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
詞目拔苗助長
發音bámiáozhùzhǎng
解釋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示例《文匯報》1989.1.18:“不少教練員~,隨意調整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近義詞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反義詞:循序漸進
典故
有一個宋華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裡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華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溼,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華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華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華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華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唸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華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裡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麼辦!”宋華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華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華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麼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華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華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提示]
“拔苗助長”是人們常用的一句成語,它的出處就是這則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它們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只能認識它,利用它,不能違背它,改變它。違反了客觀規律,光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辦事情,儘管用心是好的,但結果必然碰壁,把事情辦壞。我們都應該以宋國這個農民為戒。
[原文]
[註釋]
①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④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⑤趨——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乾枯。
譯文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裡一看,苗都死了。
拔苗助長
詞目拔苗助長
發音bámiáozhùzhǎng
解釋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示例《文匯報》1989.1.18:“不少教練員~,隨意調整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近義詞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反義詞:循序漸進
典故
有一個宋華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裡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華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溼,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華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華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華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華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唸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華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裡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麼辦!”宋華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華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華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麼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華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華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提示]
“拔苗助長”是人們常用的一句成語,它的出處就是這則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它們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只能認識它,利用它,不能違背它,改變它。違反了客觀規律,光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辦事情,儘管用心是好的,但結果必然碰壁,把事情辦壞。我們都應該以宋國這個農民為戒。
[原文]
[註釋]
①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④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⑤趨——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乾枯。
譯文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裡一看,苗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