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UTIG
-
2 # 自然285589719
漢字書寫是一程式碼,中國漢字有形有神,是活的,是動的,是變化發展的,是千變萬化的,其因宇宙和太極而來,是天字,《易經》也好,《道得經》也罷,人類要想解開其中之迷,唯有漢字,所以說漢字是登天的梯子,這就是漢字博大精深之根本原因,也是漢字書寫的真諦所在。漢字是解開《易經》與《道德經》的一把鑰匙,也就是說漢字能夠開啟宇宙之大門!
-
3 # 子衿書法
漢字書寫的真諦是什麼?
傷腦筋!最近的題目越來越專業,實話實說吧,這是學習書法不可不知,知道了也不是馬上就能讓自己的書法水平馬上得到提高。
漢字書法的真諦,就是建立漢字書寫的美學觀。知道什麼形態的字是美,是好字。怎麼才能知道漢字的形態美?傳統經典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就是美的。周代的篆籀,秦篆,漢隸,魏晉時期的鐘張羲獻,南北朝的魏碑,唐代的虞褚歐薛,顛張狂素,顏筋柳骨,宋代的蘇黃米蔡,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夔夔,明代的祝允明,唐伯虎,文徵朋,董其昌,清代的成鐵翁劉等等,他們為我們的漢字書法樹立榜樣。當然,優秀的書法家遠遠不止這些。他們只是優秀中的優秀。他們的作品,就是漢字美的典範。以他們為美,自己的書法審美觀就能建立在一個正確的起點上,引導自己學習前進的方向。
有人說,漢字的書寫已幾千年沒有改變了,人們對這些東西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應該創新,創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特色的書法形式。現代書法和書法史比較起來算不了什麼,十分的短暫。但對個人來講,六七十年甚至是人的一生。有誰創新出來象樣的東西?為什麼會創新失敗?錯誤的理解了創新的本意。
字各有形。不能為了創新而去改變字的書寫規則。一撇一捺是個人字。可以寫豐腴,可以寫勁健,可以寫舒展,可以寫妍潤……不管什麼風格形態都可以寫,卻不能把它的結構去改變。現在創新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在結構上胡改亂寫,把漢字全都弄成殘疾,缺胳膊少腿,該短的偏要寫長,正的偏要寫歪。怎麼可能讓人產生美的感受!
創新,是讓人產生新意。我們人類的體態幾萬年都是這個樣,誰都知道美女俊男是什麼樣。有誰會覺得美女俊男的樣子要改變一下,眼睛要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嘴巴要長在臉的一側,最好右側偏上一點……現在某些人寫字就是這麼任意胡為。以醜為美。
所以說,漢字的書寫,不是筆法有多神奇,而是對漢字的美學觀念。有了正確的審美觀,精妙的筆法才能有施展的方向。
-
4 # 抱庸詩書
在漢字書寫尚未上升到書法高度,成為雅而美之前,漢字書寫的真諦是記載資訊,是文化傳播、文明開化的工具手段。但一經成升格為書法藝術,內涵就一下子豐富了。
冠以書法之名的漢字書寫,其真諦就是書寫藝術或技藝,蘊含書者書寫的法度、技巧、習慣和風格,是技法、水平、審美、個性的綜合詮釋,是情感、思維、文化、情懷的綜合表達。
書寫真諦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涵。一是透過筆墨等書寫工具,以主觀思維表達主客觀事物,是資訊儲存和傳播交流的工具橋樑。二是以書寫的行為方式來探索和實踐書法美學,是在法度、技巧、審美、目標多重指導下的書寫動作。三是固有書寫能力的客觀釋放。
漢字說到底就是線條的藝術,因此狹義上漢字書寫的真諦,亦即書法的真諦――以筆法、墨法、構法、章法等為度衡之下的線條藝術的抽象之美。
抱庸妄談了。
-
5 # 狂喜淡墨a
漢子書寫的真諦是是什麼?
數千年書法藝術以審美形式傳播著風雅精神,涵養中華民族的藝格、人格。沃灌奔騰不息的中國精神,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獨特性。
中國古代社會,士人因為有文化,有名望,有社會地位,其品質有三,其一風骨,其二風雅,其三風流。
風骨是指士人有剛健氣質,和耿介性格,風流是指其出眾才華,和不拘於世俗的放逸灑脫,風雅則指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給人留下精神的享受與暖意。
由此聯想書法藝術的真諦,即以書之形式的風雅而展示給大家。
書法現顯的風雅,內聚為風骨,外放為風流。兩者構成風雅可達至的精神邊界。
那麼如何透過書法藝術景觀來實現這種風雅,展示出書法的真諦?
書法藝術不需要矯情不需要矯飾,外表的華麗,不代表真正的美的內涵。質樸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劉煕載《藝概》雲: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也。
書寫的過程表現出的是墨韻,實質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流露。體現書者之風雅,或許是風骨,是風流。
因此創作一幅成功書法作品,有一種無比喜悅之情,讓人興奮,更有痛快。因為所表達的是人的風雅。
最後以唐代詩人李白的一句詩做為結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以平淡外貌,寄至味於淡泊。追求人之風雅。
-
6 # 翰墨書道
漢字書寫的真諦其實非常簡單,主要有三:一是使用。作為語言記錄的符號供我們記錄資訊和更持久廣泛傳播資訊。使用是漢語言文字做出的本意以人們容易認知或識別的符號記錄,傳播資訊並在實用過程中不斷昇華和豐富的發展演變,以致形成我們現代的表達語言的文字。
二是在使用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一方面和文字有關,以文字為載體,一方面也具有文字以外的美學的意義,也就是藝術,書法藝術。它的審美主要就是書寫水平的造詣如何來絕對,包括點畫線條空間,墨色氣韻格調以及技法和書法家的修養,甚至超越了文字的實用功能以線與空間形質的構成形成一種書法藝術審美形式。
三是透過書寫的過程,提升書寫者自身的品格。透過臨摹學習傳統經典書法和創作具有時代特色作品的過程中提升作者的綜合文化內涵。因此,書法作為藝術即是美學上的藝術,也是哲學上的範疇,是哲學和美學思想上真善美的藝術化的具體體現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書法能夠修身養性的原因之一。所以書法也具有了“以書寫漢字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並且是一種陶冶情性的一種手段。它可以透過書寫臨摹實踐來抒發和調節作者的情感,提高個人的品德素養,探索和理解人生的的意義,故書法也被稱之為“書道”。書法也成為美育教育的一個種類。沈尹默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的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具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
7 # 丁玉勳
我贊成俊男美女的觀點!五官端正,有骨有筋,肌膚白皙,或強健有力,或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美若天仙等等給人以美的享受。
-
8 # 神韻軒書法
中國書法不能脫離漢字,漢字書法的真諦是什麼呢?
書法的真諦是表現審美意識,傳播國學文化思想。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于右任(1879一1964),陝西三原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教育家。
于右任草書《正氣歌》線條遒勁凝重,圓渾蒼厚,痛快雄肆。他的個性剛烈、正直、正氣凜然。透過書寫的書法作品意境展現出來。通篇作品氣勢磅礴,飄蕩著一股浩然正氣。一種高尚的道德精神。
這和國學文化中的一些審美思想是一致的。書法作品的意境和文天祥詩詞意境相融合,渾然天成。
-
9 # 翰墨今香
我認為漢字書寫的真諦是在自然書寫狀態下,透過文字內容、書法形式來表現、傳達、抒發作者的情感。它是一種媒介,透過它來使我們和書家達成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它與音樂、舞蹈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記得第一次聽現場演唱會是韓紅的,隨著音樂響起,韓紅的歌聲傳來,突然一瞬間有一種汗毛都豎立的感覺,很奇妙的感覺。特別是她唱天路,唱到最高潮處時,人的情緒真的是不自然地被帶動了起來,我平時還屬於一個很冷靜的人,還有這種感覺,何況其他人。
還有一次聽譚維維的現場唱歌,當歌聲響起來的時候也是有一種毛孔炸開的感覺,那種感覺真的是很奇妙。
去年底寫一篇關於顏真卿《祭侄文稿》送日本展覽的文章時,再次去審視這幅流傳千古的作品時,竟然隱約給了我上面的那種感覺。要知道我之前是不喜歡顏真卿的行書的,覺得寫的太難看了,這主要還是我的審美力不夠。而透過學習書法史之後,瞭解了《祭侄文稿》的相關背景之後,再去欣賞這幅作品時,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我還是在電腦裡,看著高畫質版的《祭侄文稿》,一邊閱讀他的文章內容,一邊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看到“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時候,突然也有了一種汗毛孔炸開的感覺,彷彿看到了千年之前那充滿硝煙的戰場。看到最後的時候,彷彿看到了顏真卿老淚縱橫,悲痛萬分的情景。
顏真卿對親人的思念,對賊臣的痛恨,親人逝去的悲憤,這種情感透過一幅作品流傳了千年。使得我們後人透過一幅書法作品能與千年之前的顏真卿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在想,如果能現場看到真跡,恐怕給到我的震撼會更加的強烈。
同樣的我們在欣賞《蘭亭序》的時候,則能帶給我們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曲水流觴”透過這些文字的內容,可以幫我們勾畫出現場的畫面,透過書家秀媚的書風,能感受到王羲之的那份瀟灑、飄逸。與《祭侄文稿》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種情緒的共鳴。
而當代的書法,在盲目創新的思潮下,離書法的真諦越來越遠了,徒又形式上的視覺衝擊,文字內容與形式脫離,書家與欣賞者也很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回覆列表
漢字書寫的真諦,簡言之,時中,純象,原發豐富的構意能力。
漢字書法的美感生成於其本身的內結構,絕非描摹成形而已。筆端水墨,充滿了內在的動態造勢和時機化的能力。蔡邕的《九勢》講:"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讓毛筆藏頭護尾,含筆鋒於點劃書寫之內,委曲轉折,則所書之點劃,有"力在其中"。就像衛夫人《筆陣圖》所言,每書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每書一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每寫一豎,如"萬歲枯藤"之懸臨;每作一鉤,如"百鈞弩發";等等。之所以能這樣,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筆軟":"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其筆劃中可含絕大勢態,並讓人有"肌膚之麗"這樣的感受。筆墨與紙張風雲際會、陰陽相生,片刻不可遲疑,不可反思重來,唯乘時造勢而開出一番新天地不可,不然便成墨豬汙跡。筆墨之時義大矣哉!
"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即筆墨]訊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由此鍾繇(三國時魏華人)知用筆勢之妙,也就是讓筆墨在乘勢、構勢的運用之中,牽引激發出只有當時即刻(Jeweiligkeit)才能揭示者。於是他說:"故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 筆如游龍行於天,則有美感湧流於地。
這種書寫就是真正的時機化(zeitigen)創作(dichten),讓人的天才在當場即時的揮灑中發揮出來。張懷瓘這樣來說此創作:"及乎意與靈通,筆與冥運,神將化合,變出無方,......幽思入於毫間,逸氣彌於宇內;鬼出神入,追虛捕微:則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這樣的"時中"筆意就先行於反思之前,掙脫"言象筌蹄"的物理形式束縛,達到去蔽傳神的黎明境界。"範圍無體,應會無方,考衝漠以立形,齊萬殊而一貫,合冥契,吸至精,資運動於風神,頤[養]浩然於潤色。爾其終之彰也,流芳液於筆端,忽飛騰而光赫。"鍾繇則寫道:"點如山摧陷,摘[鉤]如雨驟;[牽帶出的痕跡]纖如絲毫,輕如雲霧;去若鳴鳳之遊雲漢,來若遊女之入花林,燦燦分明,遙遙遠映者矣。"運筆的勢與時,構造出讓風雲際會的裂隙,讓真理在陰陽相合中來臨,閃發出"燦燦遠映"的曙光。
以上講到的這些漢字及漢字書寫的特徵,相互內在關聯。比如漢字筆劃的特徵,像陰陽相對的構意性,構意方式的多維豐富性、變換性等,與漢語的非屈折語的或語境化特徵,就既不同,又有某種相須相持的關聯。而且,像我們這個缺少構詞和語法的形式變化指標的語言,如果像文字改革主義者們主張的,用拼音來書寫,就必面臨大量的同音異義字,使得那種拼音化的漢語文字不堪卒讀,只能表達最日常口語化的東西。又比如,漢字筆劃的多維豐富性和可變換性,只有透過水墨毛筆的書寫,才能發揮到無微不至和充滿生機靈氣的程度。
由於這些特徵的有機共存,終使得漢字書寫在才子手中成為藝術,他們的書法作品揭示出了漢字的真理,就像凡高的畫揭示出一雙鞋子的真理所在。漢字的原發豐富的構意能力使它能在扮演語符的角色時,隱藏或儲存住了自身的邊緣存在,總能留下語境化和勢態化的痕跡,總在進行潛在構勢的"被動綜合"。而筆端水墨與紙張遭遇,以純時機化方式洩露出漢字的匿名隱藏,筆與冥運,追虛捕微,牽帶揮灑出非物件化的字暈書雲,迎來漢字真理的噴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