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肖邦的簡介 弗裡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19世紀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 1849年,逝世於法國巴黎。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音樂家肖邦的個人經歷 1810年,肖邦生於波蘭首都華沙近郊熱亞佐瓦沃拉,同年舉家搬遷至華沙。 1816年,肖邦跟隨著名的鋼琴教師Wojciech先生學習鋼琴。 1817年,肖邦創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上,肖邦第一次登臺,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1822年,肖邦師從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約瑟夫·艾爾斯內爾(Józef Elsner),一年後公開演奏了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學畢業後,肖邦在華沙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爾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後,肖邦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舉行多場音樂會。 1830年,因波蘭起義,肖邦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 1837年,肖邦拒絕“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 1848年,肖邦在巴黎舉辦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並受邀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結核於巴黎的家中去世。 音樂家肖邦的創作風格 肖邦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感情樸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歷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 作為著名鋼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鋼琴踏板用法獨特。 音樂家肖邦的人物評價 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為同時代的音樂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賞;他一生鍾情於5位女子,與法國作家喬治·桑同居近9年卻一直未婚;因為不願當亡國奴,他後半生再也沒能踏上故土;客死他鄉時,年僅39歲,巴黎很多貴婦都認為昏倒在他臨終的臥房裡是幸福所在...... “生於華沙,靈魂屬於波蘭,才華屬於世界。”今天看來,這依然是對肖邦中肯的評價。與“日心說”的創立者哥白尼、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等人一樣,肖邦已然成了波蘭的象徵和國家的名片,其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鋼琴的範疇。
音樂家肖邦的簡介 弗裡德里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19世紀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 1849年,逝世於法國巴黎。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音樂家肖邦的個人經歷 1810年,肖邦生於波蘭首都華沙近郊熱亞佐瓦沃拉,同年舉家搬遷至華沙。 1816年,肖邦跟隨著名的鋼琴教師Wojciech先生學習鋼琴。 1817年,肖邦創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上,肖邦第一次登臺,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1822年,肖邦師從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約瑟夫·艾爾斯內爾(Józef Elsner),一年後公開演奏了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學畢業後,肖邦在華沙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爾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後,肖邦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舉行多場音樂會。 1830年,因波蘭起義,肖邦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 1837年,肖邦拒絕“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 1848年,肖邦在巴黎舉辦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並受邀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結核於巴黎的家中去世。 音樂家肖邦的創作風格 肖邦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感情樸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歷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 作為著名鋼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鋼琴踏板用法獨特。 音樂家肖邦的人物評價 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為同時代的音樂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賞;他一生鍾情於5位女子,與法國作家喬治·桑同居近9年卻一直未婚;因為不願當亡國奴,他後半生再也沒能踏上故土;客死他鄉時,年僅39歲,巴黎很多貴婦都認為昏倒在他臨終的臥房裡是幸福所在...... “生於華沙,靈魂屬於波蘭,才華屬於世界。”今天看來,這依然是對肖邦中肯的評價。與“日心說”的創立者哥白尼、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等人一樣,肖邦已然成了波蘭的象徵和國家的名片,其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鋼琴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