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終是眼淚燙傷了眼角
-
2 # 曉風殘月一月一輪迴
弱愛!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其他該子聰明,機靈!總是超越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把自己沒有得到過的東西享受賦予孩子!總是把自己的遺憾加賠在孩子身上想找回!總是想控制孩子!
等孩子上學,不培養孩子獨立性就罷了,還不切實際的送孩子各種培訓班,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正該培養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卻熟視無睹!等孩子越來越大,學習達不到預期目標時,要嘛罵要嘛打,不好好跟孩子交流,上大學後更是聽之任之,對孩子的期望將到最低!
-
3 # 伊春美食美客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些護犢子的心理,就是我的孩子最聰明,我的孩子最好,我的孩子最乖的這種心理誤區。這種自以為是心理往往就是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思路給引導的偏了。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往往會使自己的教育思路進入誤區,這種思想是往往要不得的。只是有些時候孩子在學習才出事上受到了挫敗。做父母的也感覺到灰心失望,往往把怒火發洩在孩子身上。感覺到孩子辜負自己的希望。這種情緒不僅給自己帶來了不愉快也是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挫傷。還有的家長教育的方式也不是很理想,他們總灌輸孩子一種思想,要努力學習,什麼都要爭第一。使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也讓孩子在教育上失去了自由,什麼時候都得聽父母的,讓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4 # 九鬥學生心理
自以為是的經驗主義最可怕。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當中動不動就說:
1.想當年,你爹/你媽如何如何(此處省略一萬字)……
2.我這麼聰明/厲害的人,怎麼生出你這麼個玩意?
諸如此類的,拿過去和現在進行盲目的比較。我覺得這就是可怕的經驗主義,不管是父母教育孩子,還是孩子的自我成長,如果不以動態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往往都要走很多彎路。
想當年?你怎麼不帶著孩子坐時光穿梭機回到當年的呢?外界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沒有可比性。世界還是這個美麗的世界,但是一切都已經天翻地覆。所以我認為家長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經驗主義。當然,每個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當中都會犯錯,就像每個小孩都不是完美的小孩一樣,家長也都不是完美的家長。只有帶著動態的眼光和孩子持續的成長,我覺得這樣才能做到客觀和公正!
家長如果一直故步自封,不以動態的眼光看問題,不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的爹媽真的叫人無語和無奈。
-
5 # 心儀曉曉
謝邀!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裡,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第一。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卻不能如意,會出現一些偏激。有的父母常會嬌慣無度,要啥買啥,生活事宜全部包辦,導致孩子自私自利,長成大人了,生活還不能自理。有的父母則延續老觀念,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不聽話,就棍棒相加。
-
6 # 牽住夕陽的手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不寵慣孩子,特別是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那些獨生子女成家生子的。一個孩子,兩個家庭幾代人寵著、慣著。正如人們常說的,“沒有孫子盼孫子,有了孫子成孫子。”
爺爺奶奶們盼望兒子成家生孩子,自己就有孫子了,豈不知有了孫子之後,爺爺活得像孫子一樣,家裡的小孫子被一家人寵得像爺爺一樣的伺候著。孩子想要什麼給什麼,想幹啥就幹啥,幾代人唯恐讓孩子不高興了。
我有個朋友,兒子結婚十年才抱上孫子,爺爺興奮地總想抱抱孫子,可是兒媳婦不讓爺爺碰孫子一下。說是爺爺不衛生,身上有細菌。無奈爺爺只能一個人在家裡生悶氣。
還有一個朋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部隊工作,生了一個女兒。小兒子在家附近工作,生了一個兒子。
朋友老公脾氣暴躁,平時也沒有耐心管理孫子。孫女放假時回家陪爺爺奶奶。爺爺跟孫女爭電視遙控器,爭不過孫女,生氣了。把孫女關在衛生間裡,不讓孫女出來,以示對孫女的懲罰。可是到帶孫子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有次朋友讓老公接我去她家玩。到他家不一會,兒子帶著孫子回來了。兒媳婦也下班回來了。還在樓梯上,就聽到其孫子的哭聲。到家後奶奶怎麼哄都沒辦法讓孫子停止哭喊。爺爺站在一旁不說話,就要吃飯了。孫子不知道要買什麼,爺爺很無奈,帶孫子出去一趟,回來總算不哭了。
飯菜剛上桌,孫子不知又咋了,接著鬧騰。因為家裡有客人,爸爸想阻止兒子不要哭鬧,剛一開口,就被媽媽大聲呵斥“你動一下我兒子試試!”
其實爸爸並沒有想打兒子,只是想用語言嚇唬兒子不要哭,再哭揍你。卻被媽媽地怒吼打斷。整個過程中爺爺始終沒吭聲,奶奶很無奈地看著我說,“快吃吧,飯菜都涼了。”吃飯的時候,孩子媽媽一直繃著臉,滿臉的不高興。
其實我只是跟孩子的爺爺奶奶非常熟悉,孩子爸爸見過幾次,知道孩子爸爸是個孝子。孩子媽媽是第一次見。沒想到一個媳婦、一個孫子改變了全家人的性格。孩子爺爺之前的那種霸氣全然不見。
飯後媳婦去上班,兒子帶著孩子出去了。爺爺很無奈地說,有了孫子他就像一個孫子一樣生活著,每天還要擔心惹到孫子招惹了兒媳,讓一家人都不開心。
生活中類似的寵慣孩子的例子不少,那些成人後變成忤逆的子女,大多數是在孩提時代被寵慣著長大的。
因此,我認為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最常犯的錯是寵慣孩子。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
7 # 碧波盪漾6101696516
我認為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寵溺孩子過度。
現在生活條件、經濟條件有所提高,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心疼孩子是屬於正常現象,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從小、從生活中慢慢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愛心也是需耍慢慢培養的,孩子才會有感恩之心。而不是自私、任性。
為人父母,應該是為孩子的未來負責,為孩子的一生負責。
寵溺過度等於害了孩子,如果從小就能夠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盡心盡力教育好孩子,孩子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
最起碼孩子懂得感恩,不會是白眼狼!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性,長大後才能夠明理!
像現在的孩子,大多數不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務,日常煮飯、炒菜都不會,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自理,哪還顧得上父母呀?哪還會關心別人呀?
當然,還有一些家長是會從小教導好自己的孩子的,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事情,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禮貌,懂得尊重人,懂得感恩,知道父母的辛苦,為父母擔心,疼惜父母。像這些孩子,將來會有很大的前途!
兩種家長,所教出來的孩子截然不同,將來的前途也是差別很大!做為有思想,有意識的家長,應該知道哪種做法比較好,有對比有比較,有事實,相信明智的家長會做出選擇!
當然,我只是說說我的看法。實際操作還得看具體家庭,貝體家長的想法、做法而定!
-
8 # 知知有味
從周圍人的情況來看,我認為常犯的錯誤是: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
為什麼呢?
好多父母,都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獨立的、全新的個體。他們認為,孩子應該事事聽自己的,按照自己規劃的路徑去成長。
1.比如:父母小時候學習不太好,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一定要他考名校,讀熱門專業;
2.比如:父母小時候,物質缺乏,對孩子就過分百依百順,想法設法彌補自己的遺憾,什麼都給孩子去買去提供,卻沒有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
3.比如,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看到別人有各種才能,而自己沒有,就讓孩子去讀去學,讓他在眾人面前表演,獲取讚揚。事實上,有的孩子並不是真正喜歡,只是不得不聽從而已。
以上種種,都是沒有真正尊重孩子的個性、獨立人格的表現,也是很多家長會犯的。
-
9 # 法與罰
謝謝邀請,我以為中國的家長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普遍性常犯的錯誤有以下幾點,第一,當孩子很小時特別的溺愛,孩子要什麼,家長都會毫無原則的給予滿足,如果孩子在玩要的過程中摔了一跤,家長們會毫不猶豫的迅速衝上前去扶起孩子〈即使摔的很輕),從不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繼續玩耍,這樣過於的保護,會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心理都無法承受,第二,家長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美其名悅,為了孩子好,從不想孩子的感受,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要孩子做這做那,從不與孩子溝通,不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的去交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分成了兩個極端,一是叛逆性很強的孩子,二是乖寶寶,什麼事都沒主見,即使成年後,任何事都聽父母的(上大學,工作,結婚,等)。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生活很不幸福,即使成家了,大部分的結局是以夫妻離婚為結果,所以說現今的社會新聞報道常見,十幾歲的孩子自殺,犯罪,等,不一而足。這些都與我們家長錯誤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10 # 子蘭爵
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太著急,太生氣。
孩子作業做慢了,著急的打罵:“人家都做完了,你怎麼還在做?”“都已經10點了,你怎麼還沒做完?”“你怎麼這都不會,你上課有沒有聽講?”
我一直記得我小時候有個女數學教師,性子很急。每次碰到學生不會做,就挖苦批評全來了,有時還會拿著書打一下學生。學生都非常怕她。她那兇狠的樣子,我至今都還記得。回想起來,她那麼著急的打罵,也沒有見哪個學生的數學成績明顯的提高。就算是我,即使被她罵了,不會做的依然不會。而那種被呵斥的傷害,估計一輩子都不會消去。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朵花,我們要慢慢靜待花開。如果一直沒見到花開,也許,你的孩子根本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樹。所以,對待孩子,我們要有牽著蝸牛去散步的耐心,慢慢來,別太著急。
回覆列表
現在孩子在每個家庭都是寶貝,上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寵愛著,下面還有各種乾爹乾媽或者舅舅舅媽嬌慣著,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會養成一些壞習慣,親爹親媽看到孩子犯錯,要麼棍棒伺候,要麼屁股開花,我們鄉下就有句老話,棍棒下出孝子,其實不然,教育孩子動粗是非常惡劣的。要想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家長應當從小教育,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會出來護著,說什麼孩子還小,不懂事什麼的,每次都這樣說每年還這樣說,家長教育孩子最好就是老人放著別管,孩子犯錯儘量別打孩子或體罰孩子,先跟他講道理,然後可以罰他幫忙做做家務,或者抄寫作業,最好抄道德經,如果表現好,家長也應該對孩子進行誇獎或者獎勵,這樣也能促進跟孩子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