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鋒芒FM
-
2 # 2020夜盡天明
一場高科技支撐下的現代戰爭。當時伊拉克號陸軍力量號稱世界第四,中東第一,雖有誇大,但也體現了當時伊拉克確實兵強馬壯。當時海灣地區並沒有美軍支撐點,持久戰、消耗戰、伊軍至少支撐一年的理論大行其道。但是不到100個小時,伊拉克指揮,通訊,防空,後勤在美軍精確打擊下全面崩潰,一直到戰爭結束伊拉克都沒等到所謂的陸軍,更不用說把美軍拖進消耗戰。
海灣戰爭後讓人認識到在用抗日戰爭的思想來對待戰爭已經落伍了,海空部隊支援下巨大戰略機動、投送和打擊能力,讓地面制勝論淘汰。
最後,區域性戰爭說核武什麼的都是耍流氓,所以不要用我有核武來自我安慰
-
3 # 河東三叔
大家都知道,從冷兵器時代、火器時代,再進入到現代機械化時代,我們首先排除戰術謀略,國家實力的象徵基本就是以兵力、裝備的多少來決定。而美國主導的這場“沙漠風暴行動”,讓所有圍觀者大跌眼鏡,瞬間醒悟原來戰爭可以這麼打。
事件起因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兩德統一,原有的美蘇兩極冷戰格局結束,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一些區域強國在這個權力真空期躍躍欲試。
伊拉克為解決和科威特的邊界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入侵科威特,從而引發海灣危機。
在聯合國調解無效的情況下,1991年1月17日至2月27日,耗時43天,美英主導的“沙漠風暴行動”即告結束,伊拉克戰敗接受停戰協議,科威特獲得解放。
交戰歷程
歷時43天的戰役,美英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空襲持續37天,地面作戰僅6天100多小時。
一、頭3天為戰略空襲
美英多國部隊以4700多架、200多枚戰斧導彈對伊、科境內防空和雷達系統、軍民用機場、政府機關、指揮通訊樞紐等戰略目標進行輪番轟炸,以期造成指揮不暢。
二、後36天為戰術空襲
後期戰術空襲更側重伊拉克在科威特戰區部隊、前線部隊的後勤補給等目標,用以削弱伊拉克在科威特戰區實力,為地面決戰掃平障礙。
三、最後4天為地面作戰
伊拉克軍隊在佔絕對制空權的多國部隊面前一觸即潰,多國部隊的損失主要來自地面戰,而且因指揮不暢造成誤傷居多。
雙方兵力損失對比
戰前總兵力:伊拉克:54萬兵力;美英多國部隊:50多萬;
戰後伊拉克損失:
43個師被催毀或喪失戰鬥力,傷亡和被俘共計18萬多人;損失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1800多輛、火炮2100多門、作戰飛機150多架,海軍87%的艦艇被毀或重創,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
戰後多國部隊損失:
傷亡600多人(其中美軍死79人、傷213人、失蹤44人);被俘41人,損失飛機49架(其中美機38架);兩棲攻擊艦和巡洋艦各一艘被水雷炸傷。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看出,90年代的伊拉克以傳統軍力對比來看,不亞於一個區域強國,包括當年的中國軍事裝備水平還不如伊拉克。但是在多國部隊短短43天(其中地面戰才4天)攻擊下,全線潰敗,損失慘重。
這是一場顛覆了傳統作戰模式,全新的資訊化戰爭,對二戰以來的傳統戰爭觀念影響重大。表現在:
一、空中力量已成為戰場主宰,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後繼的科索沃戰爭如出一轍。
二、電子戰也成為核心,對戰爭結果能產生重大影響。(電磁優勢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三、作戰空間向大縱深、立體化、全天候發展。(衛星等)
四、高新技術武器提高了作戰效力。(可以參考F-117、戰斧導彈)
“海灣戰爭”是機械化戰爭向資訊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戰爭歷程對世界各國的軍事觀念、思想、武器裝備帶來巨大變革。中國也是受益者。
回覆列表
當世界其它主要軍事大國均沉浸在大兵團作戰,裝甲洪流衝鋒的作戰模式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一場沙漠風暴行動卻讓世人看到了什麼是高科技資訊化戰爭。震驚世界,那是必然的。沙漠風暴行動指的是發生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部隊對伊拉克軍隊進行打擊作戰的行動代號。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軍隊擁兵百萬,擁有幾千輛坦克,近萬輛裝甲車輛和近千架戰鬥機,這個規模的軍事力量,不僅僅在海灣地區首屈一指,這世界上也排的上,戰爭伊始,很多人認為會大戰一場,聯軍部隊不會輕易取勝,絕對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幾架阿帕奇超低空滲透打掉了伊拉克為數不多的幾部大型警戒雷達作為第一槍,海灣戰爭正式開始。聯軍先進的電子戰機牢牢掌握了電磁權,在此基礎上,制空權也被聯軍輕易取得。接下來大批戰機入場,對伊拉克地面力量進行了狂轟亂炸。由於對方強大的電磁干擾,此時的伊拉克空軍基本無法出動戰機迎戰。而地面防空力量也被防輻射武器牢牢壓制。可憐了幾十萬精銳的伊拉克地面力量,直到全部被敵機打殘也基本沒看到聯軍的地面力量。此役,對世界主要軍事大國的軍事思想產生了強烈衝擊。機械化大兵團作戰基本宣告落伍,而資訊化戰爭成為了各國軍隊努力的方向。中國現今的軍事戰略就是能夠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