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與我同行9

    收視率不是惟一的標準,我們有三項指標。整個欄目評價體系是由客觀指標、主觀指標、成本指標三項基本指標,透過加權,來形成節目的綜合評價指數。所謂“客觀指標”是以收視率為基礎,兼顧頻道、時段、節目類別等影響收視率的因素,得到被修正後的收視率;“主觀指標”是綜合專家、領導、群眾對節目評價結果的量化值;“成本指標”則是反映節目投入產出狀況的量化值。三項指標分別被賦予5:3:2的權重。也就是說,如果以滿分100分來計算,其中50分來自被修正的收視率,30分來自節目評價結果,20分取決於投入產出狀況。

    一個欄目的收視率算出來以後,因為要排名,這就要考慮頻道落地率、節目播出時段和節目型別三重因素。因此,修正後收視率有三個方面的修正:頻道加權重、時段加權重、節目型別加權重。這樣收視率就不僅僅是孤立的收視率,加入這三方面的加權之後已經是一個比較公平的資料。

    不同的頻道,它的落地情況不同,收視率肯定也會有增加或減少;黃金時段的節目收視率肯定會好,權重就小,非黃金時段收視率相對就會差一些,權重就大;還有節目型別,像新聞類節目,比如《新聞聯播》,肯定受眾群就大一些,權重就小一些,而教學類節目,可能它的觀眾群就小一些,權重就大一些。欄目的收視率經過所有這三項的加權,得到的資料就叫被修正後的收視率。加權的依據來自全國電視觀眾收視形態調查。這個調查我們每年都做一次。根據去年的調查結果來確定今年的三項權重,這個權重特別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PON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