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參肖陽
-
2 # 檀二木
最近,鹿晗和迪麗熱巴因為在《奔跑吧》中的"曖昧"行為,屢次空降熱搜榜,甚至引發了雙方粉絲的罵戰。不少網友認為,節目炒 CP 肯定是有劇本的,兩位藝人並沒有炒作意圖,但為了收視不得不配合劇本演出。
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劇本?自從真人秀火爆熒屏以來,不斷有觀眾提出這個疑問。近幾年,一個新生群體"綜藝編劇"也開始浮現在眾人眼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綜藝編劇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節目中的情節和臺詞,到底是不是他們編出來的呢?
綜藝編劇到底是幹嘛的?
在國內,早期的綜藝節目的核心是編導。所謂編導,也就是一個人身兼編劇和導演兩職,編劇崗位並未被重視。2013 年,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韓式綜藝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綜藝編劇這一職業也被引入了中國。
說到綜藝編劇,可能很多觀眾會產生誤解,以為綜藝編劇是像影視編劇一樣,為綜藝節目規定情節和撰寫臺詞。實際上,綜藝編劇只是設計規則、情境或者遊戲。至於藝人在節目中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其實還是自由發揮的結果。
2013 年開播的《我是歌手》,是第一次將綜藝編劇引進國內的真人秀節目。這檔節目一期 90 分鐘,除了歌手唱歌和主持人和觀眾的鏡頭,剩下半個小時都是真人秀的內容。《我是歌手》因此成立了專業的編劇團隊。據瞭解,從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我是歌手》,一直保持著 25 位編劇的龐大隊伍。
那麼,編劇在節目中的任務是什麼呢?首先就是為綜藝節目編寫劇本,設定情境、任務和規則。但凡是劇情化的綜藝,基本上都是由節目組的編劇負責編寫劇情。比如《極限挑戰》中那些高難度的任務和規則,都來自於編劇們前期大量的沙盤推演、現場即時編劇,再加上後期的重新結構。
除了編寫劇本,綜藝編劇還需要找出節目內容需要的高潮點。在真人秀節目中,幾乎每個嘉賓都會配有對應的編劇。這些編劇需要跟嘉賓一起生活,和他們交朋友,從而才能在節目中設定對應的環節,讓嘉賓展示他們的性情,或者放大他們性格上的閃光點。
比如,在《我是歌手》錄製前,每位編劇都會閱讀負責歌手的過往經歷,並撰寫"歌手小傳",在內部進行宣講。在節目錄制過程中,編劇有時候需要跟隨嘉賓十幾個小時。在一
次錄製中,編劇發現李健穿了秋褲,經過節目編輯,才有了李健"秋褲男神"這個熱門話題。
綜藝編劇和導演是什麼關係?
此前的綜藝節目中,編劇和導演基本都是一個人兼著。如今有了綜藝編劇,綜藝編劇和導演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導演和編劇的關係,很像是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在製作節目的過程中,雙方一般是分工合作,都要為節目(家庭)負責。
比如在《極限挑戰》中,分為編劇組和導演組(執行組)。編劇組給出錄製節目的大方向,執行組根據這個大方向到各地勘景,然後兩組人馬再一起出發去勘景。根據第二次勘景的情況,編劇組進一步細化節目方案,而執行組考慮的更多的是硬體方面,如場景佈置、拍攝裝備、道具製作等。
節目錄制之前,編劇組還要負責跟明星的溝通,對設計的任務和規則進行沙盤推演。而執行組負責把編劇組的方案落實。拍攝過程中,導演需要控制流程,編劇則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調整或設計新的人物。錄製結束後,導演參與到後期的剪輯工作中,編劇則投身到下一階段的方案策劃和劇本撰寫之中。
總體來看,綜藝編劇是一個提供創意的角色,而導演是一個負責把編劇的想象落實的角色。在一檔成功的真人秀節目中,優秀的編劇和優秀的導演缺一不可。
中國產綜藝頻曝抄襲 只因缺乏編劇人才?
韓式綜藝的流行風颳過之後,中國產綜藝市場顯得有些落寞。縱觀電視熒屏上的熱播綜藝,"綜 N 代"節目佔據了半壁江山,新的現象級爆款卻遲遲沒有出現。不僅如此,《嚮往的生活》等節目還陷入了"抄襲門",甚至遭到了南韓媒體的點名批評。
中國產綜藝爆款難出,還頻頻被爆抄襲,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中國雖然有了綜藝編劇這個職業,成熟、專業的編劇人才仍然十分稀缺。
在國內,綜藝編劇行業起步較晚,綜藝編劇大多是 85 後或者 90 後。如《跑男》總編劇王璐,是 1988 年出生的,已經是做過了四季節目的"元老級員工"。而在南韓,資深綜藝編劇都是"十年工齡"的老員工。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從負責調查資料的"老幼作家"到負責劇本構成的"輔助作家",再升到負責全劇本的"主作家",大概需要 10 年時間。
另一方面,國內對綜藝編劇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及南韓。南韓借鑑了美國的"編劇中心制",編劇在綜藝節目生產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編劇的薪酬在全體工作人員中也是最高的。有個廣為流傳的比喻,如果韓綜的總導演是皇帝,那麼作家就是甄嬛。對於導演的很多決斷,作家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在中國,雖然很多綜藝節目都建立了編劇團隊,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了不起的挑戰》等。但編劇成員普遍過於年輕、缺乏經驗,目前還處於學習階段,很難成為節目製作的核心人物。此外,國內給綜藝編劇的薪酬待遇,目前也難以跟南韓相媲美,很容易導致人才流失。
近幾年,中國每年要生產三四百檔的綜藝節目,對職業編劇有巨大的需求量。在編劇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很多綜藝節目不選擇自己創新,而是照搬其他綜藝模式,導致了山寨抄襲成風。
綜藝編劇人才稀缺 該如何破局?
南韓綜藝節目能夠風靡海外,跟優秀的編劇團隊脫不開關係。那麼,中國應該如何破解綜藝編劇人才匱乏的困境呢?
透過科班培養能夠培養出合格的編劇嗎?答案並非那麼簡單。編劇一行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是的行業經驗。一個對人性、對社會有所瞭解和體悟的編劇,才能更加明白觀眾的心理,設計出觀眾愛看的情境和人物。
那麼,跨界大咖能夠彌補綜藝人才的缺口嗎?目前看來也並不樂觀。近兩年,小說作家、影視編劇也紛紛跨界成為綜藝編劇。如《全員加速中》,邀請了於正擔綱編劇。正在播出的《七十二層奇樓》,邀請了南派三叔擔任編劇。然而,這兩檔綜藝節目的收視率和口碑都不算出色,後者甚至遭遇了無數網友的吐槽。看來,跨界大咖未必都能成為一名好的綜藝編劇。
科班培養不足以培養出優秀的編劇,跨界人士的試水效果又平平無奇,還有什麼其他的途徑嗎?有業內人士認為,電視臺可以實行輪崗制,讓每個參與節目的人都能夠熟悉節目的全過程。首先懂得節目運作的原理,接下來才是學習做一名合格的綜藝編劇。
實際上,綜藝編劇這個職業引入中國,也不過是短短几年的時間。想要短時間內培養出成熟的編劇人才,其實也有些揠苗助長的意思。不過,國內綜藝人與其抄襲和山寨海外節目,不如把精力放在培養國內的編劇人才上。隨著國內編劇人才的逐漸成熟,未來同樣有可能成為節目中不可或缺的工種,乃至節目的核心。
-
3 # 揍孟婆只為再續前緣
喜歡看綜藝節目的網友們都明白,其實每個綜藝節目都是有劇本的。然而並不然,不僅僅藝人們參加節目按照劇本流程在演戲,就連觀眾都存在著演戲。當每次我們看綜藝節目,我們會看到,有些觀眾的情緒表現是如此的誇張。
在電視中彷彿這些觀眾被表演感動,其實都是在演戲,都是按照劇本來進行表演,並且有職業的這種觀眾,電視臺會給觀眾一定金額的報酬,如果觀眾表演得很投入,就會得到更多的鏡頭,這也就是我們經常在節目中看到那些演技浮誇的觀眾了。
-
4 # Justin王老師
答案是肯定的,有劇本。事實上,任何綜藝節目肯定都有部分的劇本和編排
或者可以這麼理解,綜藝節目:劇本+自我發揮。舉個大大的栗子:《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吐槽大會》、《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嚮往的生活》,這些綜藝節目都是有劇本的。首先先明確一個概念,此“劇本”非彼劇本,就是節目流程和安排(當然不排除說有些是的的確確被安排好了的)綜藝的劇本不是像影視劇一樣,細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有,綜藝的劇本一般只有大致的流程,可能會指定有幾個必保的互動,剩下的都要靠編劇的功力,對藝人進行引導。建立在這個概念之上,所有的綜藝都是有劇本的,好的節目讓你看不出引導的痕跡,壞的節目痕跡就很明顯了。不過讓人很生氣的操作不一定是劇本,現場有時候真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巧合,同理,讓人看著很開心的操作也有可能是劇本。最後說一句,沒有劇本的節目,真的很難想象...
-
5 # 琴欣傳意
綜藝節目有沒有劇本,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根據節目來評定的。節目的好壞,觀眾應該是會看得出來的。
有的時候,我們看綜藝節目,就會覺得某些情節某些設計是根據劇本演出來的,不太真實、自然。具體的實際情況,有沒有劇本也不太好說,因為有時候可能沒有劇本,但是又有所表演、有改動,這種是按照導演的設計進行改動的。
比如說某些婚戀交友節目,說是解決各種情感問題的,到了臺上,錄製的時候,也會有些改動,就需要嘉賓把某些內容按照節目的要求給演出來,就不一定全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像這種情況,是屬於有劇本,還是沒有劇本呢?
當然, 我覺得有許多好的綜藝,是沒有劇本的,就是按照嘉賓、演員的真實水平來進行的。比如說,《中國詩詞大會》這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
我認為比賽的過程中,各位選手都是憑藉著自身的實力進行比賽的,百人團選手也都是因“真材實料”而被選拔出來的,不會覺得是在作假。
-
6 # 萊多奧傳媒
每一個綜藝都是帶劇本的,極限挑戰裡的黃磊瘋狂唸詩,才華橫溢,智貫古今,這都是給他量身定做的劇本寫出來的。
綜藝,我覺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日本綜藝———以超低下限和超高上限而聞名。就是說日本綜藝的寬容度很廣(和攝影無關)下限低到能在男廁放充氣娃娃,看哪位屌絲會對充氣娃娃乾點什麼;上限能高到不搞任何節目效果,就拍某個耄耋老人的一個月。他們能看充氣娃娃笑的亂顫,也並不厭煩某些意味深刻的節目。
南韓綜藝———全面展現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比如爸爸去哪兒,看看人家怎麼當老爹的;無限挑戰,看看人家怎麼找刺激;我們結婚吧,看看人家怎麼談戀愛的;這兩年的羅PD的尹食堂這種,是看看人家怎麼生活和處於忙碌生活中享受而非忍受的。韓綜的基調在於感性,讓你能夠代入到綜藝裡面產生共鳴,或哭或笑。
歐美綜藝———對所有事物的理解和交流,且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看歐美綜藝,態度很重要。這裡面還是以美國綜藝為主,你看美國綜藝,談話類節目收視率非常之高,一些名嘴,隨便揪個雞毛蒜皮的話題(比如衛生巾好不好吃?)然後找個明星過來聊,就能讓觀眾老老實實坐那兒聽一個小時而且效果很好。還有一些實驗類節目(汽車最高轉速下發動機多久後會達到最熱?)就很科學嚴謹,還有勇士挑戰或者荒野生存等等五花八門,看他們的綜藝很輕鬆,沒有催淚煽情也沒有矯揉造作。並且,在全球的綜藝裡面,美式綜藝是沒有花字的,非常清奇。
中國這幾年的絕大部分綜藝,都是沿襲南韓綜藝模式,甚至照搬節目核心。但為什麼做不過南韓呢?因為太速成了,沒有挖到韓綜的精髓,再者,沒有考慮中國觀眾喜不喜歡這口。
中國產綜藝的劇本大都生硬浮誇,照搬別國綜藝之後的水土不服很快被自認缺少娛樂的少男少女們的飢不擇食的吞嚥下去,這就掩蓋了核心問題———缺乏創造力和耐心。
-
7 # 大明星和小衛星
我相信,真的有劇本,沒有這個,如何能保證節目按照既定的效果來完成,如何讓觀眾被吊住胃口,使其欲罷不能?!
1沒有劇本,如同綜藝節目拍攝的影片沒有剪輯,處理過,這樣是沒法兒看的,估計剪輯師,那些參與拍攝錄的藝人們,相信也會哭死吧。
2羅pd曾經說過,越好看,無縫對接的綜藝節目,都是有嚴格的劇本的,讓藝人們在現場臨時發揮,如同埋了一個隨時都可以引爆的雷,風險太大。
3充滿不確定性的綜藝節目,影片上都是有一定的視覺欺騙性的,只有經過劇本的指導,才能反應真實生活。
回覆列表
以前的國內綜藝節目不好說,但是近幾年的綜藝節目可以說都是彩排出來的,例如《好聲音》我們在電視機前看時候效果都非常好,其實選手的一首歌要唱好多遍,評委怎麼轉椅子都是彩排好的,就連觀眾也是職業的,怎麼說呢,就把它當成一個電影吧,一個鏡頭要拍好多遍,都是騙觀眾的,而且現在國內好多綜藝都是這樣作的,大家可以看看陳佩斯老師的一段影片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