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志武
-
2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二十四節氣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是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透過反覆摸索實踐總結出來的,凝聚了華人的智慧也包含了華人的處世經驗和人生哲學。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的話題是說不完的,相傳四千年前,羲仲受堯帝派遣,來到文登界石鎮暘裡村一代,經過大量的調研分析,根據晝夜相平、黃昏時鳥星見於南方的天象,確定了春分的時間,為四季的確定和二十四節氣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每一個節氣都有許多的民間傳說故事,每一個節氣也都有不同的民俗風情。立春,俗稱“打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立春日,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驚蟄,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春分,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滿,華南地區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民諺,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有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夏至,夏至日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立秋,周代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處暑,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按中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五千年的中國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二十四節氣婉如一顆耀眼明珠發出璀璨奪目之光。
-
3 # 哈密瓜的vlog
首先我們的瞭解什麼是二十四氣節,都有哪些。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立春 西園梅放立春先
雨水 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 清明時放風箏誤
穀雨 穀雨西廂好養蠶
穀雨 穀雨西廂好養蠶
立夏 牡丹立夏花零落
小滿 玉簪小滿布庭前
芒種 隔溪芒種在漁家
夏至 農家同耘夏至間。
二十四氣節諺語
我來答
蕭雯靜
LV.4 2016-12-02
立春 西園梅放立春先
雨水 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 驚蟄初交河躍鯉
春分 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 清明時放風箏誤
穀雨 穀雨西廂好養蠶
穀雨 穀雨西廂好養蠶
立夏 牡丹立夏花零落
小滿 玉簪小滿布庭前
芒種 隔溪芒種在漁家
夏至 農家同耘夏至間
又有: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當然是春天,應為春天是希望的,開始的。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在春天播下種子也是希望的種子。
-
4 # 樹德漢碩
二十四節氣個個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二十四節氣分配於一年十二月,一月一節一氣,反映四季變化,氣候變化,冷暖下同,降水,物候等。如“四立”和“二分二至”是反映四季變化轉換的,小暑大暑,小寒大寒是反映氣候冷暖寒熱的,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驚蟄清明,小滿忙種是反映物候的。這些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如節氣之首,立春,可說的就多,無春雙春就年年有說,春前春後宜忌也有說不盡的話題。
就說即將到來的一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吧,也有說不盡的話題。歲末大寒,孕育又一個輪迴,難道無話可說?大寒氣象特點,農事注意就有許多可說的。大寒內的節日,如小年夜祭灶,就可延展許多話題。大寒民俗,各地族不同,也各有各說法。大寒近除夕接新年,也有說不盡扯不完的話題。大寒冷暖,下不下雪,也有許多說法,民間有許多宜忌。大寒時節如何飲食養生保健也是大有說頭的。
如“四立”,“二分二至”這些特別重要節氣,可說可扯的話題就更多,從古到今,誰曾斷過,不是年年都在說,都在扯不完麼?雖然許多是廢話,但常常廢而不廢。
-
5 # 大夫覺成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在過去沒有科學測算的原始狀態,也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運轉的,都以為大地是中心,天上還有一個神界,太陽圍著地球升起降落,在這種條件下,古人能根據太陽與地球之間旋轉產生的季節變化,總結出準確的二十四節氣,實屬不易,令人讚歎。
二十四節氣,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也就是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季節變化的不同,而分別起了24個相對應的名字,也就有了二十四節氣。地球圍著太陽旋轉一週是360°,每個節氣就有15°,基本是15天。陰曆一年基本是360天。24個節氣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節氣。上半年基本是6日,21日交變節氣,下半年基本是8日和23日交變節氣,準確時間略有出入。
二十四節氣如下: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直到現在,人們還根據二十四節氣進行農業活動,十分準確,錯過了節氣,會影響農業生產,是關係到吃飯的大事。從中也可看出中國古人總結建立的陰曆是多麼的科學,為中國的古代文明感到驕傲。
-
6 # 文化裡的中國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定氣法”劃分,即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然而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柄指向法,鬥指丁為驚蟄;定氣法,太陽到達黃經345°時為驚蟄。於公曆3月05-06日交節。“驚蟄”標誌著仲春卯月的開始。也是年的起點,日作與子時又說為一陽復始,年作與寅也就是陽曆三月的第一個月第一個節氣就是年的起始,而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春雷始響,蟄伏於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紛紛破土而出。一年十二個月,每月對應一卦,卯月(包括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是指萬物從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從地下面冒出為卯,卯也就代表著生命力,代表著生機,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所以驚蟄是節氣當中的甦醒節氣萬物而生動!其實每個節氣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在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
7 # 使用者心快活
二十四節氣中,節氣話題最多的應數立春,清明,冬至這三節氣吧。
二十四節氣各有節氣設定用途。主要便於農耕的時間掌握,氣候的變化識別,然其中講究多,故事多的當數上述三節氣。
立春,提示春天來了,萬物待發,百花待放,百蟲復甦,就要備農耕。古時有的地方官府還要組織紀念活動"打春",熱鬧非凡,人們重視這節可想而知。
清明節,氣溫暖和春雨常下,諺語常雲,清明明,穀雨淋,指清明時氣候,最好是晴天,有利於冬播作物成熟;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橫,欲知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文人墨客喜這節作詩吟對,人們最喜這時踏春,以沐春光的美好。
清明這節氣,普天下人都要給自己逝去的親人祭奠活動,其盛大性廣泛性都超其它節氣。
冬至呢,各地各不同的習俗過節,吃餃子燙火鍋,吃羊排進補,真有過節的另樣風味。
當然最隆重廣泛的當數清明節了。
-
8 # 光影書畫
我覺的是大暑,大寒。大暑最熱,大寒最冷。還有芒種,因為還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叫芒種。還有畫家以二十四節氣作畫的,知道是誰嗎?
回覆列表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歷法,一年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發展而創造的,每個節氣對應一個農令時節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它的劃分源自於天文,每個節氣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亡的位置,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0度,每隔15度有一個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左右,這樣一個月有兩個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內涵豐富,概括起來可分為三類:
一、反映季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二、反映氣候變化的,其中反映冷暖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小寒,大寒八個節氣,反映降水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
三、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春秋戰國,完善於西漢;二十四節氣在公曆的日期相對固定,人們還專門編有記憶歌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元月上旬小寒始,每個節令十五天;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
因為陽曆有閏年,最多相差一、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