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外紅左任

    中央軍第一,奉系第二,西北軍第三,晉綏軍第四,直系第五,桂系第六,宛系最末。

    中央軍雖然有正統之名,但是難脫軍閥的特點,實力上,正規軍事教育,正規徵兵體系,自然第一,奉系,多敗少勝,但都是對外出擊,主動權一直在奉系手上,

  • 2 # 大霖論歷史

    籠統地講,民國軍閥割據應該是從1912年袁世凱當選大總統開始直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時止,一共16年;具體來講那就是從1916年袁世凱死後、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擔任總理開始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止,共12年。

    說到排名,這要看彼此所掌控的地盤大小和在全國的影響力如何。

    排名前四位的應該是袁世凱的北洋系、段祺瑞的皖系、馮國璋的直系、張作霖的奉系,因為這四大軍閥曾經掌控過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北京政府。

    第一、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系軍閥,後來的皖系軍閥、直係軍閥都是出自其門下。

    袁世凱主政時間是1912年至1916年共4年,在此期間中國雖然也是大小軍閥林立,但是沒人敢隨便問鼎國柄,期間雖然有革命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戰爭和西南軍閥挑起的護國戰爭,但無一例外的都沒能成功。

    第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援下控制皖、浙、魯、閩、陝等省,執政四年(1916年——1920年)。

    代表性戰役:收復外蒙古之戰、直皖大戰。

    第三、以馮國璋、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在美國、英國等帝國主義支援下控制蘇、贛、湘、鄂、直隸等省。

    代表性戰役:直皖大戰、兩次直奉大戰、汀泗橋戰役、賀勝橋之戰。

    第四、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為首的奉系軍閥。

    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援下控制黑龍江、奉天、熱河、遼寧等4省。

    代表性戰役:兩次直奉大戰、對抗國民政府北伐之戰、中原大戰、江橋之戰、熱河之戰

    說完四大軍閥再說說4個小軍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唐繼堯和龍云為首的滇系軍閥、陸榮廷和李宗仁為首的桂系軍閥、劉文輝和劉湘為首的川系軍閥。

    排名:

    第一、桂系軍閥

    兩代掌門人:陸榮廷和李宗仁

    控制廣西甚至一度包括了廣東,甚至還問鼎全國大權。

    代表性戰役: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之戰、中原大戰、臺兒莊之戰、廣西戰役。

    第二、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

    控制山西、綏遠兩省。

    代表性戰役:涿州之戰、中原大戰、太原會戰、五原之戰、解放山西之戰。

    第三、以劉湘、劉文輝為首的川系軍閥

    控制四川、西康兩省

    代表性戰役:二劉大戰、大渡河之戰。

    第四、以唐繼堯、龍云為首的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最早的創始人應該是蔡鍔,但是蔡鍔一生致力於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因此不能被冠以軍閥。

    主要控制雲南、貴州兩省。

    代表性戰役:1925年滇桂之戰、臺兒莊之戰。

  • 3 # 劉永帥

    這個真不好排名,前期皖系強,中期直系橫掃中原,後期奉系所向披靡。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總理的身份獨霸中央政府。剋扣直系編制和軍餉,讓曹錕去打廣州新政府,聽取徐樹錚的武力一統。一戰結束後皖系除了浙江等地的旁系軍隊,還有徐樹錚在外蒙古編練的邊防軍三十個團。這是段祺瑞時代,後來老段操之過急想依靠直系去剿滅南方革命軍。結果直奉聯手將皖軍打敗段祺瑞下野。緊接著是直系時代得來臨,曹錕,吳佩孚,孫傳芳佔據北京控制中央政府,吳佩孚佔據洛陽等地聘請崗村寧次幫自己練兵,孫傳芳控制福建一代自封華南五省聯軍總司令。這一時期簡稱吳佩孚時代吧,當時美國時代週刊還報道了吳佩孚並認為他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軍閥。打敗段祺瑞後直奉兩家分贓不均導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大敗了。張作霖回到東北後開始辦軍事講堂,買工廠買武器臥薪嚐膽。第二次直奉戰爭的爆發標誌著奉軍崛起,吳佩孚大敗。沒過多久十萬學生軍開始北伐。

  • 4 # 史不知味

    清朝垮臺之後,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總統,又以手中兵權“挾持”天下,各省系聽於北洋政府。

    可是,袁世凱一死,北洋系陷入了分裂狀態,中國也因此陷入了軍閥割據、混戰的混亂局面。

    倘若當時段祺瑞、馮國璋二人能夠精誠合作的話,北洋系不僅能夠免於分裂,或許還能夠繼續維持袁世凱時期的統一狀態。

    只可惜,段祺瑞和黎元洪鬧得太厲害,“府院之爭”也燒到了馮國璋的屁股上,這把火之所以能夠燒到馮國璋的屁股,除了馮國璋確實有覬覦北洋政府頭把交椅之心外,黎元洪也卻有幾分手段。

    黎元洪起於清軍將領,在派系上可以說既不北,也不南,可又沒有實力自成一派,所以處境一直很尷尬。

    只不過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在各方的妥協之下坐上了總統的寶座,他卻不甘被人當成一尊佛給供起來,這才藉著是否向德國宣戰之機挑起了“府院之爭”,並順手將國會和馮國璋給拉下了水,這才讓皖、直二系撕破臉皮,陷入了分裂。

    張作霖又在東北異軍突起,隨後也自成一系。

    如此一來,北洋系在袁世凱死後貶分成了三系,即皖系、直系和奉系。

    從1912年到1928年這16年的時間,則可以分為四段,1912年至1916年為袁世凱主政時期,1916年到1920年則為皖系段祺瑞執政,1920年至1924年則為直系曹錕、吳佩孚,1924年至1928年則張作霖。

    袁世凱一死,雖有黎元洪當了總統,段祺瑞屈居國務總理一職,然而因為段祺瑞手中有槍,所以黎元洪只是一個空殼而已。

    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引起了直、奉以及南方的不滿,段氏遂陷入天下共討之局勢,隨後於1920年打起了“直皖戰爭”,以段祺瑞敗北辭職而宣告結束,由此北洋政府從皖系軍閥的手中落到了直係軍閥手中。

    曹、吳入主北京政府之後,因利益分配不均所致,奉系張作霖於1922年打向了直系,稱為“第一次直奉戰爭”。

    不過,張作霖輸了,所以乖乖跑回了東北發展了兩年,隨後於1924年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此時直系兵驕,奉系兵鋒正盛,又有“馮倒戈”在背後給吳佩孚捅刀,所以張作霖打贏了。

    馮倒戈雖有心主政北京,然而實力不允許,後被張作霖打得把腿跑到了蘇聯。

    吳佩孚雖輸掉了第二次直奉戰爭,但並沒有徹底被打垮,而是蟄伏於鄂省之內,等待東山再起之日。

    直系除了吳佩孚之外,還有孫傳芳盤踞於東南一帶,一度控扼浙、閩、蘇、皖、贛五省,亦是一時之梟雄。

    晉系則有閻錫山這位民國“政壇不倒翁”割據,埋頭髮展,後懸青天白日旗,入了國民政府的局。

    北有皖、直、奉三系以及馮、閻二系,南有幾系呢?

    先說說桂系和粵系,當時廣東為桂系所佔,行“以粵養桂”之策,粵系之人自然不服,所以鼓吹“粵人治粵”,隨後孫中山聯絡陳炯明、許崇智等粵系軍閥以及西南一帶的軍閥一起回粵驅逐桂軍。

    這也即是1920年之粵桂戰爭,粵系不僅成功驅逐了桂系,陳炯明還一路打到了南寧,控制了廣西,陸榮廷也被逼得出走安南。

    但是,此時廣東也成了“一鍋粥”,除了粵系之外,還有湘系、贛系、滇系等軍,廣東局面仍然沒能得到收拾。

    1922年陳炯明和孫先生鬧翻,隨後有了“炮轟總統府”的一幕,不過孫先生在1923年捲土回粵,打垮了陳炯明,從而又控制了廣州軍政府。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則趁著粵、桂二系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暗中發展自身,隨後組成“定桂討賊聯軍”討伐陸榮廷和沈鴻英,於1925年控制了廣西,成為了新桂系三巨頭,後黃氏離桂,桂系則全由“李白”作主。

    湖南原為譚延闓所據,後於1920年被趙恆錫驅逐,趙恆錫則在1926年被唐生智趕下臺。

    貴州先有劉顯世,後有彭漢章。

    四川自蔡鍔因病離川渡日之後,陷入軍閥混戰時期,後有劉湘掌川省之軍政。

    雲南先有唐繼堯,後有龍雲。

    後來,北伐一役,各系地盤通通收歸國府,雖有“李白”、張學良、閻錫山、龍雲、劉湘、西北諸馬乃至盛世才等人仍坐山為王,但至少也開始逐漸聽從國民政府的命令了。

    隨著蔣手裡的軍權不斷增強,國民政府對地方軍閥的控制力也在逐漸增強,所以西安事變之後,張、楊二人也得乖乖由蔣處置。

    後來之龍雲,在1945年之後也同樣被蔣解除了兵權。

    1949年之後,軍閥之亂始停。

  • 5 # 我的花城

    回答這個問題的唯一標準就是看那個軍閥佔據了最大的地盤,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其他的所有說辭都不能令人信服。這樣說起來只有兩個_奉系和直系,而直系沒有奉系活的久,所以說奉系最厲害!

  • 6 # 姚生42

    桂軍為什麼戰鬥力強?其實沒什麼神秘,李宗仁先生在其回憶錄裡面解析了廣西兵為什麼能打,他說,廣西由於山多林密地瘠民貧,官府往往鞭長莫及,故民間多土匪,很多人忙時務農,閒時為匪或者為民團防匪,故很多青壯具備不錯的軍事素質,進了軍隊稍作思想軍事訓練,就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還有關鍵的一條是那時(不是現在)的桂軍,擁有像李.白這樣的名將,他們無論在政治軍事甚至經濟上都很有一套,例如在廣西首先執行“戰士田”制度(他們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相信耕者有其田),國民革命軍正式軍人無田者在其家鄉可以分得一定的田地,當然因為戰爭沒有得到普遍深入的執行,不過這顯然也大大提高了普通士兵的戰鬥意志吧!

    創建於2017.11.6編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春江和郭士強再聚CBA總決賽,哪些看點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