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老師164034506
-
2 # 短距高手
舉個我的例子。46歲那年在丹陽打工,平時喜歡自重健身,6月的一天被一個工友拉進當地的跑步群后才開始鍛鍊跑步,剛好10月鎮江馬拉松報名,就稀裡糊塗的交了100元報名,啥也不懂就開始為10月的比賽準備吧,沒跑過間歇,現在看起來,準備期月跑量低得驚人,居然10月16日鎮江馬拉松跑了318完賽。沒啥痛苦的感覺,當時就跟著自己的身體感覺走,能超就超。
-
3 # 全藝
想全馬跑進330,先不要想月跑量,先考慮10公里能否接近45分,半馬能否接近1小時40分。如果這兩個指標沒達到就不要想全馬330的事了。即使達到了,也不一定全馬能330完賽,因為後半程還能勻速是需要身體基礎的,絕不是能靠意志力能達到的。再說跑量,先不說全馬330,即使345,400完賽也是不容易的,這就取決於平時訓練了,如果每月沒有長距離訓練(半馬和30+)的基礎,全程馬拉松是很難按預訂目標完賽的。如果按跑五休二,每次10公里打底,週末半馬,每月一次30+的跑法,月跑量基本也要在250公里左右。再說間歇跑,如果你要快速提高成績,間歇跑是少不了的,至少每月一次,嚴肅跑者基本能堅持一週一次,間歇訓練能提升最大攝氧量,提高無氧耐力。
-
4 # jianjlaml
這個很難回答,年齡、天賦都很重要。如果天賦好,年輕,月跑量100多公里,全馬330也不是問題。像我40多歲奔五了,這點跑量基本不可能330。需要考慮耐力、技術,需要長距離有氧訓練、配速訓練、技術打磨等等,一週下來跑量都過50公里了,月跑量230+。去年參加了一次半程,1小時38分完賽。每月一次30+公里有氧訓練,平均心率控制在140以內,配速5分多點。全馬4小時以內完賽應沒什麼問題,但破330還是信心不足。全馬不是兩個半馬簡單相加。第一個半馬那怕不補充能量也能完成,但已把體內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30公里後已經消耗得所剩無幾,真正的馬拉松比賽才剛開始,耐力、毅力的比拼發揮作用,所以30+長距離拉練不可少,另外馬拉松配速跑的距離也不宜過短。算起來月跑量保證250公里的勝算還是蠻大的,平均每週跑量在60公里左右。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我本人而言,我10公里40分鐘一43分鐘,半馬最快1小時31分(大概發揮7、8成功力)。以上僅供參考。
-
5 # 山水之墨白
【全馬跑進330,月跑量大約在250㎞左右】
全馬330,是跑馬者成績的分水嶺。進了330,就意味著自己的跑馬水平在大眾跑者中已經處於很高的位置了。
跑進330以後,你將會更有動力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你將會不斷地挑戰全新的自我,去發現另一個充滿堅韌,無比堅強的自己。
可以說,全馬跑進330是許多跑馬愛好者共同的心願。
全馬跑進330,平均配速需要達到4′58″。你在平時需要採用有氧慢跑+lsd+間歇跑訓練+馬拉松配速跑的綜合訓練方式去進行訓練。
下面我來按照跑進330的目標給你來計算一下,應該達到的月跑量。
有氧慢跑訓練。其中有氧慢跑要佔大頭,需達到總訓練量的八成左右。大量的有氧慢跑訓練可以進一步夯實你的有氧基礎,使你有擁有用更高配速駕馭跑步的底氣。
平時的有氧慢跑訓練至少一週跑3次,每次按10㎞算,就是30㎞的周跑量,月跑量大約在150㎞左右。
lsd訓練。想要把全馬跑好,而且儘量不會在後半程掉速,lsd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透過長期的lsd訓練,可以進一步提高有氧基礎,強化心肺能力,長距離耐力。提高最大攝氧量,血氧飽和度,提高自己在跑長距離時身體利用脂肪來供應能量的比例。
lsd訓練每週1次,距離在30+左右,月跑量在100㎞左右。
間歇跑訓練+馬拉松配速跑訓練。透過間歇跑訓練可以刺激你的心肺離開舒適區,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提升你的乳酸閾值,從而達到提升你配速的目的。
間歇跑訓練可以在比賽前3個月每週訓練一次。
馬拉松配速跑訓練通常在臨比賽前進行,屆時以4′58″的配速連續跑30+㎞。以達到能在長時間奔跑中從容駕馭這個配速,同時也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由於這兩項訓練不在平時的訓練科目中,所以不計入月跑量範疇。
所以,如果想要全馬跑進330,我給你算出來的比較合理的月跑量大約在250㎞左右。
最後,祝你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早日跑進330,了卻自己的美好心願!
-
6 # 跑者阿飛
“大跑量出成績”是應該的,
“大跑量不出成績”是不應該的,
“小跑量出成績”才是值得鼓勵的。
(1)跑量不是萬能的,沒有一定的量也是不行的。
(2)不要追求跑量,拒絕“跑量主義”
(3)“質”比“量”重要,要追求“訓練的經濟性”
(4)一味的最求跑量,
只是“對訓練計劃沒有信心”的表現,
只是“我練的很勤奮”的心裡安慰和滿足,
不一定有多大的實際體能提升效果
(5)每一次跑步都應該是有目的
(6)要想進330,要追求“訓練的經濟性”,必須跑間歇
(7)每週1次間歇跑,1次耐力跑,足夠了。
其餘的時候,
可以交叉訓練(力量,瑜伽,普拉提,騎車,游泳),
可以放鬆恢復(快走,慢跑)。
(8)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9)短要快,長要慢,恢復不了都白跑。
(10)很多人不會慢也不會快,
往往是化了很多時間去做“不快不慢的跑”,
陷入跑量主義,沒有訓練的經濟性
(11)如果非要用一些量化的數字,來判定能否進330,也是有很多演算法的,用短距離來預測全馬的成績。
你的30km要在226,配速453之內
你的半程要在140,配速446之內
你的10km要在45,配速434之內
你的5km要在22,配速423之內
-
7 # 心魔頭頭
普通中老年跑友一般需要300公里以上的月跑量才能穩定跑進330
體質好的年輕人估計只需要200公里就能穩定跑進330
-
8 # 我就不說123
全馬330,是馬拉松選手的階段性目標,平均配速458,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並不容易。
馬拉松需要有超強的心肺耐力、正確的跑步技術和跑步速度。心肺耐力訓練。涉及月跑量和長距離跑,一般每月保持200公里以上的跑量,每週拉1次25公里以上長距離,在配合上下坡跑步訓練,堅持10個月以上,就能達到330心肺耐力要求。跑步技術訓練。它即是跑步的基礎,又是提升能力關健。保持正確跑步姿勢,跑步時,頭正眼睛平視,兩肩放鬆,身體重心前移,前後擺臂,腳落地輕盈。學會送髖,送髖可以增大空中飛行距離,提升你的步幅和跑步速度。有時看別人跑的很慢,但跟著跑,卻跟不上,就是這個原因。提升跑步頻率,跑步頻率達到每分鐘180以上。增大跑步步幅,加強腿部肌肉、臀部肌肉、踝關節肌肉和核心肌肉訓練,訓練單腿跳、雙腿跳臺階等,步幅要求達到120+。提升跑步速度,間歇跑是提升跑步速度的最佳方法,每週一次間歇訓練,每次訓練必須高質量完成。另外,每月再進行一次長距離配速跑,效果更好。
330目標不難,按照上述方法科學訓練,很快就會實現!
-
9 # 樂不思薯條兒
月跑量達到200,而且要連續跑半年以上,基本上可以跑進330了。也就是說,前提是自己抗疲勞程度足夠。也就是訓練總量要足夠。
(上圖是薯條君2020年成都馬拉松比賽的完賽成績,301,花了3年半的時間達到的如今的成績。)
330對普通男性跑者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對女性跑者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想要跑進330,不要太刻意。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循序漸進的提高為佳。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全程馬拉松跑,敢報名就是足夠勇氣了,能完就是勝利了。至於成績,隨著跑馬拉松的次數增多,意味的是跑量的增加,跑步姿勢習慣的改善,身體素質的提升,跑步經驗的增長,全身心的成熟等等,那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
(成馬終點處,志願者幫忙拍的照片,這腹肌可還好?)
人可以要強,但是千萬不要逞強。畢竟,跑馬拉松,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健康。成績只不過是身體健康程度的衡量標準之一而已。
跑步,不以成績論,而以健康強壯論!成績,只是您追求健康強壯路上的一個伴隨產物,一個顯性指標而已。
(跑步和健身帶給我的強壯和健康,更多的是自信和堅強!)
-
10 # 昆明山水
全馬跑進330,月跑量一般要在200-250公里之間,且間隙跑是全馬跑進330的必要條件之一。下面分享一下我54歲跑進330時的經歷,僅供交流。
針對性訓練當時只想著怎麼能儘快的跑進四小時,於是就開始把月跑量提高到250公里左右,並每週加一次間隙跑訓練。
當時我是每週只跑三次,都是週二四六,週二基本上是跑10-15公里,週四跑一次間歇跑,每次間歇不一樣,400米10組,800米8組,1000米6組,輪換著訓練,週六跑一次半程。一個月裡抽一個週六跑一次30公里。這樣訓練了大半年,一次就破四破330了。
跑進330跑進330是在2017年11月19日的桂林馬拉松賽事,成績是3:24:31,很開心,但仍然懷疑是不是偶然超常發揮的結果。
接著在第二個月2017年12月10日的廣州馬拉松賽事進一步確認了自己的水平。成績是3:25:34,這才相信自己真的跑進了330。
-
11 # 李哥2020
我月跑量都400+了
全馬最好成績339。
慢慢來,水到渠成
-
12 # 最愛釣小姨
我PB328的時候每月跑量200左右,lsd不超2個半小時有氧跑,每週兩次間歇訓練,一次抗乳酸跑,其餘都是有氧跑,每週一次腿部力量訓練,跑5休2,從400一直PB到328,現在轉佛系跑者了
-
13 # 壞學生小明
全馬進330了,但月跑量不足40km,年跑量不足400km,除了比賽沒有超過30km的賽前拉練。說一下我的練法僅供參考:
1,我雖然跑量少,但一直在健身房力量訓練,腿部力量和心肺能力還是有的。
2,平時基本以5km 80%最大心率跑,基本不休閒跑。5km17分,10km36分。
最後我的觀點是有時間就用堆跑量的練法,沒時間或追求效率就力量練習+強度跑。條條大路通羅馬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回覆列表
全馬想跑進3.30,月跑量一段需要多少,這個不能夠一概而論,有的人月跑量250到300公里,就可以跑進3.30,甚至還有月跑量在200公里的人照樣跑進3.30,關鍵是需要看你怎麼樣跑,同樣是跑,跑出了不同樣的成績,有的人跑量大甚至天天跑,馬拉松比賽成績一直保持4小時到5小時左右,還有的人一個星期跑三次四次照樣能夠跑出好成績,關鍵是技術問題,跑步想提高速度必須要提高步頻,提高步幅,步頻+步幅=速度,還要有跑步姿勢正確,不懂得跑步姿勢就是瞎跑,跑壞了身體,跑壞了膝蓋骨,懂得了跑步姿勢,跑長距離就不會受傷也不會感覺到很累。並且還會很輕鬆,平時還有多跑間歇,跑間歇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以及氧氣利用率,長距離有氧慢跑增加耐力。大眾跑者一段月跑量在250到300公里,每公里速度在5分鐘左右,平時可以跑5.30配速,
多跑幾個長距離備戰馬拉松,最後一個長距離依照馬拉松配速跑,這樣跑馬拉松就會達到自己目的。我的目標是跑進300,
所以我平時備戰馬拉松都是按照300速度來備戰的,比如我先跑15公里用時間一小時,
每公里速度是4分鐘多一點,然後再和人家一起跑個半馬,速度是每公里4.20左右,這樣就跑了36公里,備戰馬拉松就需要跑35公里以上才能夠起到作用,不要聽專家說跑30公里,因為專家會說不會跑,真正的跑馬拉松運動員才是專家,他們沒有空說,能夠說的不跑步,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跑30公里沒有用,你跑到30公里以後照樣疲憊撞牆,生不如死的感覺,走走停下來再走走就這樣走走停停到終點。想當年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總之一句話,打鐵還靠自身硬,平時多吃苦耐勞,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功到自然成,不管什麼事情只要你有目標,只要你去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實現你的理想目標。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一個過來之人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