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攀龍鱗,附鳳翼。  漢·揚雄《法言·淵騫》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西漢學者 揚雄 《法言·淵騫》  雷雨江山起臥龍。 龍名言唐代文學家 劉禹錫  時時只見龍蛇走。唐代詩人 李白  筆下龍蛇似有神。唐代書法家 張懷瓘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這兩句大意是:體態輕盈,翩翩如鴻鵠驚飛;身姿優美,柔婉似游龍乘雲。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現宓妃的體態身姿,借鴻飛的矯健,龍騰的委婉,巧妙地寫出美女的風韻,既生動形象又誘發想象,成為描寫中國古典女性美的典範之句,後世“飄如遊雲,矯若驚龍”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繼此句衣缽而成。可化用以描寫女子輕盈矯健的美。  三國文學家 曹植 《洛神賦》  飄如遊雲,矯若驚龍。 關於龍的名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這兩句大意是:飄逸像天上的遊雲,矯健如驚起的蛟龍。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繪人的風神。其比喻貼切傳神,使人物形象極其鮮明,很為後人描繪歷史人物風采時所喜用。據《晉書·王羲之傳》,當對人稱道王羲之書法的筆勢不凡,也用~來形容,後人效法者屢見不鮮。故此名句不但可以表現人的神采,也可以用來評論古今書法名作,尤其是草書佳作。  南朝·宋文學家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  南朝·梁書畫家 袁昂 《古今書評》  石卵不敵,蛇龍不鬥。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卵:雞蛋。龍:中國古代傳說中一種長形、有鱗、有角、能走、能飛、能游泳的動物,被視為神靈。這兩句大意是:雞蛋敵不過石頭,長蟲(蛇)鬥不過神龍。這兩句用兩個簡單的比喻說明了一個道理:鬥爭的雙方如果力量懸殊,強弱差別太大,就不能抗衡。在鬥爭中,必須知己知彼,若不對敵我雙方進行力量對比的分析,蠻幹胡來,冒險行動,那就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以卵擊石”、“雞蛋碰石頭”和~意思相近。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神龍失勢,與蚯蚓同。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龍名言南朝梁皇帝 蕭衍  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見李白《與韓荊州書》。登龍門:傳說鯉魚遊至龍門,如果能躍過去,就可化為龍。這兩句大意是:一旦能得到有力者的援引,步八官場,就會聲名大振。以“鯉魚躍龍門”比喻官場得意,微含譏刺意味,故一般用來嘲諷受人提攜而飛黃騰達的輕薄新進之士。  唐代詩人 李白 《與韓荊州書》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無名氏《聽讒詩》。龍泉:指利劍。這兩句大意是:那些進讒言的人舌頭上長著利劍,殺了人還看不見血跡。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死於讒言。那些奸詐狠毒的小人為了排除異己,往往血口噴人,借他人之手置人於死地,所以作者斥責他們“殺人不見血”。這首詩意在告誡人們警惕讒言,全文是“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  《聽讒詩》 《聽讒詩》  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唐·張籍《詠懷》。眼昏:眼花。耳重(chóng蟲):耳聾。這兩句大意是:眼花了,寫的字越來越大;由於耳聾,不知不覺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高。在~二句中,詩人從視覺、聽覺兩方面,形象地寫出老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舉止。人老眼花,寫小字越來越吃力了,自然是字越寫越大。耳聾,自己聽不見,便以為別人也聽不見,於是說話聲越來越高。詩作以白描的手法描寫老態,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悲愁,反覆讀之,同情、感傷之情油然升起。描寫龍鍾老態可作借鑑。  唐代詩人 張籍 《詠懷》  白霧魚龍氣,黑雲牛馬形。 關於龍的名言  唐·孟雲卿《汴河阻風》。這兩句大意是:白霧濛濛,似有魚龍的氣息;黑雲重量,變幻出牛馬的形狀。見河上白霧,覺得有魚龍之氣;見黑雲變幻,似見牛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寫霧,後句可用來寫雲。  唐代詩人 孟雲卿 《汴河阻風》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唐·劉禹錫《冬日晨興寄樂天》。這兩句大意是:頭拉稀少了,責怪梳子過於尖利;年老顏色變衰,恨鏡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此二句抒發了衰老之嘆。清晨,作者梳頭時感到梳子扎得頭痛,不去自責頭髮稀少,反怪梳子太尖太利;照鏡子時,看到自己老態龍鍾的樣子,惱恨鏡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了。可以看出,詩人已經衰老,但又不願正視這一現實。因為他思想上並未衰老,還希望在事業上、學術上有所前進。此二句形容年已老大,但又不希望自己年老的人的心理,寫得很幽默。  唐代文學家 劉禹錫 《冬日晨興寄樂天》  日搖秋水面,波閃白龍鱗。  宋·楊萬里《過橫山塔下》。這兩句大意是:太陽在秋水上搖曳,水波閃爍,像是一層層白色的龍鱗。這裡描寫日光照射水面的景象:水在動盪,看上去彷彿太陽在搖曳;波光閃爍,看上去彷彿龍鱗在閃光。比喻恰切,形象逼真。可用來描寫水上日光。  南宋詩人 楊萬里 《過橫山塔下》  蚯蚓霸一穴,神龍行九天。  明·方孝孺《閒居感懷》其三。九天:九重天,指天極高處。這兩句大意是:蚯蚓獨佔區區一穴之地就心滿意足,而神龍卻志在九天凌空翱翔。作者以蚯蚓和神龍比喻社會上兩種人的處世態度和人生理想。前者是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卑瑣小人,他們胸無大志,只顧一己之私,有個舒適的安樂窩就別無他求;後者是目光遠大,胸懷天下的志士仁人,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奮發進取,力圖為國為民作出一番大事業。作者意在否定前者,肯定後者。可引以為兩種不同人生觀的人畫像,鼓舞人們心懷天下。  明代文學家 方孝孺 《閒居感懷》  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 龍名言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這兩句大意是:蛟龍得到雲霧雨露,最終將不會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戰後,孫權拜劉備為左將軍領荊州牧。周瑜不以為然,上疏勸孫權調劉備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關羽、張飛等臂膀調離,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認為:給劉備土地,使他獨佔一方,又讓劉、關、張三人湊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機會就會飛走。後劉備果建蜀漢,形成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寫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見長,以蛟龍比劉備,雲雨比機遇,池中物比無大志之人。該句語言精粹,比喻貼切,暗含哲理,發人深省,很為後人樂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下象棋,象棋基本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