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顫動的丹田

    會的,而且真有先例,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軍隊首戰全勝,而以色列在於8日災難性的攻勢後,面臨著兩線苦苦支撐的危險戰場形勢。

    屋漏偏逢連陰雨,這一回所有阿拉伯國家空前團結,齊心協力對一切敢於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的國家發出石油制裁警告,西方國家普遍屈服於壓力,以色列國際上又空前無助。

    這種絕望的背景下,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選擇了核武器,她命令將原子彈裝上飛機,並且通報了美國,美國總統尼克松下令美軍所有運輸機緊急為以色列運送軍援。與此同時,戰前一向鼓動埃及敘利亞動手的蘇聯,偏偏在這緊急關頭大幅降低了對埃及的軍援。

    結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 2 # 軍武資料庫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個只用嘴巴吵架就能贏得勝利的過程,用嘴巴吵架叫做“政治/外交”。而當說出“勿謂言之不預也”之後就證明“政治/外交”手段不如武力解決成本/收益比更高了。

    這時國家之間就會動武發起戰爭了。

    但無論如何,政治、外交、戰爭都遵循著一個基本原則——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這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當戰事膠著的時候,更容易觸動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實際上是一個解決一場戰爭成本最低也最划算的方法。

    以二戰為例,在二戰中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一共耗費了大約200億美元,最後在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這件事快刀斬亂麻一般的結束了二戰。

    如果我們覺得200億美元在當時是一個天價的話,那麼就有點太年輕了。

    對比一下二戰時期的美國軍費:

    在二戰期間美國的軍費已經突破了800億美元/年,200億的核彈研發成本僅僅夠當年的美軍9個半星期的軍費。這樣計算是不是會覺得使用原子彈是一個特別經濟實惠的方法了呢?

    所以說,如果在未來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一些國家就經濟上的考量來看可以說是100%會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這點沒啥懸念。

  • 3 # 嘯鷹評

    在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各國普遍使用毒氣彈,用於殺傷敵方有生力量,阿道夫希特勒也曾遭遇過毒氣彈的襲擊。

    在當時在世界各國普遍把毒氣彈看作一種成本低殺傷性高的武器,肆無忌憚的使用。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毒氣彈多元化。芥子氣大放異彩。

    如果說這兩個例子太過久遠還可以,狡辯說當時國際公約還未成立,所以各國無需遵守相應公約的話,那麼敘利亞呢?

    2013年8月21日發生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東部郊區千名以上的民眾以及百名以下的反對派武裝成員在本次襲擊中死亡,死者身上沒有任何傷痕,並且帶有口吐白沫,瞳孔收縮,昏迷,呼吸困難等典型的化物中毒症狀。

    美國政府認定包括426名兒童在內的1429名平民遇難

    敘利亞政府指責反對派喪心病狂企圖透過襲擊其他反對派而嫁禍敘利亞政府。

    敘利亞反對派則指責敘利亞政府軍喪心病狂,竟然使用化學武器。

    說句題外話,這也是為什麼白頭盔會用畫物來做文章的原因,因為敘利亞本身就有這方面的汙點,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再比如說俄軍和美軍以及以色列在敘利亞肆無忌憚的使用白磷彈,而白磷彈,也是典型的被國際公約禁止使用的大規模殺傷性彈藥,因為可以說一旦沾上,有死無生。因為所有滅火方式都無法熄滅白磷燃燒的火焰,死者極度痛苦。

    但是國際公約管用嗎?反地雷公約,反集束炸彈公約,反毒氣彈公約以及核不擴散條約。

    更何況日內瓦公約還規定不許虐俘呢。

    但是有效果嗎,實際上被禁止的武器在戰鬥中往往都是典型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武器,也是最為好用的武器。

    就算在和平年代,為了顧及國際影響,用的會比較收斂。

    實際上控制一個國家讓其保持冷靜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與其敵對的國家同樣擁有同樣龐大甚至更加龐大的危險品倉庫。

    也就是說敵方的同等報復。

    這就是為什麼希特勒會肆無忌憚使用毒氣彈來屠殺猶太,屠殺吉普賽,而不會大規模襲擊英國法國蘇聯的平民的原因。

    因為德國很清楚,只要使用化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麼英國美國蘇聯就會將化學武器扔在德國的領土上,然後將日爾曼人徹底消滅掉。

    這也是為什麼法國明明在黎賽留上裝備了毒氣彈卻不使用的原因。(毒氣彈打軍艦效果垃圾,殺傷群眾,效果拔群)

    所以制約這些致命武器投入戰場的是敵國的震懾 以及國際輿論影響。

    也就是說,對面沒有,再加上能夠矇蔽媒體或者完全不在意輿論的政權,自然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打到一定烈度以後 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也不會有任何國家會因為所謂的國際道義而捨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暮色森林穿越荊棘成就怎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