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7385638929

    我來從詞源的角度答一發吧。

    最早的詞是pot,出現在公元12世紀,指用土燒製的容器,現在多指茶壺或者咖啡壺。pot加er, potter,陶匠。我和鬼佬吹牛逼的時候特喜歡說I am a potter。感覺自己頭頂閃爍著工匠精神,以及,魔法光環。魔法你知道的,Harry Potter,harry意思是騷擾,potter是陶匠,那麼哈里波特的中文名應該叫陶騷。還有另一個著名的童話角色,彼得兔,作者也姓陶,Beatrix Potter。

    古希臘陶罐

    陶在中國也是姓,並非源於職業。陶姓起源於堯帝,《禹貢》說:“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陶本義為兩座小山,《說文》:“陶,再成丘也”,有兩個音,逃和堯,比如山西平遙,舊時寫作平陶。再比如《千字文》中,“推位讓國,有虞陶唐”,這裡的陶就讀作堯。那麼陶是如何發展出陶器的意思呢?

    上古時稱陶為瓦,許慎說“瓦,土器已燒之總名”。用以盛放酒水的瓦為缶,許多器皿是缶傍的,比如罌、缽、罍、罐。《詩經》有“坎其擊缶,宛丘之道”一句,意為敲缶唱歌,《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缶是象形字,上面的午意為杵,下面的凵是有口器皿,指用木棍製作陶坯。做好的陶坯要放到土穴裡點火裡燒,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象形字,窯。《說文》:“窯,燒瓦灶也。”清段玉裁認為,匋與窯都是缶傍,而且同音,是異體字。後來匋加上耳刀,表示匋器,就是陶,讀音也變成了逃。瓷從陶演化而來,在漢代成熟,這時出現了瓷字,形聲字,從瓦,音次。《玉篇》:“瓷,陶之至堅者”。

    早期外銷青花,歐洲人稱之為克拉克瓷

    Potter做的東西就是pottery,陶器的總稱。瓷器傳到歐洲後,人們不相信這種堅硬光亮的東西來自泥土,一度堅信瓷是用某種大貝殼雕刻而成,何以至此?容我抄一段《馬可波羅遊記》:“在那個省有一個城市叫景德鎮,生產世界上最美麗的杯子。這些杯子都是瓷的,除了那個城市之外,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生產這種杯子”。

    馬可波羅說瓷器用的是義大利語porcellana,寶貝的意思。不是寶貝兒,是寶貝,許多古文明都有用貝殼做貨幣的階段,包括中國和古代義大利,用的都是這種東西。馬可波羅用寶貝稱呼瓷器,大概取其光澤堅硬和珍貴之意。雖然他並沒有到過中國,但杜撰的遊記確實在歐洲流傳甚廣,porcellana也就成了瓷器之名。文藝復興時期,porcellana傳入英語和法語,都寫作 porcelain。

    梅第奇軟質瓷,16世紀

    貝殼制瓷的流言破滅後,歐洲人開始嘗試燒製瓷器。最早的一批1575年出現在佛羅倫薩,模仿中國青花瓷,因為受著名的梅第奇家族贊助,故稱Medici porcelain,梅第奇瓷。這種瓷器徒有其表,光澤度、透明度、白度都不如中國瓷器,最嚴重的問題是軟,容易磨損。為了區別堅硬的中國瓷,歐洲人稱自己做的瓷器為soft-paste porcelain,軟質瓷。中國瓷叫hard-paste porcelain,硬質瓷。直到1710年,德國的梅森瓷廠才生產出歐洲的第一批硬質瓷。

    中國的青花瓷在明代登陸歐洲,龍泉窯系的青瓷應該更早傳入。歐洲人稱青瓷為celadon,雪拉同。國內常見的說法是,一個叫Honore 的法華人,寫了部叫LAstree的小說,後來被改成歌劇,一度萬人空巷,主角Celadon是一個牧羊人,身著淺綠色長袍。歐洲人第一次見到龍泉青瓷,覺得顏色很像celadon的長袍,故而命名。問題是歌劇是1768年首演的,當時已經是清代了,而龍泉瓷曾經大量出口,最晚在元代就到歐洲了,時間對不上。

    大英博物館中的龍泉青瓷

    還有另外兩種解釋,一是說celadon出自梵語,綠色石頭的意思。中國瓷器好像從未賣到印度,用梵語命名青瓷,而且傳到了歐洲,風牛馬不相及。第三種說法,celadon是 Saladin 的誤寫。Saladin就是薩拉丁,阿拉伯戰神,《天國王朝》裡痛扁精靈王子的就是這哥們。薩拉丁曾送給敘利亞蘇丹40件龍泉青瓷,敘利亞人不知為何物,便以Saladin之名稱呼。那是1171年的事,當時正好是南宋,時間對上了。而且宋元時銷往歐洲的瓷器多由阿拉伯商隊運輸,celadon一詞便隨之傳入歐洲,我覺得這種解釋最可信。

    骨瓷罐,英國斯波德瓷廠,1802年

    骨瓷是英華人在在十八世紀末發明的,因為原料中含有40%左右的牛骨粉,故名bone china,或者fine bone china。英語china有瓷器的意思,其實這個意項很少用,基本只出現在bone china上。古代歐洲人稱中國為sino、sina、sin等等,來自波斯語,秦的意思。葡萄牙人最早將sina寫成china,1555年傳入英語。China起初只用於稱呼中國,到1579年才出現瓷器之意,1634年出現了chinaware一詞,也是指瓷器,大概用於避免歧義。中國古名窯瓷器,英語也用ware,比如汝窯叫Gu ware,哥窯叫Ge ware。

    Earthenware是十五世紀出現的詞彙,陶器之意。pottery雖然也是陶,有時還可以指瓷, earthenware則是嚴格的陶器,特指燒成溫度在1200以下的、胎質疏鬆並且吸水的物質。磚瓦、花盆等等,都算earthenware。茶具咖啡具一類的日用陶瓷不能叫earthenware,而叫tableware。

    兵馬俑叫 terracotta warrior and horse 簡稱 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是拉丁語的陶器,terra是火燒,cotta是泥土。這個構詞法很像古漢語的埏埴(shān zhí),埏是揉,埴是土,陶器之意,《老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terracotta十六世紀出現在英語裡,有兩種意思,一是指陶質的雕像,比如中國的兵馬俑。二指紅陶,最原始的陶器,燒製時坯中的鐵元素被充分氧化,外觀呈鐵鏽色。

    Stoneware,炻器。晚明到初清,中國戰亂頻頻,許多窯口停工,一些歐洲商人便把瓷器訂單甩給日本。日本一時沒有那麼大的產能,便降低標準,生產出一種介於瓷和陶之間的東西應付歐洲人。日本稱之為炻器,炻是日本漢字,1683年,英華人翻譯成stoneware。

    英國碧玉細炻器,1981年

    炻器的主要工藝特點是,燒成溫度低於瓷,高於陶。一些中國古代名窯的瓷器,比如汝窯建窯宜興紫砂,嚴格說都是炻器。炻器雖然不如瓷器漂亮,但便宜,現在大部分餐具瓷磚衛浴什麼的,都是炻器。做一個簡單區分,瓷,不吸水,半透明;炻器,不吸水,不透明,陶器,吸水,不透明。

    最晚出現的詞最大,大到讓人覺得虛無。ceramics,指所有非金屬的、無機的、固體人造物。詞源為希臘語陶器keramikos,1850年首次出現在英語中。ceramics囊括了上文中的所有單詞,除了我們日用的瓶瓶罐罐,工業上的隔熱瓦、瓷刀、瓷軸承、水泥、玻璃等等,都算ceramics,這個用法應該對應漢語中的“矽酸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經常說的紅顏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