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欣蔚姐姐

    最好當然是引導孩子能自主學習,不用陪讀的。因為現在的學習已經是終身學習,不再是畢業了就學習結束了,家長陪讀終有盡頭的。在孩子小時需要引導,家裡要有學習的氛圍,大人喝酒聊天打麻將,讓孩子認認真真去讀書能有多大的說服力呢?所以家長要帶頭看書學習,少些休閒娛樂,至少在規定孩子學習讀書的時間要剋制。每天帶著孩子一起讀書認字,把生字和學過的字摻雜一起,隔幾天加幾個生字,孩子很容易吸收的。還可以全家一起跟孩子分角色讀書或者表演書中情景,這樣既是親子活動又能學習新知識,全家其樂融融,孩子的智商情商一起提高,真是一舉數得。孩子轉瞬就長大,陪伴也是很短時間,陪伴的過程也是教孩子成長的過程,家長不是監工,不要總是審視孩子,達不到要求就不行,就得按照家長要求去做,那樣孩子肯定很反感的。

  • 2 # 浮塵微草

    家長陪伴孩子學習,這是所有家長都會面臨的、不可迴避也無法推卸的責任問題。如何陪伴,自然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題主在“讓孩子自己學”和“陪著學”這兩個命題上生髮疑問,細細思考,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

    一、在孩子學習的起始階段,還是陪著好,陪出孩子自覺、專注的習慣即止。一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二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其它誘惑,坐不住。所以常常出現邊學邊玩、邊讀書邊吃零食的壞習慣。此段時間家長的陪,其實是監督、教育、引導的過程。父母堅守的原則是:學、玩、吃界線分明,時間觀念清晰。即學時不玩,玩時不吃,吃時不學。一開始要為孩子立下規矩,陪出習慣。

    二、孩子有了自覺性,就讓孩子自己學。父母畢竟有各種俗務纏身,陪學的過程難免不遇事情,孩子能獨立自覺地學習,還是不陪著好,起碼不會出現打擾孩子的意外情形。有的家長說,我在旁邊做我的事,他在書桌邊做作業,互不干涉,不是很好?我說不好。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獨立思考,拒絕一切誘惑。比如父母在跟前,孩子一遇到問題,可能不作思考就會隨口問出;而父母不在跟前,孩子就沒有問的念頭和機會,自然會獨立思考,即便做不出,也有了思維的過程。而學習的過程,關鍵在獨立思維能力的養成。

    三、孩子不太自覺,有邊做作業邊玩邊吃或邊看“閒書”的壞毛病。這種情況,父母就一定要陪學了,因為你在孩子學習的起始階段落下了“陪的功課”。

    陪的時候要講究方式方法。

    首先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寫字檯上只能擺放孩子學習必用的東西,不能多餘——為孩子切斷一切誘惑。

    其次,要陪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作業的數量,和孩子商量著定出一個時間,要求孩子完成目標。當然可以採取獎罰措施。早完成多玩,或獎勵孩子一個心愛的小禮物;遲完成就要受罰,比如減少玩的時間。

    再次,父母陪時不要緊緊守在孩子的旁邊,或專注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更不要在發現孩子的錯誤時立馬給予糾正,打斷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思維。等孩子完成之後,再讓孩子檢查,再給予指點。父母最好坐在稍遠的地方靜靜地看書,或織毛衣。切忌玩手機,那是對孩子更大的誘惑,孩子心裡會因“不公平”而產生對大人的不滿、牴觸情緒。玩手機陪孩子,不如不陪。

    四、陪是為了不陪,放手並不放任。陪出習慣後,父母就要學會放手。但放手後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父母還要時常關心、詢問、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以鞏固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終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自覺自願地學習,父母才能真正地放心。

    總的說來,我的觀點是“由陪到不陪”——陪是為了不陪,陪出習慣即止。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是一個人終身的事情,做父母的即便能陪孩子一時,也無法陪孩子一世。

  • 3 # 流浪多年孤兒

    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自己主動學點什麼呢?其實,並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家長沒有教好罷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一鬆懈下來,孩子也變得懈怠、只想著玩。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主動學習,靠的是孩子的自覺性。而這個自覺性,是需要父母培養的。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下面這幾點十分關鍵:1早定規矩、嚴格執行一個好的習慣,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它是一次次的重複行為的結果。這就要求家長早早在孩子面前制定一個正確的規矩,並且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做到。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學習,但是隻要家長給他制定好規矩,並且有充分的耐心監督,時間久了,孩子自己也就有了這方面的意識。比如每天回家後只有寫好作業才能看電視,並且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每天讀書半個小時,並且要學會複述故事內容;每天上課前一天提前預習新的學習內容,複習當天學習的內容等等。定好規矩後,孩子和家長都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做得好有獎勵,沒有做到就必須得有懲罰。不要隨意變動規則的內容,並且堅持下去。 否則就會破壞規矩的有效性,最後形同虛設。

    2避免嘮叨、督促有時候,家長總是怕孩子沉迷遊戲電視而忘記了學習,所以每次看見孩子玩耍就會變得非常焦慮,下意識就要提醒孩子趕緊去學。“你怎麼又在看電視啊,作業寫完了嗎”“別玩啦,你上次考試考了多少分啊就開始放鬆了”……可是,隨著你不斷的催促,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自覺了。變得更加拖延、懶惰、懈怠。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3樹立目標,積極實現學習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很快就會倦怠,然後喪失信心,前進也就沒有了動力。但是如果設定幾個比較容易實現的小的目標,就會起到很明顯的激勵作用。所以,家長應該多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據孩子學習的實際,來跟他探討,並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並鼓勵孩子主動學習。除了自主感,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另一個關鍵,就是讓孩子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目標要求應該由低到高,循序漸進,並做到因人而異。讓孩子透過完成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覺得自己能行。孩子對每一次學習都感到愉快、喜悅,從而產生繼續學習的濃厚興趣。

    4培養主動感,多點陪伴想不想學,最終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如果操控過多,孩子反而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家長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鼓勵他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內容,並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多一點時間陪伴他。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像個老師一樣去監督孩子,作業是否做錯了、字是否寫歪了,一旦發現就開始責罵。這樣營造出來的緊張氛圍會讓孩子覺得驚恐,不利於他主動學習。家長不要將家庭氣氛營造得過於嚴厲、苛刻;儘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5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我們常常會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變成這樣的人。有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孩子不想學好,而是環境影響了他。你一邊刷著手機,卻一邊讓孩子不要看電視?孩子當然是不情願的,如果每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都是在認真地看書,那麼孩子自然而然也會覺得自己應該學習。孩子是懂得比較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動學習,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沒有,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啟發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需嚴格要求自己,看看書、認真工作、做家務,努力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溫馨的學習環境 。因此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則,比任何多餘的管教都要管用。學會這幾點,孩子主動學習不在話下,家長們趕緊試試吧。

  • 4 # 許多分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家長,孩子的學習基本都是我在負責,我可以以一個過來人告訴大家,陪伴孩子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方式和方法。

    有些家長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陪伴孩子學習沒有必要,孩子的學習跟天賦和自覺性有關。

    有人提出不同觀點:有些家庭並不富裕,孩子的父母整天忙於生計無法關注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卻非常自覺,學習不僅沒讓家長操心過,而且還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孩子的學習全靠自覺,家長沒有必要陪伴。

    有人還提出別的觀點: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也都在家裡,並沒有外出,可最後孩子的學習習慣依然不好,學習成績沒有任何提升。由此可見,孩子學習的悟性是天生的,跟有沒有家長陪伴無關。

    孩子的成績跟學習習慣有關,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這需要陪伴才能實現。

    為何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長陪伴也能自覺學習?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真的自覺,不需要家長多說就能自主學習,最後成績還不錯,這些孩子是讓家長省心的。不過,大家不要只看到表面,別人對孩子的教育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孩子的自律性非常強,跟父母的以身作則密不可分,這些父母或許在孩子學齡前就已經讓孩子養成了好習慣,在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自然可以自覺學習。

    大家只看到了這些孩子的家長“省心”,卻忽略了人家長期以來的“費心”。

    為何有些家長陪伴孩子學習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

    問題中的家長所說的“陪伴”真的是有效的嗎?我們不妨來看看以下幾種“陪伴”:

    1、家長在客廳打麻將,看電視或忙碌其他,孩子在書房自行學習。家長沒看到孩子出書房門,覺得很欣慰,認為孩子在努力學習。可是,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孩子在書房中聽著MP3做作業,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左翻翻右翻翻......時間磨掉了,但作業的完成質量如何呢?

    2、家長在書房陪伴孩子學習,但家長的眼睛始終沒離開自己的手機,認為孩子坐在位置上學習就可以了,因此自顧自己玩手機。可是,如果家長認真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不停地換著筆,眼神四處亂飄,兩腿盤到了椅子上,寫字的姿勢奇怪又彆扭,半個小時的作業愣是做了一個半小時......家長是陪伴了,但孩子的學習習慣呢?

    以上兩種“陪伴”都是無效的,看似家長和孩子都花了時間,但磨洋工而已,收不到真實效果

    那麼,怎樣的陪伴才是有效的?

    1、低年級的孩子需要家長在身邊陪伴學習

    低年級的孩子好動坐不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此時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低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寫字,寫字的姿勢容易變形,如不及時糾正容易造成孩子眼睛近視和影響身型發育,此時家長需要讓孩子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孩子學習,家長請把手機放下,可以捧起一本書坐在孩子身邊看。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家長可以適時提出提醒。當孩子的寫字姿勢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糾正。

    2、中年級學生的家長雖不需要時刻陪伴學習,但要注意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到了中年級暴露出語文閱讀能力差,作文水平也不高,做題的速度太慢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在孩子中年級的時候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

    家長有意識地購買一些書籍給孩子看,儘量少讓孩子看閒書,這個時期的孩子看書是為增長見識和提高閱讀、寫作能力,針對每個年級的學生身心特點,專家會推薦一些書單,家長可以按書單購買書籍給孩子閱讀。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有計劃地學習才能提高效率。比如孩子今天有五項家庭作業,家長要引導孩子把作業專案羅列出來,讓孩子安排好完成順序,按順序把作業做完。家長要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規定孩子要在半個小時內完成一篇中等篇幅的課文背誦。不要小看這些訓練,長期訓練下來,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會很高,不會拖沓。

    3、高年級的孩子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拼搏精神,規劃自己的人生。

    孩子步入了少年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養成,不再需要家長時刻陪在身邊學習,這時候的家長可省心了不少。但是,家長此時也不能當甩手掌櫃,因為孩子學習的文化知識難度加大了,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當孩子打退堂鼓的時候家長就要發揮作用了。

    家長要有意識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培養他們的拼搏精神。告訴孩子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拼搏才能獲得你想要的生活。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規劃自己的人生,行走在有方向標的路上我們才有目的地,人生有了目標才會有奮鬥的理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有效的陪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會一天天長大,陪伴是有期限的,當孩子漸行漸遠的時候,家長的陪伴將會變成一段回憶,所以請珍惜還能陪伴的時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疑胃癌一定要做胃鏡檢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