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廖紫涵007

    成敗歸因理論  在學習和工作當中,人人都會體驗到成功與失敗,同時人們還會去尋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這就是對行為的歸因。  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們會把行為歸結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存在於行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興趣、態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如任務的難度、外部的獎賞與懲罰、運氣等等。  後來,羅特根據“控制點”把人劃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內控型的人認為自己可以控制周圍的環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由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 內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無法控制周圍的環境,不論成敗都歸因於他人的壓力以及運氣等外部因素。  維納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觀點,認為可以根據“控制點”這一維度把對成就行為的歸因劃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還提出要增設一個“穩定性”的維度, 把行為的原因分成穩定的原因和不穩定的原因。根據“控制點”和“穩定性”兩個維度,把成就行為歸因於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四個有代表性的原因。  在這四個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穩定的內部因素,努力是不穩定的內部因素,任務難度是穩定的外部因素,運氣是不穩定的外部因素。人們往往把自己的成功與 失敗歸結為上述四個原因中的一個或幾個,歸結為不同的原因會帶來相應的心理變化,表現為對下一次成就結果的期待與情感的變化,進而影響以後的成就行為。  學生最終將成敗歸因為什麼因素,受以下幾種變數影響:  

    1.他人操作的有關資訊,即個體根據別人的行為結果的有關資訊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  

    2.先前的觀念,即個體以往的經驗或行為結果的歷史。  

    3.自我知覺,即個體對自己能力的看法。  韋納的歸因理論認為,一個人解釋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會反過來激發他的動機,影響他的行為、期望和情感反應。例如:把成功歸結為內部原因,會使學生感到 滿意和自豪;歸結為外部原因,會使學生產生驚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敗歸於內部原因,會使學生產生內疚和無助感;歸於外部原因,會產生氣憤和敵意。把成功歸 因於穩定因素,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歸因於不穩定因素,學習的積極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敗歸因於穩定因素,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歸因於不穩定因素, 則可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惡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