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熬熬

    1946年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是一個佔地170平方米、重30噸的龐然大物,由18000個電子管組成,每小時耗電量為14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它的最重要的特點是,能按照大編寫的程式自動地進行計算。

    從1946年至今,經過40多年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越來越快,複雜程度越來越高,體積越來越小,更新週期越來越短。中國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1億次,國外的先進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還要快。就機器本身來說,電子計算機已“進化”到第四代了。

    第一代以電子管為主要元件。利用這一代計算機,人們把人造衛星送上了天。

    第二代以電晶體構成基本電路。開始有了演算法語言和編譯系統。運算速度達每秒幾百萬次,體積、重量、耗電量、造價都大大減少。

    第三代是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這時已有作業系統,小型機廣泛應用,有了終端與網路,運算速度達每秒幾千萬次。

    第四代是大規模積體電路組成的機器。體積與成本大幅度減少。這時製成了微型計算機,在工業、科學研究和家庭生活中廣泛應用。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實際是智慧計算機,具有模仿人腦思維過程的能力。從1979年起,日本等國組織了各方面的專家,開始了對這種計算機的研製,現已取得初步進展。

    作為一種計算工具,電子計算機和一般計算工具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1)運算速度快。運算速度高的電子計算機每秒能進行十幾億次運算。速度較慢的微型電子計算機,每秒鐘也能進行10萬次運算。(2)計算精度高。現代電子計算機計算的值可達到64位數。(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電子計算機可以記錄程式、原始資料和中間結果,還能進行邏輯推理和定理證明。(4)能自動地進行控制,不必人工干預。

    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已迅速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從宇宙飛船、導彈的控制、原子能的研究及人造衛星等尖端科技領域,到工業生產、企業管理、日常生活等都不同程度地應用了計算機。有人斷言,現代社會的每一項活動中都有電子計算機的蹤跡。

    奇妙無窮的數

    數的家族成員

    1,2,3,……;1/2,4/5,7又9/16

    -3,-8-11,……;

    根號2,π,e,……。

    這各種各樣的數,都有自己的“身份”,它們共同組成數的家族。

    第一組成員是自然數。小時扳手指頭數地的1,2,3……就是自然數。這也是我閃祖先最早認識的數,自然數稱為正整數。

    第二組成員是分數。5個人分3個蘋果,古人最初是這樣做的:把一個蘋果分成相同的五份,每人取一份,即,對另兩個蘋果做同樣的分配,最後每人得到3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數的記載最先出現在距今四千多年的古埃及紙草書中。

    零的出現是比較晚的,從“無”到“零”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據說公元前二百年,希臘人已有零號的記載,但真正把零當作一個獨立的數來使用是公元9世紀由印度人做出的。

    負數在中國的西漢時期(約公元前2世紀)已經萌牙,並最先作為數學的研究物件出現在公元1世紀的《九章算術》中。

    正整數(自然數)、零和負整數就構成全體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構成全體分數。

    整數和分數構成了有理數。當然,廣義的分數中已經包括了整數,因為可以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

    每個有理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的比。但是,公元前5世紀希臘數學家發現不可能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因而引起了一場極大的風波。後來把不能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的數稱為無理數。現在我們知道無理數比有理數要多得多。

    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在實數範圍內,方程x2+1=0是無解的。於是,科學家引入了+bi的數就稱為複數,而i=稱為虛數單位。

    除此之外,還有新的數。如果學習高等數學,會遇到四元數、各種超複數,以及類似的數學物件。隨著數學的發展,數的家族將不斷增加新的成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羽毛球手上磨出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