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村淘CEO
-
2 # 米粒兒媽娜姐
電子產品普及、玩具種類繁多,卻有很多孩子總覺得“無聊”。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作為一名80後,在奔四的年紀,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空閒之餘帶孩子,也是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被各種高科技、電子產品包圍著,然而卻被限定在了某個空間裡。
想想我們小時候放學之後都在做什麼?做個對比吧,答案自然就明瞭了。
1. 放學之後完成作業,無論哪個年代的學生都是不可少的,就不多說了。
2. 80後的我們放學後可以自己回家,路上幾個小夥伴一起打打鬧鬧,一路跑著鬧著往家走;
現在的孩子放學,不是家長接就是小飯桌接送,路上有家長或小飯桌老師看管。不是回家寫作業就是去上輔導班,到小飯桌的同學,即使完成了作業,也只能在有限 的空間裡活動。
3. 80後的我們回家寫完作業可以“隨意”串門,跳繩、踢毽子、抓石子、丟沙包、跳房子等各種遊戲不亦樂乎;
現在的孩子即使不去輔導班,也有各種家庭作業,即使這些都沒有的情況下,能玩什麼呢?商場的遊樂場所、樓下的廣場,只怕也都是需要大人有時間陪同的時候才能去玩,相對來說,現在的孩子沒有自由,所有需要外出的場合,都需要滿足“家長有空”這個大前提。在家能玩什麼呢?兩個孩子的家庭,還有個伴一起玩,對於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打遊戲,玩玩具就成了孩子打發時間的選擇。這樣的生活,除了喜歡“宅”的男男女女,想必大家都會覺得無聊吧。
4.80後的我們住在平房大院裡,即使沒有時間出門,也能在院子裡跑跑跳跳,現在的孩子很多住在小區裡,樓房裡,空間有限,也限制了孩子想要做遊戲,想要玩樂的心願。
孩子本身就是個“愛動”的存在,然而卻要在滿足空間、時間的前提下才能夠肆意玩耍。
一個“愛玩、愛動”的童年,卻被限定在了有限的空間、時間範圍內,換你您是否也感到“無聊”呢?
-
3 # 一不平2018
無聊實際是孩子不感興趣,電子產品再多,不適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玩著玩著卻變不了花樣,當然就玩膩了。孩子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不是單打一的,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識面,好奇心是極強的,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多帶孩子多參加群體活動,提高了競爭力,就等於進入了興趣組合,玩得開心快樂,自然覺得不無聊了。說不好聽的話,用一根小竹棍當馬騎,兩人比比誰快,勁頭來了,玩得熱從朝天!比哪些電子產品要強得多,鍛鍊了身體,提高了興趣。總之帶孩子多接觸一些新鮮的活動,新鮮事物,比圍著電子產品轉要好得多,同時還能促進思維靈活性。這要靠父母豐富多彩的引導!
-
4 # douyinhao94142487
我們家孩子現在也是和你問的這個問題一樣,手機不敢讓他玩的時間長,他總說沒意思,說他幹啥幹啥,我覺得是現在的家長管孩子都管的特別嚴,很少讓孩子出去玩,所以導致的孩子覺得除了手機以外都很無聊,其實你覺得帶她出去玩,她也不會說那麼多,嗯,很無聊了什麼什麼的,放下手中的工作,有時間多多陪陪孩子玩兒,希望我們的家長都能做得到,加油。
-
5 # 媽咪老師
有個三年級女孩小小年紀只願意和唯一的玩伴無聊閒逛,一身的懶散。每天張口閉口就是無聊,但是什麼事不願意做,她母親非常著急,向我求助。
這個孩子跟我一起待了兩天,看著她除了到處亂翻,沒有靜下心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也挺著急。我告訴她:我這裡這麼多書,你感覺無聊就看看書?沒想到她開口就說:我就是無聊也不看書!她還真是說到做到,真的傻坐了半個多小時也沒翻一下書。
在我們成人的眼裡,現在的孩子想要什麼有什麼,很少有想要而不可得的東西,滿屋的玩具,想要的電子產品,太幸福了!
可是孩子感受卻是無聊!相信不少家長聽過孩子說“無聊”吧?
為何孩子感覺無聊呢?我想大概是這幾點原因:
1、物質的滿足代替不了精神的需求。
現在的孩子物質是豐富的,家長們挺捨得為孩子投資。但是在情感上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一切,極少家長會靜下心去思考:我給的是孩子想要的嗎?孩子能感受到我的愛嗎?
2、電子產品代替不了友情。
現在的孩子生活太單調,缺乏自由玩耍的空間。雖說現在很多孩子喜歡電子產品,但是他們內心應該更渴望友情,渴望玩伴。電子產品只能打發時間,無法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快樂與滿足。
3、來之不易的東西才會被珍惜。
現在的孩子被滿足願望太容易,體會不到得不到的痛苦,也難體會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快樂。我們成人不也是如此?小時候一顆糖果可以讓自己開心許多天,現在得到再多也還是沒有滿足的快樂。
4、缺乏興趣,生活太單調。
我們以前物質生活匱乏,但是我們的生活有趣,父母極少關注我們做什麼,可以自由結伴玩耍,童年有許多珍貴的記憶;現在的孩子呢?被一群人監視著,他們的生活沒有自主,他們感興趣的都是被父母反對的。他們的童年記憶大概只有沒完沒了的補課和家長沒完沒了的叨叨,也許電子產品將是他們最無聊的回憶。
-
6 # 戲精守護
我覺得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不是快樂,是對孩子好奇心的滿足,和作為孩子為數不多的童年玩伴。
現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它們給孩子帶來美好的視聽感受(這點我們成年人也無法拒絕)。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尚不完全,透過這個電子產品孩子們可以向自己的未知世界進行探索,這是對孩子的好奇心的滿足。另一方面,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雖然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但孩子很少有自己的玩伴,不像我們小時候,放學後一個村子裡的小夥伴一起回家,一路歡聲笑語。孩子沒有自己的小夥伴,外出的機會也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所以他們只能與這些電子產品為伴,只能從這些電子產品中自我慰藉,彌補自己的童年。當然還有一些孩子痴迷於電子產品,我想這類孩子應該不會感到無聊,他們無聊的時候應該是沒有了這些電子產品的陪伴吧。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我們給孩子電子產品是為什麼,大部分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吧。所以這也引發父母的思考,我們該怎樣在我們為數不多的時間裡,更高效的陪伴孩子呢?
針對以上提出的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在孩子假期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去接觸大自然,去認識這個世界,去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這會讓他學會獨立,學會分享,學會幫助他人,讓孩子更快樂的成長!
-
7 # 孕嬰365
前兩天我的一篇小文曾提到“興趣點缺乏”一詞,現在孩子感到無聊正是廣泛存在的興趣點缺乏。
所有興趣點的建立都以探索未知領域為基石,健康的興趣點會使人不斷的去探索,比如學習美術的孩子,最初刻意模仿老師的線條,為了更好,雖枯燥但依然孜孜不倦,而後發現色彩原來也有如此大的學問,最後從大家作品中領悟了意境和精神…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路上,所以孩子有所想有所為,自然就不感覺無聊。孩子痴迷電子產品,現在的電子產品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但依然是以設計好的程式因果執行,孩子最開始本來也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逐漸就變成了心理依賴,不玩兒想玩,玩起來也沒感覺有多充實,最後就是無聊的結束。
正面的興趣點可以使孩子進步再進步,負面的興趣點使孩子頹廢再頹廢!就我而言,在享受電子產品帶給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很忌諱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惡好!
培養孩子找到健康的興趣點,是解決孩子無所事事的根本途徑!
如何做?有則提高,無也培養,個體不同方式各異,這就是因材施教吧。
回覆列表
什麼玩具與電子產品都不能代替夥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還有再好玩的玩具也會有玩膩的一天,與其這樣不如帶他到鄉下地方迴歸你們以前的玩法,保證他覺得新鮮,而且還有父母的陪伴,
我現在教育孩子都很少給他買玩具,很少帶她上街,自己有空就帶她回到鄉下,玩一些,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或遊戲,一條棍子,一根繩子綁起來就變成一把弓箭,一個樹枝加兩個橡皮筋,又變成彈弓,小溪玩水抓魚,好玩的節目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