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次元殼
-
2 # 王小照
科幻片中的平行宇宙並不罕見,2000年上映的《黑洞頻率》以及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應》,都是展示平行宇宙的高分代表電影。
事實上,美漫中的平行宇宙早在1953年就已初露端倪。在DC《神奇女俠》#59中,神奇女俠遇到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1961年,《閃電俠》#123把這個概念進行了放大。
漫威平行宇宙的出現比美漫晚了20多年,誕生於1977年。當時編輯們腦洞大開,將神奇四俠加入了蜘蛛俠中,發行了當時轟動一時的《What if…》系列。
雖然該系列好評如潮,但平行宇宙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說白了,它就是作者和編輯們的一根救命稻草。
要知道,美漫中的故事往往一編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比如《蜘蛛俠》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等。而當編輯們搜腸刮肚再也找不出這些超級英雄還能送去哪裡拯救世界時,就陷入了“我好想把劇情隨心所欲地改,但又怕讀者寄刀片”的糾結之中。
於是,平行宇宙就這樣誕生了。
當超級英雄人氣下滑時,當讀者對該系列的劇情已經膩味時,當編輯想要開腦洞畫一個跟原設定衝突極大的新番時……平行宇宙就成了靈丹妙藥。
但是,你也不要因此而小瞧了《蜘蛛俠:平行宇宙》這部電影。它可是真正講述“平行宇宙”故事的第一部電影。
影片中的每一個人設故事都有漫威刊物作背景,每一個細節都有漫威劇情作支撐。而導演的瘋狂,僅限捅破了這些次元壁間的窗戶紙,將一個完整的漫威平行宇宙一股腦地端到觀眾面前。
還好,票房和口碑均對漫威的瘋狂給予了不錯的評價,該片也因此為大眾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窗,一個重新認識漫威的視窗。
而這個視窗開啟的背後,是漫威10年磨一劍的規劃佈局,是鋼鐵俠、美國隊長等一系列漫威形象的深入人心。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虧待堅持努力的人。漫威如此,你我亦如此。
平行宇宙的概念是漫威漫畫作品慣用的手段,所謂平行宇宙肯定與主宇宙是不同的,在表面上,它與主宇宙無疑,也有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綠胖等這些廣為人知的超級英雄角色,但不同的是,平行宇宙裡的這些角色不再是主宇宙的故事,也可以說已經不再是他們自己了,比如蜘蛛俠,在主宇宙的世界裡蜘蛛俠是一名名字叫做彼得帕克的高中生,而在平行宇宙中,蜘蛛俠就變成了由彼得帕克的女友格溫來擔任,去年的九頭蛇美隊也是平行宇宙的故事。
這樣來看,漫威宇宙確實顯的有些亂雜無章,那麼應該如何最直接最簡單的理解漫威的平行宇宙概念呢?平行宇宙可以稱之為是另一個時空,這裡的超級英雄們過著主宇宙完全不同的生活,反派難說在這裡會變成英雄,同樣英雄也會作為反派而存在,還會有很多編輯們對於英雄的另一種的猜想也會將故事安排在平行宇宙裡,這樣即使有些讓人大跌眼鏡的故事設計也看起來比較合理了,畢竟是平行宇宙嘛,無論怎麼解釋都是正常。
最直觀的理解,在漫威宇宙裡存在著無數個平行宇宙,每個平行宇宙又有自己的故事,雖然蜘蛛俠是蜘蛛俠,但其根本性質以及與主宇宙完全不同了,就好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你是一個整日日復一日必須學習的學生,而在某個平行宇宙中,同樣年齡的你,現在以及是一個在漫威工作的漫畫家了,而在漫威漫畫裡也一樣,同樣是蜘蛛俠這個角色,但故事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對於漫威平行宇宙的故事不必太較真去看,就當作是官方腦洞來看就可以了,不過有時,主宇宙的超級英雄們為了解決問題也會穿越到平行宇宙去尋找幫手,他們之間既是相互貫通又是相互獨立,但平行宇宙的故事是不會影響到主宇宙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