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朝後期的進步思想家。他二十六歲中舉人,曾在雲南姚安府做過知府。從五十四歲起,他就辭官不做,過著獨居講學的生活。他的藏書出版與否,大概與其叛逆性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有關。
明中葉以後,明王朝的統治曰益腐敗不堪,社會矛盾進一步複雜尖銳,全國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明王朝為了維護其統治,大力推行程、朱理學,八股文考試製度也日益成熟、定型;在文學上,先後出現了“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徐禎卿、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和“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等)的復古運動,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思想,嚴重地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李贄對程朱理學和一切偽道學,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揭露那些“陽為道學(理學),陰為富貴"的道學家為偽君子,認為他們“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天下無一人不生知",“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統治的等級制度。他持有與傳統文學思想根本不同的見解,認為“天下之至文",絕不在於字句、結構等形式上的追求,提出了“童心說",認為文學只有真假問題,不得以時勢先後論優劣。他的這些言論,都是對當時八股文和“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主義的衝擊。
由於李贄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政治的黑暗,不斷遭到統治者的迫害。如他的《焚書》發表後,因揭露了耿定問的偽道學,就被耿說成是淫僧異道被趕走。李贄七十六歲時,被明王朝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下獄,迫害致死。
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朝後期的進步思想家。他二十六歲中舉人,曾在雲南姚安府做過知府。從五十四歲起,他就辭官不做,過著獨居講學的生活。他的藏書出版與否,大概與其叛逆性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有關。
明中葉以後,明王朝的統治曰益腐敗不堪,社會矛盾進一步複雜尖銳,全國各地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明王朝為了維護其統治,大力推行程、朱理學,八股文考試製度也日益成熟、定型;在文學上,先後出現了“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徐禎卿、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和“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等)的復古運動,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思想,嚴重地阻礙了社會文化的發展。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李贄對程朱理學和一切偽道學,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揭露那些“陽為道學(理學),陰為富貴"的道學家為偽君子,認為他們“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天下無一人不生知",“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統治的等級制度。他持有與傳統文學思想根本不同的見解,認為“天下之至文",絕不在於字句、結構等形式上的追求,提出了“童心說",認為文學只有真假問題,不得以時勢先後論優劣。他的這些言論,都是對當時八股文和“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主義的衝擊。
由於李贄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政治的黑暗,不斷遭到統治者的迫害。如他的《焚書》發表後,因揭露了耿定問的偽道學,就被耿說成是淫僧異道被趕走。李贄七十六歲時,被明王朝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下獄,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