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總共佔15分:包括了幹茶的外形是否緊結或鬆弛(包揉不足,茶葉粗老),顆粒是否肥壯、沉重或較細,輕飄(採摘鮮葉過於細嫩)。看幹茶整體的色澤,發酵充足的呈黃綠色,輕做青的茶呈綠色或翠綠色,優質茶葉葉表細看帶有白霜。發酵不均勻的呈現出花雜綠色,殺青不足呈青綠色,色澤等,不正常的發酵會產生紅筋褐紅條、褐紅點。陳茶會發暗或者枯黑,新茶顏色色澤較為新鮮,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可將幹茶分為三段,條形大、緊結度差、輕飄的茶葉浮在表面為上段茶;緊結重實、幼嫩的茶葉集中在中層為中段茶;體小的碎片和沉積在底部的茶沫稱為下段茶;中段茶多為好,精製率高。(上中下是位置分佈)香氣佔35分,包括香氣的香型、濃度、持久度。香型我們可以簡單分為四類:幽香型(這種香高雅含蓄,清幽細膩,滲透力強而持久);高香型(香氣較強,但不會太持久綿長);粗香型(與高香型類似,但香味稍粗雜),火香型(炭焙茶,深沉內斂的炭火香)在聞香的過程中,可以先聞香氣的高低、有無異味;次聞香氣的型別,有無音韻,香氣的優雅程度;再聞香氣的持久程度。以濃郁飽滿優雅持久為好,高揚純正短為一般,香淡短青澀粗老為差,有異味為劣茶。誤區:很多茶友覺得只要茶葉聞起來香就是好茶,值錢。但要準確評出鐵觀音香氣的優劣,不能以香高論英雄,香有雅俗高低、純淨雜亂之分,有些茶香氣很高,但只浮於表面,聞起來也很衝,有不舒服之感,一些很高等級的鐵觀音,香氣反而顯得清幽,但仔細聞之,會感覺高雅自然,這也是鐵觀音香氣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清”。香氣中有雜味有刺激性的茶,即使香氣再高揚,也不是好的。滋味佔35分,包括滋味的醇厚度、鮮爽度、回甘的滋潤、是否有音韻。沖泡品嚐時要先喝茶的香型:清香型濃香型,正味、消青、拖酸炭焙工藝等口感是會有區別的。然後喝茶是否順口是否帶有異雜味:澀味,湯水粗,悶濁,臭青(夏茶易粗澀,平地茶悶濁,發酵不足或不均勻)陳味(陳茶)或者儲存不佳產生的其他異味。再喝茶是否醇厚,鮮爽,音韻,需要也別注意的是,濃不代表好,淡不一定差, 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其實吧就是韻味是否飽滿,便宜的茶走的差不多都是香高味重的路子,但是越貴的茶,茶湯反而沒那麼衝,但韻味很飽滿。就好像家裡的煲的老火靚湯口感很好,飽滿鮮爽,舒服。而街邊的涮鍋水東加了那麼多味精雞精只是味道濃,對你的口感造成了更大的衝擊而已。最後透過多次沖泡喝茶可以直接感受到茶的永續性和耐泡性。湯色佔5分(參考作用):茶湯的顏色、濃度、透亮、沉澱物。看湯色佔的分數最低,是因為湯色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茶具容量,沖泡時間長短,甚至光線強弱等),所以更多是起來一個參考作用,用茶湯呈現出來的色澤,如金黃色、清黃色、淺綠色等,可以判斷茶葉做青發酵的程度。看茶湯是清澈,還是渾濁(正常出現渾濁是發酵出現問題,有小部分也是由於製作中包揉不佳產生的後果),透過湯色前後幾泡的差異變化,也可以簡單的分析茶葉的耐泡度。葉底佔10分:葉底的餘香、發酵程度,勻整度、純度。葉底可以較為直觀和深入的鑑定茶葉品質,葉底有餘香說明再次沖泡仍有香氣,將沖泡後的葉底倒出,觀察葉底的色澤肥厚度,勻整度,用手摸可以辨別葉片的柔軟性。發酵以轉為黃綠色,葉片柔軟肥厚為佳,葉片色澤均勻,碎片較少。葉底雜色則是由於拼配或茶葉搖青和發酵不均衡。葉底不完整不能作為判斷鐵觀音的依據:現在鐵觀音的製作工藝以清香型為主,清香型輕發酵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清湯綠水,而非傳統的金黃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做茶時要將茶青邊緣的紅邊去掉,人為造成葉面的破損,所以葉子邊緣破碎是鐵觀音正常製作工序產生的結果,並非質量不佳。
外形總共佔15分:包括了幹茶的外形是否緊結或鬆弛(包揉不足,茶葉粗老),顆粒是否肥壯、沉重或較細,輕飄(採摘鮮葉過於細嫩)。看幹茶整體的色澤,發酵充足的呈黃綠色,輕做青的茶呈綠色或翠綠色,優質茶葉葉表細看帶有白霜。發酵不均勻的呈現出花雜綠色,殺青不足呈青綠色,色澤等,不正常的發酵會產生紅筋褐紅條、褐紅點。陳茶會發暗或者枯黑,新茶顏色色澤較為新鮮,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可將幹茶分為三段,條形大、緊結度差、輕飄的茶葉浮在表面為上段茶;緊結重實、幼嫩的茶葉集中在中層為中段茶;體小的碎片和沉積在底部的茶沫稱為下段茶;中段茶多為好,精製率高。(上中下是位置分佈)香氣佔35分,包括香氣的香型、濃度、持久度。香型我們可以簡單分為四類:幽香型(這種香高雅含蓄,清幽細膩,滲透力強而持久);高香型(香氣較強,但不會太持久綿長);粗香型(與高香型類似,但香味稍粗雜),火香型(炭焙茶,深沉內斂的炭火香)在聞香的過程中,可以先聞香氣的高低、有無異味;次聞香氣的型別,有無音韻,香氣的優雅程度;再聞香氣的持久程度。以濃郁飽滿優雅持久為好,高揚純正短為一般,香淡短青澀粗老為差,有異味為劣茶。誤區:很多茶友覺得只要茶葉聞起來香就是好茶,值錢。但要準確評出鐵觀音香氣的優劣,不能以香高論英雄,香有雅俗高低、純淨雜亂之分,有些茶香氣很高,但只浮於表面,聞起來也很衝,有不舒服之感,一些很高等級的鐵觀音,香氣反而顯得清幽,但仔細聞之,會感覺高雅自然,這也是鐵觀音香氣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清”。香氣中有雜味有刺激性的茶,即使香氣再高揚,也不是好的。滋味佔35分,包括滋味的醇厚度、鮮爽度、回甘的滋潤、是否有音韻。沖泡品嚐時要先喝茶的香型:清香型濃香型,正味、消青、拖酸炭焙工藝等口感是會有區別的。然後喝茶是否順口是否帶有異雜味:澀味,湯水粗,悶濁,臭青(夏茶易粗澀,平地茶悶濁,發酵不足或不均勻)陳味(陳茶)或者儲存不佳產生的其他異味。再喝茶是否醇厚,鮮爽,音韻,需要也別注意的是,濃不代表好,淡不一定差, 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其實吧就是韻味是否飽滿,便宜的茶走的差不多都是香高味重的路子,但是越貴的茶,茶湯反而沒那麼衝,但韻味很飽滿。就好像家裡的煲的老火靚湯口感很好,飽滿鮮爽,舒服。而街邊的涮鍋水東加了那麼多味精雞精只是味道濃,對你的口感造成了更大的衝擊而已。最後透過多次沖泡喝茶可以直接感受到茶的永續性和耐泡性。湯色佔5分(參考作用):茶湯的顏色、濃度、透亮、沉澱物。看湯色佔的分數最低,是因為湯色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茶具容量,沖泡時間長短,甚至光線強弱等),所以更多是起來一個參考作用,用茶湯呈現出來的色澤,如金黃色、清黃色、淺綠色等,可以判斷茶葉做青發酵的程度。看茶湯是清澈,還是渾濁(正常出現渾濁是發酵出現問題,有小部分也是由於製作中包揉不佳產生的後果),透過湯色前後幾泡的差異變化,也可以簡單的分析茶葉的耐泡度。葉底佔10分:葉底的餘香、發酵程度,勻整度、純度。葉底可以較為直觀和深入的鑑定茶葉品質,葉底有餘香說明再次沖泡仍有香氣,將沖泡後的葉底倒出,觀察葉底的色澤肥厚度,勻整度,用手摸可以辨別葉片的柔軟性。發酵以轉為黃綠色,葉片柔軟肥厚為佳,葉片色澤均勻,碎片較少。葉底雜色則是由於拼配或茶葉搖青和發酵不均衡。葉底不完整不能作為判斷鐵觀音的依據:現在鐵觀音的製作工藝以清香型為主,清香型輕發酵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清湯綠水,而非傳統的金黃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做茶時要將茶青邊緣的紅邊去掉,人為造成葉面的破損,所以葉子邊緣破碎是鐵觀音正常製作工序產生的結果,並非質量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