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折戟必沉m

    一、菊花究竟何時落

    宋神宗時,有一位:吟詩作賦般般會,打諢猜謎件件精。不是仲尼重出世,定是顏子再投生。

    此人就是家喻戶曉的蘇東坡。他天資聰明,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風流,曹子建之敏捷。他一舉成名,官拜翰林學士。蘇東坡自恃聰明,常常譏誚宰相王安石。

    一日,王安石在書房正寫一首《詠菊》詩。剛寫了兩句,忽聞家人來說,外任剛回的蘇東坡前來拜訪。王安石聞言,知道蘇東坡恃傲難改,有意留下後兩句囑咐了家人,就躲進內帳。

    蘇東坡來到書房,家人告訴他讓他在此等候。家人去給蘇東坡倒水。蘇東坡感到自己在書房無聊,就在房裡掃了一眼,見書桌上放著未乾的墨毫,還有一首未寫完的“詠菊”詩。這兩句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了暗自說道,寫了些什麼,胡說八道。一年四季之花,黃花即菊花,開在深秋,性屬火,唯敢和秋霜鏖戰,最能耐久,怎麼能說吹落黃花滿地金?真是錯誤。由詩興所發,不能控制,舉筆續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東坡也寫完了,也懊悔了,上次被放任就是: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欲把此稿丟掉吧,又怕宰相前來找。正在這時,王安石從屏風後邊出來。互相寒暄,互相落座。

    王安石見書稿被人續完,喚家人問說是蘇東坡所續。王安石心想不知天高地厚,恃才無忌。到了明日早朝,王安石奏過皇帝將蘇東坡發放黃州團練副使。

    蘇東坡明知又惹著了宰相王安石,被髮放,無奈。臨走時,王安石對蘇東坡說:“老夫幼年寒窗燈下日久,染成陳疾。今覓得一偏方,須用中峽巫峽之水服之。任滿回時,務必給老夫取三峽之中峽之水,用於熬藥。”

    蘇東坡到了黃州,只不過是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光陰迅速,將及一載,又到深秋。一日風急過後,蘇東坡於是去後院觀賞自己栽培的黃金菊。蘇東坡拉上好友陳季常一起去觀賞。

    他們來到後院一看,唬得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沒說出話,只見滿地鋪金菊花片。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王安石為什麼要放任他到黃州,就因不懂裝懂,胡亂續詩而為。

    二、錯提中峽水

    蘇軾被貶黃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儘管政見不合,但是荊公王安石還是設宴送別。席間,王安石求蘇軾幫忙辦一件事,他說,由於我小時候讀書下功夫,累壞了雙眼,從小就得了一種眼病。

    前幾天太醫給了我一個藥方,需要取三峽之中峽之水——瞿塘峽的水來服藥。這次你去黃州赴任,來回必得出入三峽,麻煩你返回時取一罈瞿塘峽的水給我帶回來。蘇軾覺得這是小事一樁,爽快地答應了。

    蘇軾來到黃州後,那天馬太守來看望他,二人在菊園涼亭仍舊賞花,蘇軾親眼見到菊花落英,想起錯改王安石的菊花詩,心中不快。第二天,蘇軾去答拜馬太守,說了自己的心事,向馬太守提起去年讀菊花詩得罪他的老師王安石之事。

    馬太守聽罷說道:“那你去給老太師賠不是呀!”蘇軾為難地說:“我是想去,但沒有去京的差事呀!總不能無緣無故地去吧?”馬太守笑道:“我這裡正好有重陽節的賀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並請蘇軾代寫賀表。

    東坡大喜過望,謝過後,又想起荊公要他取長江中峽巫峽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一定要辦好,將功補過。”

    動身去京,必走三峽,蘇軾心裡裝著“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萬可別忘了呀。此時正值秋雨瀟瀟季節,水勢很大,船兒順流而下,景象萬千。面對此景,蘇軾想作一首《三峽賦》,飲酒構思,構想不成,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打水之事成了泡影。

    他一覺醒來,船到下峽西陵峽了,馬上想起了提水的事兒,就要返回巫峽取水,可是船工們認為這麼大的水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船停了下來,蘇軾想從這裡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問老百姓,他們回答三峽的水是一樣的,那裡的都好喝。回來後蘇軾就吩咐船工打了一罈子水帶回京城。

    回到京城,蘇軾先來到相府面見王安石,準備先道菊花詩的歉,再說提水的事。道歉自是順利,可是這水又出了麻煩。蘇東坡讓人將封閉好的下峽水抬上來。王安石見有水了很是高興,命人先燒水沏茶。一會,家人端上茶。

    許久王安石見茶色方變。就問蘇東坡,此水是哪兒之水?蘇東坡急忙道說是中峽水。王安石笑了,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峽之水,怎假名中峽?”東坡大驚,請教如何辨之。王安石就讓他到書架上找到《水經注》這本書,並告訴他翻看某某頁。

    蘇軾依照王安石的話去查詢,看到了“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味不濃不淡”之說。王安石細言道:“三峽之水性,出於《水經補註》。上峽水性過急,下峽又太緩,中峽則緩急居中。太醫院醫官乃舉世名醫,知老夫之變症居於中脘,故宜用中峽之水作引。

    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峽水也。”蘇東坡唬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認是下峽水。東坡至此對老師王安石佩服之至。

    從此事可見王安石之讀書破萬卷之勢,數萬的典籍對於他歷歷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蘇軾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訓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蹊蹺對聯誰能對

    回到京城,蘇軾先來到相府面見王安石,王安石又問在黃州,見到什麼了?蘇東坡羞得無地自容。王安石道:“老夫有點不自量,要考考東坡。我的書架上的書隨你取一本,隨你翻開,你讀出上句,我接下句。我若接不上,就算我老夫無才。”

    蘇東坡謙虛一番,心想,你這書房上萬卷書,不信你全通,也不過是擺設。隨手拿了一本年久塵灰積厚的書。心想到,哼,這是你一本久違的書,大概你也忘了。隨口唸了一句:“如意君安樂否?”

    王安石介面道:“竊已啖之矣。”蘇東坡愕然:“正是。”王安石取過書來:“這句怎麼講?”蘇東坡暗想,人們譏笑武則天稱薛敖曹為如意君。但“竊已啖之矣”對不上茬,所以就沉默了。

    王安石道:“這又不是什麼秘密,如何就不曉得?”蘇東坡羞得滿臉緋紅。

    王安石道:“這是一個小故事。長沙郡武岡山後有一狐穴,深入數丈。內有九尾狐兩頭。日久年深皆能變化,時常變成美婦人,遇到男子誘入穴中行樂。稍不如意,分而食之。後有一劉璽進山採藥,被二妖所得。

    夜晚求歡,枕蓆之間,二狐快樂,稱為如意君。一日,大狐出山打食,小狐在穴,求其雲雨,不果其欲。小狐大怒生啖劉璽於腹中。大狐迴穴問及如意君安樂否?小狐答竊已啖之矣。二狐相爭,滿山嚎叫。樵夫竊聽,隨得其詳,記於漢末全書。”

    王安石又命書童拿來紙筆對蘇東坡言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刁難!出個對子吧!今年潤八月,正月十二月兩頭立春。出對為:‘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東坡雖是奇才,但碰到這種挖空心思的怪題,想了好久也對不出來,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恥笑.不過,王安石本人當時並沒有亮出他的下聯.蘇東坡捱了“整”,好比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時間過去幾百年之後,直到清朝中葉,對聯專家梁章巨才給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下聯: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又言道:“蘇州金閶門外,至於虎丘一帶,叫做山塘。其間約有七里之遙,名為半塘。潤州古名鐵甕城,臨於大江,有金山、銀山、玉山,叫做三山。

    出蘇州對兒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潤州對兒為:‘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此聯蹊蹺,東坡思想多時,一個也不能對出,只得謝罪而出。

    這正是“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啊!

    四、

    蘇東坡在湖州三年,三年期滿,回到京城。他想到當初因為得罪王安石而遭貶,這次回京必須先去拜訪王太師。然後再去朝見天子。於是,騎馬朝王丞相府走去。當蘇東坡來到相府時,王安石正在睡覺,他被管家徐倫引到王安石的東書房用茶。

    徐倫走後,蘇東坡見四壁書櫥關閉有鎖,書桌上只有筆硯,更無餘物。他開啟硯匣,看到是一方綠色端硯,甚有神采。硯池內餘墨未乾,方欲掩蓋,忽見硯匣下露出紙角兒。取出一看,原來是兩句未完的詩稿,認得是王丞相寫的《詠菊》詩。

    蘇東坡暗笑:士別三日,換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為官時,老太師下筆數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後,也就不同了。這首詩才寫兩句,不曾終韻,看來已是江郎才盡。蘇東坡拿起來唸了一遍: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笑這兩句詩是亂道,他認為一年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這詩首句說西風,西方屬金,金風行秋令也。那金風一起,梧葉飄黃,群芳零落。第二句說的黃花即菊花。

    此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與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錯誤了?蘇東坡興之所發,不能自己,舉筆舐墨,依韻續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寫罷,蘇東坡愧心復萌。心想:倘若老太師來書房,見了這詩,當著面多不好看;原想裝在袖筒裡帶走,又怕連累徐倫。思前想後,頗覺不安。只得仍將詩稿疊起來,壓在硯匣之下,步出書房。

    到大門首對守門官吏說:“老太師出來,請稟報一聲,說蘇某在此伺候多時。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奏過表章,再來謁見。”說完騎馬走了。

    不多時,王安石走進東書房,看到詩稿,問明情由,認出蘇東坡的筆跡,口中不語,心下躊躇:“蘇東坡這個人,雖然屢遭挫折,輕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離騷》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

    他不承認自己學疏才淺,反倒來譏笑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天子,將他削職為民。”又想:“且慢,他原來並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隨後叫徐倫取湖廣缺官登記冊來看。發現只有黃州府缺少一個團練副使。

    次日早朝,王丞相密奏天子,蘇東坡才力不及,將他貶到黃州。天子准奏,百官聽命,唯有蘇東坡心中不服,認為是王安石因改詩一事公報私仇。沒奈何,也只得謝恩從命。

    次日,蘇東坡辭相離京,星夜趕至黃州。

    蘇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光陰迅速,將及一載。重九一日,天氣晴朗,蘇東坡突然想起:“定惠院長曾送我菊花數種,栽於後園。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

    恰好陳季常來訪,東坡大喜,便拉他同往後花園看菊。走到菊花架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驚得蘇東坡目瞪口呆,半響無語。陳季常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為何如此驚詫?”蘇東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

    去年我在王丞相府中,見他《詠菊》詩中寫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老太師寫錯了,特地續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貶我至黃州,原來是讓我看看菊花!”陳季常笑道:“是啊!”蘇東坡嘆道:“當初小弟被貶,只以為是王丞相公報私仇。誰知他倒不錯,我倒錯了。今後我一定謙虛謹慎,不再輕易笑話別人。唉,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後來,蘇東坡為亂改菊花詩的事,專程到京,向王安石“負荊請罪”,認錯道歉。

    五、

    同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卻不同,王安石提倡變法,而蘇東坡不贊成,所以兩人的關係不好。在宋神宗統治年間,王安石曾做過宰相,蘇東坡官卑職小,鬱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島。    

    據說王安石曾出題刁難蘇東坡,他出了一副對聯的上聯,要蘇東坡對出下聯.這副對聯的上聯是: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原來那年是閏八月,陰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這個節氣,的的確確是不折不扣的兩度春秋.另外,對聯的第四字與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聯也具備同樣的特徵,這就極大地增加了難度。    

    蘇東坡雖是奇才,但碰到這種挖空心思的怪題,想了好久也對不出來,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恥笑.不過,王安石本人當時並沒有亮出他的下聯。蘇東坡捱了“整”,好比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時間過去幾百年之後,直到清朝中葉,對聯專家梁章巨才給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下聯: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鬥破蒼穹結局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