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勳、品、階
爵、勳、品、階表示職官的等級。
爵一般稱爵位,是表示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的一種尊號,多根據血緣親疏或功勞大小來授給,長期不變,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世襲。
西周的爵位有諸侯、大夫、士三級。
戰國時期各國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執圭是楚國特殊的爵稱。戰國時的爵稱大都與官職分開,有的只有爵稱而無官職。
漢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魏晉以後,歷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為號。王有親王、嗣王、郡王之分。親王只分給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嗣王指親王嫡子繼承者,郡王次親王一等。
漢時,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唐代諸王之女稱郡主。清代皇后生女稱固倫公主,妃嬪生女稱和碩公主,皇族女兒稱格格,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即郡主。公主的丈夫,魏晉以後皆加駙馬稱號,清代則稱額駙。
勳通稱勳官,是為獎賞有功人員而定的稱號。其制始於北周,本以獎勵作戰有功的戰士,後漸及朝官。到唐時定製,共有十二轉,轉多為貴,受勳者即稱勳官。
明代有文勳十級,武勳十二級。
清代勳官合併於爵位。
品是指官的等級。
西周時官有九命之別,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漢代以祿秩的多少來表示官的等級,如萬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級別。每一種官職都有固定的俸祿級別,所以有時以俸祿級別指官職,如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二千石遂為郡守的通稱。
魏晉開始,官分九品,以一品為高。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稱為流內,不入九品的稱為流外。流外也有品級,用以安排胥吏,明清則總稱為不入流。
階即階官,又稱散官,宋朝稱寄祿官,是表示官員實際等級的階位和稱號。
有些官稱並無實際職務,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舊臣或有一定勳勞的人,只作為領取俸祿和享受某種禮遇的依據,而不負實際責任,這樣的官叫做散官。
爵、勳、品、階
爵、勳、品、階表示職官的等級。
爵一般稱爵位,是表示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的一種尊號,多根據血緣親疏或功勞大小來授給,長期不變,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世襲。
西周的爵位有諸侯、大夫、士三級。
戰國時期各國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執圭是楚國特殊的爵稱。戰國時的爵稱大都與官職分開,有的只有爵稱而無官職。
漢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魏晉以後,歷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為號。王有親王、嗣王、郡王之分。親王只分給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嗣王指親王嫡子繼承者,郡王次親王一等。
漢時,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唐代諸王之女稱郡主。清代皇后生女稱固倫公主,妃嬪生女稱和碩公主,皇族女兒稱格格,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即郡主。公主的丈夫,魏晉以後皆加駙馬稱號,清代則稱額駙。
勳通稱勳官,是為獎賞有功人員而定的稱號。其制始於北周,本以獎勵作戰有功的戰士,後漸及朝官。到唐時定製,共有十二轉,轉多為貴,受勳者即稱勳官。
明代有文勳十級,武勳十二級。
清代勳官合併於爵位。
品是指官的等級。
西周時官有九命之別,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漢代以祿秩的多少來表示官的等級,如萬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級別。每一種官職都有固定的俸祿級別,所以有時以俸祿級別指官職,如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二千石遂為郡守的通稱。
魏晉開始,官分九品,以一品為高。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稱為流內,不入九品的稱為流外。流外也有品級,用以安排胥吏,明清則總稱為不入流。
階即階官,又稱散官,宋朝稱寄祿官,是表示官員實際等級的階位和稱號。
有些官稱並無實際職務,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舊臣或有一定勳勞的人,只作為領取俸祿和享受某種禮遇的依據,而不負實際責任,這樣的官叫做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