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和的小白馬哦

    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有三:1、是東漢時遷徙大量胡人進入內地;2、少數民族受到當時士族統治者極端壓迫,內遷諸民族乘機舉兵紛紛尋求獨立謀生,就算沒有賈后亂政和八王之亂,還會有別的導火索的;3、由於當時面臨全球性氣候寒冷,草原上很難生存,遊牧民族為了活著只有南下侵入中原地區。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央政權的力量被嚴重削弱,地方州郡各自發展自己的軍事勢力,分裂其實已經形成,西晉政權在這種背景下建立,一開始就不具備一個新生王朝應有的朝氣,這也是司馬炎所不能改變的,因為由於中原政權長期內耗衰落,西晉政權無法更新在當時已經弊端叢生的秦漢帝國舊制度,以至於社會矛盾與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紛紛激化,戰亂局面越發嚴重,更是無從實現制度變革、達成利益分配的新平衡,從而西晉政治腐化。八王之亂成了導火索,少數民族乘機擴張,分裂分子陸續叛變從而造就了五胡亂華!把歷史中造就的過錯歸納到一個人身上,未免太勉強!

  • 2 # 香茗史館

    我認為對於五胡亂華,司馬炎雖然不負有直接責任,但絕對是要負一定主要責任的。除了題主所說的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傻兒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大肆分封宗室的同時,卻大量裁撤州郡兵馬,直接導致“八王之亂”時朝廷無兵可用,致使西晉陷入了長期的內亂之中。

    當然,對於這兩個問題,司馬炎有自己的考慮,但不能否認,正是這兩個致命的決定,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出現。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分別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傳位給傻兒子

    鑑於立嫡立長的原則,司馬衷8歲被立為太子,這一點無可厚非,雖然司馬衷小時候就表現出了智力低下的特點,但畢竟是小孩子。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司馬衷的智商成長速度顯然令司馬炎極為擔心,根據《晉書》記載,司馬炎是“素知太子闇弱”的,但他為什麼沒有廢掉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皇后楊豔)

    一是皇后的鼎立支援。司馬衷的生母皇后楊豔出身弘農楊氏,家族勢力本就比較龐大,而根據《晉書》的相關記載來看,司馬炎是十分重視楊皇后的態度的。司馬炎並非沒有動過廢立太子的心思,然而卻被楊皇后一句“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給頂回去了。

    (司馬衷)

    二是朝臣的鮮明態度。司馬衷乃是嫡長子(哥哥早夭),在立嫡立長這一傳統規則下,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是得到朝臣們大力支援的,於是司馬炎不得不“順從王公卿士之議”(《晉書》)。

    (賈南風·網路配圖)

    三是皇位的穩固程度。司馬衷雖然智力發育遲緩,但他背後的力量卻極為強大。生母楊皇后乃是弘農楊氏,而皇后賈南風所在賈氏家族能量也不小,賈南風的父親賈充可是直接促使司馬炎繼承司馬昭晉王爵位的,一直被司馬炎所信任。有這兩支龐大力量的支援,司馬衷的皇位可以說極為穩固,而這兩支力量又可以相互牽制,這一點也不可忽視。

    (司馬遹·網路配圖)

    四是沾了兒子的福。司馬衷自己雖然不爭氣,但卻生了個好兒子。根據《晉書》記載,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幼兒聰慧”。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在一次宮中失火時,年幼的司馬遹對司馬炎說出了“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的見解,使得司馬炎感覺自己這個孫子極為聰慧,感嘆道“此兒當興吾家”(《晉書》)。所以,司馬衷的太子之位能保住,他孫子也算是一大助力。

    不過司馬炎雖然想的很好,但事情的發展顯然出乎了他的意料。鑑於兒子智力低下,司馬炎留下了“太后楊氏家族和司馬亮、衛瓘等人共同輔政”的遺詔,誰知道賈南風卻勾結楚王司馬瑋,把這些顧命大臣全給幹掉了,從而大權獨攬,最後更是對司馬遹下手,最終直接釀成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分封宗室,裁撤府州兵馬

    其實做出這兩點決定,司馬炎也有自己的考慮,我們分開來說。

    一是分封宗室。這應該是司馬炎汲取了曹魏滅亡的教訓,司馬家之所以能夠順利篡奪曹魏的江山,很大原因就是由於魏國老臣要麼戰死,要麼病死,最終導致兵權落到了司馬家族手中。另一個原因就是曹家在外沒有宗室鎮守地方,從而導致在司馬家篡位之時並沒有受到什麼大的阻力。於是乎,司馬炎就想到了分封宗室的辦法,先後分封了大大小小27個王,而且全部是掌握數量不等軍隊的實權諸侯,從而以這些宗室諸侯呼應朝廷,維護司馬家族的統治。而對諸侯王軍隊數量的規定是“邑二萬戶為大國,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似乎一夜之間又回到了分封制的時代。

    二是裁撤州郡兵馬。這條政策應當是汲取了東漢末年的慘痛教訓,為了防止地方官員做大,造成東漢末年那種群雄並起的局面,畢竟外姓人還是不如宗室可靠。於是在全國已經完成統一,再沒有大型戰事的情況下,他頒佈了“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的命令,也就是說大郡只保留一百人的軍隊,小郡則只保留五十人的軍隊。

    然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一旦各諸侯起兵,面對動輒數千上萬的諸侯軍隊,各州郡根本無法阻止有效的抵抗,這也是“八王之亂”能夠迅速席捲全國,而朝廷毫無抵抗之力的直接原因。

  • 3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北方遊牧的民族內遷,是從東漢中後期就開始了,到三國及西晉時期胡人在原來漢人聚居的精華地區關中和河北已經有了很大的數量。這些不是西晉時期才發生的時期。

    但是司馬炎篡魏之後的幾個昏招,確實為日後的五胡亂華埋下禍根。

    首先大搞分封制。秦朝統一天下之後,廢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而全國實行郡縣制,劉邦建漢以後吸取秦亡的教訓之一,就在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後來劉氏諸王和周勃、陳平一起平定諸呂作亂表明分封制確實還是有利於封建王朝皇族的統治的,但是很快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又證明了不加控制和約束分封制,對國家的統一和中央政府的權威是嚴重損害的,這樣的歷史教訓足夠深刻,然而司馬炎篡魏之後,覺察到是曹魏皇族勢力衰弱讓其司馬家有機可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於是大封司馬氏皇族為王,並且有兵有將有地盤,結果就是司馬炎死後,諸王爭權奪利,彼此混戰,形成“八王之亂”給予匈奴、羌等少數民族作亂以可乘之機。

    西晉分封的八王形勢圖

    選擇接班人的巨大失誤。司馬炎在確定太子的問題上,也是英明神武的帝王卻選擇了傻兒子司馬衷為繼承人,並且給司馬衷的配偶選擇的是一點也不賢良淑德而且醜惡兇殘淫蕩無比的賈南風,而且司馬炎還自欺欺人以為司馬衷有個好兒子,他有個好孫子司馬遹,以此為理由裡司馬衷為太子,殊不知司馬遹後來也是個混賬殘暴之人,即使司馬遹英明神武,但是他能否接上司馬衷的班也是個未知數,後來果然司馬遹被賈南風給乾死了,司馬炎死後,賈南風專權,把整個朝廷攪和的昏天黑地於是也就是促成了“八王之亂”。

    兇殘醜陋淫蕩的賈南風和傻子皇帝司馬衷成為

    對於遷居內地的胡人缺乏必要警惕性和管轄措施。對於身居關中等要害之地的匈奴等部落,司馬炎一直缺乏警惕性,當時匈奴和羌人在關中地區人口數量已經十分龐大,是一股十分不安定的力量,但是西晉政府雖然也有一定措施,但是始終是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管理措施,“非吾族類,其心必異”沒有即使進行分化處理和遷徙,最終匈奴人終於起兵,引爆了五胡亂華的導火索。

  • 4 # 靈石蘊

    五胡亂華要司馬炎負責,這是推卸責任的說法,很扯淡

    秦漢晉隋唐元明清,包括宋,九個大一統王朝,論開國之君哪個最厲害,估計有些爭論,但論哪個開國之君最差,觀點鐵定一致,大晉司馬炎!八個開國之君,都是一代,只有這司馬炎,是三代,五胡亂華之責,讓司馬三代去揹負,不是扯淡是啥,他有這能力麼?

    俗語有云,富不過三代,可這司馬炎,為什麼能以三代之身去開創西晉王朝?他雄才偉略?他霸氣無雙?他老謀深算?都不是,顯而易見,群臣推的。群臣是誰,世家門閥!

    世家門閥,有家無國,損公肥私,這才是大晉遭受五胡亂華之苦的緣由所在!明面是司馬家,實質則是左右晉朝朝政的各個門閥。司馬炎有多傻,才去立一個傻子當皇帝?因為他知道,立誰當皇帝,其實都一樣,一樣受擺佈!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是大晉一直到唐朝初立真實寫照

    劉裕那麼厲害,從一介盲流成長為帝王,不還得用高品低權去籠絡世家貴族麼。這些人家,掌控知識,掌控財富,在紙張還沒有徹底流通之前,他們潛勢力太大。劉裕如此,何況百多年前的司馬炎?大一些的傀儡罷了

    如泉下有知,司馬炎會說,無胡亂華之責,我背不動

    感謝楊廣,是他以大隋一朝為代價,重創門閥體系;感謝武則天,是她以及隋唐五代帝王努力,徹底終結門法世家。這才有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盛榮

  • 5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五胡亂華,其實司馬炎並沒有太大的責任吧。

    五胡亂華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是西晉皇族內部的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又是誰?是專權跋扈的皇后賈南風。史書記載賈南風長相奇醜,且性妒。司馬炎之所以讓晉惠帝司馬衷繼位,一個原因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換太子會損害許多人的利益,阻力很大,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大問題。再一個,司馬炎之所以選擇晉惠帝司馬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司馬衷有一個聰明的兒子司馬遹,史書記載,有一次皇宮著火,司馬炎站在閣樓上檢視火情,被他的孫子給拉到火光照不到的暗處,說:“夜晚倉卒之間,應該防備非常變故,不應讓火光照見陛下。”司馬炎大喜,認為他這個孫子從小就這樣聰明,長大後肯定能帶領司馬家走的更遠,於是他希望他的傻兒子早點死,孫子司馬遹就可以早點繼位,早點帶領司馬家取得更大的輝煌。結果,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殺太傅楊峻和太子司馬遹,由此引發西晉皇室間權力爭奪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五胡亂華發生的罪魁禍首,說實話,天下沒有一個人是不喜歡權力的,所以當中原打亂的時候,也不能怪別人也加入到這場權利的爭奪中來。由此可見,五胡亂華始於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則是皇后賈南風的專權跋扈。

  • 6 # 劉一千五

    司馬炎必須對五胡亂華負責。

    一個國家要長久地發展,必須在國家內部強化安定團結的局面。歷觀歷史上許多王朝的滅亡,沒有不是自己先"爛"的,外部勢力伺機而動。這樣,王朝本己腐朽,外族勢力一推,立刻土崩瓦解,旋即滅亡。故有"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魏晉南北朝時期計程車族分三等,皇室士族,豪門世族,寒門士族。前兩者享有世代的政治,經濟特權。後一門比老百姓好點。

    社會上有"士庶天隔"的說法,等級森嚴。上層社會極端腐朽墮落。這點由石崇王愷鬥富可知一二。這樣的社會矛盾極其突出。但晉王朝的統治階級全然不顧。

    司馬炎本就昏憒,別看他是晉武帝,在預置下一屆王權交替和對西北邊強問題上一錯再錯,讓西晉王朝覆滅於匈奴人劉曜之手。

    司馬炎封了二十多個侯王,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重蹈"七國之亂"覆轍。說明他不學無術,不鑑歷史。

    司馬炎明知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笨蛋,做不成事,治不好家國,偏聽楊後"母愛子抱",立此為太子。害國害家害兒子。(因為司馬衷不是個削尖腦殼要爭太子的)。

    司馬炎明知賈充之女賈南風不堪為太子妃,偏是聽了老婆楊後的話,硬把一個又醜又惡又長太子幾歲的女人選為太子妃。這叫無主見,視國家大事為兒戲。

    司馬炎託孤於老丈人楊駿和司馬亮。司馬炎一閉眼,楊氏父女篡改詔書,逼走司馬亮,一家專權,引起多骨迷爾反應,楊氏專權,引起賈南風不滿而利用司馬瑋殺楊駿滿門。賈南風專權引發"八王之亂",″八王之亂"長達十六年,耗幹國力。於是給了匈奴人劉淵機會。他引兵爭權,鐵蹄南下。

    司馬炎對西北各少數民族處置不當,視為夷狄。對國內尚且"士庶天隔",對四夷就可想而知了。

    劉淵是漢朝時匈奴人劉豹的兒子。聰明強力,諳熟武藝。尤工射箭。魏元帝時,被送到洛陽當匈奴人質。開始學習漢人文化制度。晉朝建立後,大臣王渾器重他並把他推薦給晉武帝司馬炎。王渾建議司馬炎重用劉淵,藉此安定匈奴族。遭到其他大臣極力反對。

    司馬炎最終沒有重用劉淵,錯失一個機會。劉豹死後,劉淵承襲了左部帥職位,並接受晉朝的北地都尉一職。

    晉惠帝永安元年(304年),八王之亂讓晉王朝搖搖欲墜。劉謝建立漢國。

    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王彌,劉曜殺入洛陽,俘虜晉懷帝。西晉滅亡。

    由此看來,五胡亂華的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一系列的錯誤造成的。他自己安排失當,引起宗室殘殺殆盡,後為劉淵所乘,滅亡就是時間上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幹有皺紋還有斑用啥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