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73166950085

    從信仰的核心而言,是一致的,但是儒家重在講“今生”,不去觸碰“前世來生”,素有“未知生焉知死之稱謂,而佛教不僅涵蓋了“今生”(稱為“世間法”),也貫穿了“前生來世”(稱為“出世間法”),所以就和儒家是世間法的方面有類似,而在出世間法的方面獨樹一幟,我們可以把儒家理解為小學,佛教理解為大學,比較容易區分。

    至於信仰的核心,我們用現代話來理解吧!先來看一個例子:

    以“爬山”為例。首先我們先確認“登上山頂”這個過程是必然的結果,這是肯定不會改變的。於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錘釘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他們都登上了山頂,下來以後開始收徒弟,他們都以自己親自爬上去的經歷和工具教他們的弟子,對其他兩人的做法,跟自己的體驗,或承認其他兩人的成果,或否定其他兩人的成果。那麼,“登上山頂”這個事實的實現已成為“客觀事實”,但是這些以自己經歷為經驗來傳遞的方法,就叫做“主觀經驗”。

    在《金剛經》裡,佛陀曾說過,“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講的就是A、B、C相互爭執的本相,也就是宗教的本質原本都一樣,但是卻因為創始人(準確的說應該是“發現者”)本身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成長環境、領悟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的不同,而造成了差異(這就是為何宗教會彼此抵制、排斥的根本所在了)。

    因此,所有的宗教的核心就是“明白或洞悉宇宙真相”,完成生命的終極關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魯迅《祝福》的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