟內部矛盾就會暴露,這兩人就會開始爭奪冀州。

    曹操於是移師南下,假裝去打劉表,袁譚、袁紹兄弟果然開始內鬥,袁譚不敵,派辛毗向曹操請降,曹操此時再攻冀州,就容易多了。

    除此之外,郭嘉在擒呂布、平烏桓的戰鬥中也有奇策,總之,郭嘉在曹操前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透過分析對手,幫曹操做出了不少正確的決斷,是一位優秀的謀士。

    不過,儘管郭嘉很優秀,但如果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就是有些誇張了,曹操麾下謀士眾多,荀彧、荀攸、賈詡、程昱等都不比郭嘉差,甚至貢獻還要更大。所以,我們要肯定郭嘉的才能,但也不能盲目誇大。

  • 4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驍勇善戰張飛關羽不在話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更是為後人稱讚。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同樣是一位料事如神才高八斗的謀士——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諡曰貞侯。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多恐怖?這是否屬實?依據相關資料,簡要分析。

    首先來看看郭嘉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郭嘉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後便隱居。他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初出山投奔袁紹, 可惜袁紹多疑猜忌,沒有雄才大略。建安元年投奔曹操,被曹操奉為上賓,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

    曹操對郭嘉非常信任,許多軍國大事,曹操總是讓郭嘉最後做定論。而郭嘉的訣策則也十拿十穩。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對敵方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為曹操獲勝的關鍵。

    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失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的核心地位。

    其次機智推斷劉備殺留的利弊。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

    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會使您揹負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誰還會和曹公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以及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亦有感於此,想到自己曾經因為殺死名士,邊而引發張邈、陳宮等兗州士大夫們的集體造反。因此,便決定不殺劉備。 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長久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與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此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後來郭嘉死後,劉備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大發神威,曹操連招敗績,赤壁一戰後天下三分。所以便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

    再次力勸曹操生擒呂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束手無策,是退是攻,猶豫不決。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獻計曹操,力勸曹操用水計進行急攻呂布。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利用水攻,順利攻克下邳,擒了呂布,安定了自己的大後方。

    最後再來看看歷史上對他的評價。

    赤壁之戰時,曹操大敗,留下了一句:“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敗!”恐怕這是對郭嘉最大的肯定。羅貫中說: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經天緯地實可誇,少年才學冠中華。曹公深識真樑棟,兵敗猶然想郭嘉。

    作者給出的評價也是及近褒獎。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僅37歲病死於征戰途中。當時曹操北方已定,擁兵百萬,勢力已成,統一全國,勝利在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可能就會實現吧。或許是曹操時運不濟,歷史終究是演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局面。

  • 5 # 江湖平章事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三國爭雄,英雄輩出。對於各路英雄來說,擁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早逝而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導致曹操統一中國的理想沒能實現。毛澤東曾對此人大為讚賞,稱讚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郭嘉。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之一。曹操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後要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官渡之戰後其二子,連戰連捷。將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眾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的既輕鬆又順利並大獲全勝。郭嘉對於曹操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謀士,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老師。曹操每出征,必帶上郭嘉,而郭嘉為曹操提供的建議總是正確的,可謂真的是算無遺策。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彷彿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曹操賞識郭嘉的才能並予以足夠的信任,郭嘉同樣認為曹操是明君,是可以在亂世中取得最終勝利的那個人,盡心盡力輔佐。

    郭嘉早就探查出劉備必是雄主,但就因為曹操未聽郭嘉之言而放走了劉備。第一,郭嘉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別說三顧茅廬,就是八顧八十顧,孔明也一定會再等等,看看郭奉孝身體怎麼樣。如果小郭能夠健康長壽,那孔明只能繼續躬耕于田畝之中,當一輩子農民了。第二,如果沒有郭嘉,曹操統一北方恐怕都還要多用十年八年的。等到他頭風病發作的時候,說不定還在跟袁紹打架,更不要說揮師南下了。如果那樣,三國鼎立就不可能了,如果有,說不定沒曹操什麼事兒。第三,雖然不想再重複孟德說過無數遍的那句:郭奉孝在,孤不治於此!但還是覺得這一句最有說服力。曹操大肆褒獎並念念不忘的只有兩人,武有典韋,文有郭嘉。而郭嘉雖然多用奇計險計,竟然一生用計從無失算!這是精於算計的孔明所不能及的。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彷彿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所以所謂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山,三國不出現,並沒有什麼歷史記載能證明,我們只能從曹操對郭嘉的偏愛和信任上去判斷。

  • 6 # 渣渣的冒險歷程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

    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可謂知己,他們相見如故,郭嘉對他這位新主子十分滿意,並且說到“曹操真可謂吾主”。此後郭嘉在曹操身邊的十一年裡,不斷獻謀獻策,讓曹操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大的諸侯。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又恐怕身後呂布偷襲自己,為這事頭痛不已。這時候郭嘉對曹操說:“應及早滅呂布,否則日後與袁紹大戰,呂布必偷襲,袁紹性格優柔寡斷,應趁袁紹沒反應過來迅速打敗呂布,在回過頭來對付袁紹”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說。

    袁術稱帝,曹操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這時候只有劉備只有願意去討伐,郭嘉聽說後急忙勸說不可讓劉備去討伐袁術,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劉備後來佔據徐州並且與曹操為敵。

    曹操為了打敗二袁,問郭嘉計策,郭嘉系統的分析了當前形勢,讓曹操撤軍,二袁必定會反目。曹操後來撤軍,二袁果然反目,就這樣曹操輕易的打敗了二袁,二袁一死一傷。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長,僅僅追隨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計策從未出錯。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後,曹操十分痛心,親自到其靈堂前大聲痛苦,曹操視郭嘉為知己,卻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壽。

    更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用來形容郭嘉,可見其智謀如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蘿經常黃葉是什麼情況?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