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我如心
-
2 # 國際電影製作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等。多數年份的端午節都在芒種前後。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忙著懸鐘馗像、插艾葉菖蒲、包粽子、吃粽子等,一些地方還會舉行賽龍舟活動,節日氣氛十分濃郁。
吃粽子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華人士屈原聽到楚國淪陷的訊息後,悲憤交加,毅然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划船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從此,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便傳流至今。
吃雞蛋
中國很多地區有端午節吃雞蛋的風俗。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節的風味佳餚。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還有用艾葉煮雞蛋的習俗,據說這樣可以免除夏季蚊蟲的叮咬,讓孩子大人安然度夏呢!
賽龍舟
南方每年端午節舉行的賽龍舟活動也是為了紀念屈原。龍舟船頭裝有各式各樣的木雕龍頭,色彩絢麗,形態各異。開賽號令一響,船員齊力划槳,奮勇爭先,遠遠望去,每隻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恨不得一步到岸。
插艾葉菖蒲
俗話說:“端午插艾,驅蟲辟邪保平安。”每到端午節,民間有插艾葉菖蒲的習俗。通常是折取幾枝艾葉和菖蒲,用菖蒲纏好,然後將其插在門窗、屋簷下、豬舍和雞棚上。
佩香囊
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端午節中國民間有給小孩、老人等佩香囊的習俗。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作用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
點雄黃酒
雄黃酒是一味中藥材,有解毒殺蟲之功效。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用雄黃酒在小孩的腦門畫上“王”字,讓小孩帶上猛虎的印記,據說這樣做能鎮邪避毒。
飲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避五毒。關於雄黃酒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白蛇歷經五百年修得人形,在斷橋與許仙相遇,兩人一見鍾情並結為夫妻。金山寺和尚法海卻認為此乃妖孽為害,遂蠱惑許仙在五月初五這天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白娘子不知內情,飲下後便露出了原形,將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白娘子為救許仙,捨命去盜靈芝,演繹了一個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
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線,寓意為避開毒蟲傷害,讓孩子平安吉祥。
-
3 # 吳氏家族文化
又是遇到關於地域性的問題,雖然每次回答我都介紹了家鄉,但是有的朋友還是沒看到我回答的問題,就肯定不知道我的家鄉在哪裡。
我家是四川古藺馬蹄的,我們每年過端午節的習俗很簡單。條件好點的人家,把生活調勻點,就多備點東西。一般情況下,我們過端午很多人認為就是吃粽子,但是我們很少有人包粽子來吃,最多就是街上買點回來吃,不過吃粽子的人還是很少。我們這裡過端午最常見的習俗就是,早上起來去山林中割一捆陳艾迴來,扎一個艾狗,在艾狗肚皮下面扎一個大蒜,掛在大門頂上。早餐就用大蒜煮雞蛋,一般吃了雞蛋和大蒜還餓的話再隨便弄點飯吃。有的人家還買了雄黃,據說把雄黃撒在房屋周邊可以驅趕蛇蟲,尤其是驅趕蛇,老人講蛇碰到雄黃,蛇就會腐爛。這就是我們農村的端午節。
-
4 # 好評精選919
端午節的習俗,我們老家主要吃粽子,鹹鴨蛋,蒸熟了的大蒜頭,糖糕,糖角。門口掛上艾條。這就是皖北地區端午節的風俗了。
這些吃的主要在早上吃,中午還是和平常一樣。艾條就不一樣了,有的是端午節當天掛上去,有的是提前一天掛上去,多數是買的艾條,幾根長著葉子的艾條,有的要兩元,有的要一元一把,剛好夠掛在自家的門上的。當走在掛著艾條的地方,還能聞到艾條的清香。鹹鴨蛋主要是自己家養的鴨子下的,放在鹽罈子裡一兩個月,吃的時候撈出來蒸熟就行了。鹹鹹的吃的時候,要吃點饅頭什麼的。糖糕就是薄的麵皮包點糖,用油炸一炸,外皮炸的黃黃的,吃起來還是很甜的。
-
5 # 草稿本
我的家鄉四川省蒼溪縣,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窮山惡水,與其它地方的端午節相比有著不同的風俗。我們把五月初五成為小端陽,五月十五為大端陽,都當節日過。
記得小時候的端午節常常是這樣過的。
第一件事,扯艾草。每到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出門扯幾把艾草拿回家,一般都是連根拔起,拿回家選出長得最?壯實的,一小捆一小捆的捆綁好,然後將捆綁好的鮮活的艾草掛在柱子上或者門框上。聽說可以辟邪、防蟲。艾草幹了以後主要用於泡水洗腳、洗澡,可以防病健身。
第二件事,喝雄黃酒。每到端午,家家戶戶都提前準備好雄黃,端午節的中午,拿出提前準備的好酒,倒進土瓷碗裡,放進適量雄黃(不能放多了,聽說多了會中毒),研碎搖勻,一人分一些(一兩口),先不忙喝下,喝之前要沾一點塗在額頭上,這樣可以消災祈福,無病無痛,不怕蛇咬。塗好後再喝酒。
第三件事,吃餈粑。每年端午吃餈粑象徵生活甜蜜幸福。餈粑是家家戶戶自己做,最關鍵是要做黃豆麵。黃豆麵是這樣做的,先把黃豆炒熟,再用手磨(手推的小磨,家家戶戶都有)磨成粉,這個黃豆麵很香,誰家磨黃豆麵很遠都能聞到香,餈粑在黃豆麵上裹一下,吃起來又香又綿軟瓷實,口感特別。
第四件事,回孃家。春節以後,春耕忙碌,很長時間媳婦沒有時間回孃家了,端午節那是一定要回去看看丈母孃的。可不能空手,一個刀菜(一刀肉我們叫刀菜)兩把面,還有自家地裡的新鮮瓜果,新長大的鴨子。帶上這些東西回孃家了。很像歌曲《回孃家》中的情節,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上還背了一個胖娃娃……
-
6 # 本人只求真實
中華傳統節日當中,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三個節日慶祝的人最多。春節南方湯圓北方餃子,端午節以粽子為主,划龍舟搶鴨子,往河裡拋粽子,傳說是紀念含冤跳河自盡的臣相,大詩人屈原。當地百姓在端午節這天,還會上山採中草藥口服,洗澡,並且各家門上左右都掛一些採回來的草藥。以艾葉,昌蒲,折耳根為主,說可以防止病毒進門,對了,許多老人家不還手工縫香囊,用雄黃加香草製成,有驅蚊殺菌,辟邪等等功能,還有雄黃酒,可以用來消毒,比如說蚊蟲咬傷,治療面板瘡,防毒蛇等作用。最熱鬧的是龍舟大賽,歡天喜地的人群不約而至,個個都在吶喊助威,勇士們更是鼓聲不斷,指揮著各自的團隊爭奪第一。
-
7 # 魯菜韓老三
謝謝悟空邀請,端午節為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我的老家山東濟寧,端午節前夕,都要包粽子,準備艾葉,山東人鍾愛用糯米或黃米包粽子,餡料很多,最常見的有白米蜜棗,黃粘米加棗,肉粽等,用葦葉包成四角形。咱們老濟寧市民除了掛艾葉,吃粽子還有就是吃油炸糕,喝綠豆粥,吃鹹鴨蛋的習慣,這可能和別的地方有的習俗不太一樣。其實端午節還有一種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因為難捨故土,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以死殉其志。好多地方紀念形式不太一樣有賽龍舟,懸鐘馗像,掛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掛五色絲線等。
-
8 # 紫禪5
插艾葉,吃粽糕,喝雄黃酒。端午節這一天每家都會在所有的房門框上插上艾葉。利用艾葉的特殊氣味驅趕蟲蠅,防瘟疫。早飯時間到了,家家戶戶都要吃粽糕。一層紅棗,一層黃黃的糯米蒸制而成。色澤明亮,口感甜糯。吃的同時,還要喝一杯雄黃酒,是家鄉糯米釀酒加雄黃配製而成的。小孩不許喝酒,就在耳孔邊,鼻孔邊塗上少量的雄黃酒。同樣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帶香包,帶肚兜,綁花線是過端午這一天必不可少的。不論大人小孩這天都佩帶上香味宜人,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的香包。小孩同時還要戴上繡有虎,,蠍子等五毒圖案的肚兜。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還要綁上特製的"五色花線"。意取五毒不侵,平安健康。
端午節這天,家鄉韓城還有一個風俗。就是給出嫁不久的女兒送粽子,和“串串子"花饃。取"增子","串串生"。即早生貴子,兒女雙全之意。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你瞭解了嗎?
-
9 # 廣少1571
謝謝邀請,端午節的風俗在水鄉地方都大同小異,都是裹粽子,賽龍舟。說說廣州番禺瑞午節賽龍舟,賽龍舟叫扒龍船,各鎮鄉都有龍船,並以鎮轄區設立龍船會,每逢瑞午節來臨前,各地會擇個吉日,把藏在河涌泥裡的龍船挖出來,叫做起龍船。跟著天天練習扒龍船,每天都聽聞船鼓響。各龍船會從初一開始在各村比賽,如市橋近郊的村初一扒沙墟村,初二扒沙頭村等等直到各村賽完為止,端午節就結束了。在番禺基本上每年都組織各鎮龍船會進行龍舟比賽,各龍船會選拔兩三條龍船參賽。比賽日是端午那天,比賽當天萬人觀看,很是熱鬧。以前有個習俗是:每當那條村進行龍舟賽,本村人家家戶戶都相請親友到家裡吃飯,互相攀比誰的親友多,因此主人家不認識的人也去趁飯吃,原因是主人家的親友的朋友趁熱鬧。近幾年城市化,各家門前地方少轉去酒樓,漸漸地可能沒了攀比顯擺的地方,現在基本上不邀請親友吃龍船飯。還有一種習俗是小孩子在扒龍船那天把腿浸在水裡,整年不會生瘡,窮苦年代很多孩子都被蚊叮,容易生瘡子,其實只是祈願罷了。
-
10 # 大美光山
1、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農村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較為繁多。包粽子多使用毛竹的竹葉,用紅綠絲線纏繞。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可以使用餡料,有鮮肉、火腿、蛋黃、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繁多。一般五月初四包好粽子,初五的早晨與雞蛋、鴨蛋一起煮熟,作早餐食用。多數家庭一次性包許多粽子,放在涼水盆裡浸著,以後多日可以隨時食用。近些年來,很多家庭不再自己包粽子,而是到超市購買初五早晨應節。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節日臨近,親戚朋友之間相互饋贈,聯絡感情。
2、吃鴨蛋、油炸食品
初五的早晨,許多家庭將鴨蛋、雞蛋與粽子一起煮熟食用。同時,一些家庭會用菜油油炸麵食作為早餐。自己家庭不油炸食品的,也會到街上去買回油條、糖糕、麻葉、麻花等油炸食品。之所以吃這些食品,大概是在這個時節鴨子開始下蛋,有新鮮的鴨蛋食用。同時,菜油、麵粉也是剛剛收穫的農作物,正好可以嚐鮮。
3、插艾葉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院,以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可見,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而光山的山崗上盛產這種艾葉,取用方便。農村人都是自己到山上去割艾葉,城鎮裡住居的在初四的集市上,很容易買到艾葉。
4、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香袋、荷包,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白芷、川芎等香料,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5、吃鮮果
6、大端午
光山縣的端午節分大、小端午,將五月五日稱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稱為大端午。主要原因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農村還在插秧,農忙時節顧不上過節,只好在五月十五補上。於是出現了大端午。
7、新端午
在光山縣,還有過“新端午”的說法。就是上年端午以後有新結婚的姑娘,要在端午節這天中午與丈夫一起回到孃家過節。稱作過“新端午”。新人多會帶著菸酒、魚肉、衣服等禮物前來。而回去的時候,孃家也要送給禮物,一般是衣服、鞋子、雨傘以及分給婆家親朋的紅雞蛋、點心等小食品。禮物中,蒲扇是必須的。現在多改成電風扇了。
回覆列表
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所以,端午節的那天自己家門口掛艾葉是有的,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艾葉煮的雞蛋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