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浩
-
2 # 心懷17
歷史輪迴從形式上看就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就是不斷分裂、又不斷統一的過程,秦漢大一統之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統一之後是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再之後是元明清的大一統。每個王朝都是經歷了創業初始、繁榮發展、日薄西山、大廈崩塌的過程,這就是歷史輪迴的一種體現,歷史就是一面鏡子,歷史當中能夠找到與當下問題類似的現象,自然也能夠找到現實問題解決的答案,所以說歷史是彼此相似的。
歷史輪迴是一種規律的體現,這種規律也是人性使然,杜牧《阿房宮賦》就生動地詮釋了這個規律“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其意思就是指已經亡國的秦人還沒時間哀悼自己,可是後人哀悼他,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些後人。這就是歷史之所以輪迴的根本性原因,就是人沒有深刻去吸取歷史的教訓。
關於歷史輪迴,近代比較出名的就是黃炎培先生與毛澤東的窯洞對話。1945年7月,黃炎培到延安考察,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稱歷朝歷代都沒有能跳出興亡週期律。毛澤東表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段關於歷史週期律的佳話給避免歷史輪迴提出了很好的答案,也就是說國家不人亡政息就必須要被監督,不斷改正錯誤,不斷調整策略,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絕對不能剛愎自用、故步自封、自以為是。個人如何避免他人的悲劇重演?那就要居安思危,時刻追求進步,虛心學習,才能讓人生平安順暢。
-
3 # 歷史天天談
歷史是否是一個輪迴?在我看來,答案顯而易見。是的!
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中國的歷史。自秦朝始皇帝一統天下以來,歷代王超更迭,有數不盡的相似之處。尤以秦至南北朝,隋至五代十國,這兩個時期,更為雷同。
秦之始皇帝,隋之煬帝,都是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在自己在位的短短數十年間,為後世子孫打造一個萬古流傳的基業。
可惜偏偏事與願違,反倒是使得國庫空虛,民生怨道。野心家趁勢而起,致使朝代更迭。
晉朝與唐朝,一個使得世家門閥權傾朝野,一個使得藩鎮官爵割據地方,恰逢外敵入侵,都留下了一段亂世。
此後的宋、明,亦有諸如文官權勢過剩等多處雷同。
-
4 # 實史求是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羅貫中在他所寫的《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是這樣開篇的: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其實接著“三國”後面的歷史也遵循著“統一、分裂、再統一、又分裂……”這樣的規律。也就是類似歌中所唱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而像秦始皇所夢想的“傳至萬世”是難以實現的。
這大致可以歸結為三點原因
封建制度的侷限性封建皇權制度一般按照“父傳子、子傳孫”的模式進行政權交接,這很難保障繼任皇帝是否能夠勝任國家治理的需要,再加上皇權至上,缺少有力的監督和約束,一代代往下傳的時候,哪怕每個皇帝只是偏移一點點,都會使一個國家由盛及衰,直至最後走向滅亡。更不用說像秦朝和隋朝那樣更是隻傳了一代,兩個皇帝,國家便煙消雲散了。
利益分配失衡每一個朝代都無法長久存在的根源在於沒有在既得利益集團和保障老百姓權益之間始終保持合理的平衡。縱觀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中後期都會有改革,但往往都是曇花一現或者說是回光反照,主要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不合作甚至反撲讓這些改革無法走得更遠。
外來入侵比如晉朝、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等朝代的滅亡還與外來入侵有很大關係。當然,這也沒法改變歷史發展的大局。
-
5 # 玄谷真人
歷史是一種太極運動,不能簡單說成輪迴,說是螺旋上升也可以,但沒有太極運動那麼有天道根據那麼形象那麼有理性規則。
說是輪迴可以描述歷史運動的週期性和圓周性,但好像說歷史運動是封閉的圓周。歷史是在不斷擴圈的螺旋上升。說螺旋上升可以表達歷史運動的開放性、擴散性、上升性。但說螺旋上升又表達不出歷史運動的陰陽性質、階段差異、空間轉移、文明區域特性和使命。
只有說歷史是一個不斷擴大區域的太極運動才可以更深刻和準確、形象地描述歷史。
以夏商周來說,夏商周是一個大週期,每個朝代分別是一個小週期小太極運動。太極運動可以分成空間的東南西北,也可以分為時間的春夏秋冬,還可以分為發展階段的生長收藏。實際上都是太極八卦五行的體現,就是“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至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就是木火土金水的生長變換與發展。夏商周的每個朝代開創就是生,發展就是長,高峰就是收就是成,衰敗就是藏。
到了周朝後期,也就是三個朝代第三個朝代的後期,文明因素出現巨大變化,向下一個大文明運動週期過度,有如卦象三爻卦走完了向另一個三爻卦上卦過度。
而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或稍晚,亞歐大陸也有其他區域在發生思想的爭鳴和宗教的衍生。這就是相當於不同卦象性質的其他區域的文明在形成他們的文明特質,西方人稱這個時代為樞軸時代。從思想爭鳴到古典帝國形成各自文明圈文明範式,就是三爻經卦的基本形成。
從樞軸時代,也就是中華春秋戰國開始,是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到中國明代發生反君權啟蒙,西方則大體到英美稱雄,世界又走了三個文明運動週期。東方是以漢唐明為高峰文明狀態的三個文明運動週期,從秦漢的中華帝國文明範式形成,到隋唐的東方文明融匯,到元明的近代文明因素擴散與半世界化文明擴張。西方則以古羅馬、阿拉伯帝國、英美為高峰文明狀態,形成民族間轉移的三個文明運動週期,古羅馬代表西方帝國文明範式形成,阿拉伯帝國代表西方文明的區域融合發展,英美則代表近代文明的全球擴張。
在這三個文明運動週期中,有明顯的一陰一陽之,就是分裂為陰,統一的帝國文明狀態是陽。西方則帝國衰敗是陰,新帝國文明形成是陽。一陰一陽之為一個文明運動週期。
而到了中古帝國衰敗,也就是東方唐朝滅亡與西方阿拉伯帝國衰亡,世界進入全球範圍的文明運動,是一個全球範圍的太極圈。其中宋為春木震及巽的辰土,元為巽的巳火,明為離和坤的未土,明末東方文化大規模向西方傳播,西方文明繼明朝鄭和大航海後進行全球航海,西方崛起為全球文明的坤申、兌酉、乾戌,俄羅斯為乾亥與坎子,大清為艮為醜後期為寅,轉一大圈,東方文明轉化為全球中心文明,為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為炎黃新文明時代到來,為全球文明大融合時代到來!
-
6 # 簾外人初靜
歷史是看似一個輪迴,實際上是在不斷前進的歷程。
雖說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但歷史的每一次分分合合和之前相比都不盡相同,是一個曲折向前的程序。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所以才會有人說歷史是一個輪迴。歷史作為一種過程,卻絕沒有這般從容平淡,歡樂和幸福是怎麼產生的,悲傷和苦痛又是如何生長的,牽涉到具體而微的人和事,一切過往煙雲都將浸透著迷茫和不確定,尤其對於今天站在與實,我們人類社會史上本身也就那麼些事兒,所以總會有些相似的地方。就如我們人的成長一樣,今年和去年相比,你做的事情還是都一樣,但已經是歲歲年年人不同了。
歷史巨輪滾滾向前,我們沒個人都是其中的沙子,最後終將會歸於沙漠。
-
7 # 驚鴻一瞥6
歷史可以肯定是一個輪迴,看看我們的歷朝歷代,都十分的相似,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弱小時期、發展時期、鼎盛時期、衰退時期。都是這樣的一個輪迴。但是也不是單存的輪迴,它是一個遞增性的輪迴,看看現代日新月異的發展,都是越來越科技,過去無法相比。同時歷史輪迴也將滾滾前進。
-
8 # 道一虛白
歷史是一個輪迴,這是不用懷疑的。原因如下:
1、春夏秋冬,分分秒秒,如輪迴,時間就像一個圓,一年四季不斷迴圈。
2、日生日落,潮起潮落,如輪迴,空間就像一個圓,轉來轉去不斷轉動。
3、花開花落,生老病死,如輪迴,人生就像一個圓,來了又去不斷重生。
4、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如歸陰陽圖,終究是個圓,輪迴又輪迴。
5、歷史如昨天,今天如歷史,歷史見未來,昨天猶如歷史,今天猶如歷史,未來猶如歷史,歷史也是一個圓,輪迴又輪迴。
-
9 # 太史叨叨令
隋朝在鏡子裡看到了秦朝,就認定歷史是一個輪迴嗎?
——有人總結了中國歷史,發現某些朝代有相似之處,就想當然地認為歷史發展是一個輪迴。比如從周開始,分西周東周,各國混戰,到秦統一,漢大盛,這是一個輪迴。然後是晉開始,分西晉東晉,南北朝又分裂混戰,被隋統一,唐大盛,這又是一個輪迴。
似是而非。那晉和漢的中間還有一個三國時期呢?怎麼能視而不見,任他憑空消失?何況歷史不僅是一箇中國存在,如果同時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也是相同的軌跡,那似乎還有一點說服力。
歷史沿著其內在的規律前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發展是線性的,在必然中有偶然,在偶然中有必然。而輪迴有始有終,朝代更迭不是覆滅,也沒有涅槃重生,所以上述“輪迴”僅僅是時間維度裡某兩個歷史階段相似的巧合。他們仍然在一個共存的世界裡,就像在空間維度裡,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即使有,它們也會沿著不同的軌跡飄落,有各自不同的歸宿。
如果說歷史是一個輪迴,需要把眼光投入到更深遠的歷史時空裡去。地球上最早生命出現在41億年前,而本屆人類從原始人類發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也僅有區區幾百萬年的歷史,這在地球幾十億年的程序中,只是簡短的一個片斷。放眼46億年的地球歷史,誰也不敢說我們之前有沒有出現過類似於人類的高等生物。
有還是沒有?有人認為有,他們把上一屆地球人類留下的一些遺物稱作史前文明,這些遺物讓本屆人類頭大如鬥,難以解讀。比如英國4000年前的巨石群;比如非洲加彭共和國曾存在著一個大型的鏈式核反應堆,有人推測其使用期在20億年之前;比如發現於秘魯利馬以南200英里的沙漠中的納茲卡圖畫,一個明晰的圖畫大概長37英里,寬1英里,這應該也不是本屆人類所能做出來的。再回看中國,有人把《周易》也稱做是史前文明的遺存。
(納茲卡圖畫)
如此來看,有起源,有發展,有高潮,有毀滅,這似乎才是一個輪迴。那地球上的文明輪迴已經有多少次了呢?這些史前文明為什麼會消失?雖然現在不能確切知道,但對於本屆地球人類的警示意義在於,人類對於毀滅性武器的研究應該是在自掘墳墓,和平發展才是人類之福。
有人說,本屆人類把地球的折騰禍害得也夠嗆,留下的“傑作”也不少,這一番輪迴過後,我們會給這個地球上留下哪些斑斑劣跡?
這個倒不用擔心,只需要15到20萬年,仍然是地球壽命之中一瞬的時間,人類留給這個地球的所有痕跡都將消失,連鋼筋水泥和輻射汙染都會隨風而散,後人將很難找到本屆人類曾生活過的證據。那時,地球會修復自己所有的傷口,一個新的輪迴又在醞釀之中了。
-
10 # 隱士申子源
歷史的發展是有周期性的,大的週期性,不會精確到每一天,
但是精確到年份,
或者大的司天單位是肯定的。
人們活在當下,
往往認為現在是永恆的,
往往不懂的居安思危,
肆意的破壞現在的生存環境。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說的是城市發展規律,
一個家庭的興衰,也許不需要十年那麼久,
而對於一個人,一場大病,就一命嗚呼了。
陰陽消長,此起彼伏,正弦波動震盪,才更加貼近客觀規律。
回覆列表
史家的解釋是多種多樣的,有人說來源於中國的大一統文化傳統、文化上缺乏彈性;有人說是因為外族的武力威脅,"遊牧民-定居者"的生存競爭一次次使中國王朝死而復生、生而復死;有人說這乃肇於中國傳統的等級制統治模式,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經常性衝突使每一代王朝都不可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