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木仙長

    曹爽攻蜀,大敗而回,首先曹爽自己並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幹,其次糧草後勤也是沒處理好,再者魏國內部對攻蜀也沒形成統一意見,司馬懿和曹爽勢力還是在明爭暗鬥,當然兩軍交戰時王平的應對策略還是最關鍵的。

    漢中連線關中與蜀地,乃是蜀魏兩國的必爭之地,自定軍山一戰後,劉備稱漢中王,隨後以魏延為漢中太守固守漢中。後來諸葛亮北伐也都是以漢中為基地。而王平本是魏將,也是在漢中之戰時降蜀,隨後北伐時與馬謖守街亭,後來又和馬岱一起誅魏延,不久領漢中太守。此人雖然識字不多,但是辦事嚴謹守矩,確實是個將才。

    曹爽大軍從駱谷殺來,蜀軍兵少,有人建議固守待援,王平沒同意,還是按照之前魏延的戰略,在漢中外圍拒敵,固守險要關隘,堅決不把魏軍放進來。王平派護軍劉敏領兵去守興勢,而且搞得聲勢浩大,旌旗招展,弄得好像千軍萬馬似的,這下子魏軍也搞不清到底蜀軍多少兵力,自己又領軍在興勢東邊的黃金谷這裡重兵防守,與劉敏互為掎角之勢,同時向成都求援。漢中這個地方處於秦嶺山脈,地勢險要,魏軍想攻進來也只能走這麼幾個關口小道,蜀軍搞個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進攻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糧草又跟不上,路又難走,軍心渙散,魏軍不得不退,倒黴的是撤退時,蜀國大將軍費禕的援軍也到了,一陣截殺,曹爽的魏軍死傷慘重,大敗退回關中。

  • 2 # 香茗史館

    正始五年(244年),曹叡病重期間任命的輔政大將軍曹爽,為了順利執掌朝政,急於以軍功樹立威信,於是向蜀國漢中發動進攻,因主要發生在興勢山附近,故又稱“興勢之戰”。這是一場典型的防禦戰,鎮守漢中的王平得知魏軍來犯,並沒有採取固守待援的策略,而是主動出擊佔據險要之地,魏軍因補給困難而兵疲意懈,無奈之下只得撤兵,卻又被費禕切斷退路,導致損失慘重。

    背景:曹爽為樹立威信起兵伐蜀,諸葛亮死後王平鎮守漢中

    此戰的背景我們魏蜀兩方面來介紹,方便大家理解。

    魏國方面: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期間,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並將太子曹芳託付給曹爽和司馬懿,令二人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少主。曹芳繼位後,曹爽起初還事事與司馬懿商議,且身為尊敬,但卻開始逐步削去司馬懿及其心腹兵權,意圖將軍權牢牢握在手中,經過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後,曹爽開始將司馬懿扔到了腦後,開始自專政事。

    △曹爽

    由於司馬懿長期掌兵,軍中多其心腹,曹爽雖然將高階將領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但卻很難在軍中樹立威信。於是乎,在鄧颺和李勝等人的建議下,曹爽開始積極準備伐蜀,意圖建立軍功、樹立威信。

    蜀國方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此後蜀國開始進入戰略防禦階段。諸葛亮病逝之後,魏延因與楊儀不和,于軍中“作亂”,王平奉命率兵進攻魏延,魏延引兵來戰,卻不想手下士兵竟被王平的嘴遁給遣散了,魏延兵敗後被馬岱所殺。同年,王平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蔣琬病重之後,王平被升任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開始統領漢中防務。

    此時的蜀國,馬忠駐守南中防備南蠻,鄧芝駐守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則鎮守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以保蜀漢平安,平安三侯之威名至此而始。

    曹魏正始五年(蜀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3月,曹爽來到長安,任命夏侯玄(夏侯淵之孫,玄母為曹爽姑姑)為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另命雍州刺史郭淮為夏侯玄軍前鋒。曹爽自己則從長安率數萬軍隊出發,和夏侯玄軍隊於駱谷會合,統兵十餘萬,自駱谷口攻漢中。興勢之戰爆發。

    過程:王平據守險隘,曹軍被阻興勢,費褘援軍斷後,曹軍慘遭大敗

    曹軍十餘萬來犯,而此時漢中守軍不足三萬,得知情況的漢中諸將大驚。於是有人向王平建議,僅憑手中的兵力根本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駐守關隘,收縮兵力駐守漢、樂二城,放魏軍進入漢中,等到涪城援軍到來之後,再搶回陽平關。

    △興勢之戰示意圖

    王平仔細分析後卻認為,漢中距離涪城足有一千餘里,如果坐視魏軍奪取陽平關,恐怕等不到援軍到來,漢中便已經要失守了。應該派遣劉護軍、杜參軍率兵據守興勢山,自己則率領大軍為後援,如果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興勢東側),由自己親自率兵救援,只有這樣才能夠等待援軍的到來。於是大家便按照王平的安排部署,而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也先後率軍趕往漢中。

    於是,曹爽率領的魏軍在興勢山受阻,根本無法再進一步。再加上駱谷路況最糟,且極度缺水,導致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牲畜因缺水而渴死,在物資逐漸消耗光之後,魏軍兵疲意懈,已經沒有了多少戰鬥力。

    魏國殘軍楊偉認為形勢已經極為不利,勸曹爽應該立即退軍,或許還能儲存實力,但卻遭到曹爽心腹鄧颺的反對,雙方在曹爽面前展開爭論,楊偉氣得大罵“鄧颺、李勝兩人拿軍國大事開玩笑,應當斬首!”曹爽聽後極不高興,不願退兵。關鍵時刻,司馬懿給夏侯玄寫信,認為此時已經不利於進攻,如果後路再被蜀軍包抄,便有了全軍覆沒的危險。夏侯玄大驚之下,也連忙跑去勸諫曹爽撤軍,曹爽這才答應。

    同年五月,費禕得知魏軍將退,於是率軍繞道佔據沈嶺、衙嶺、分水嶺,斷其後路。曹爽撤退途中遭到截擊,歷經一番苦戰,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才退回關中。

    △曹爽偏偏選擇了儻駱道

    綜上所述,興勢之戰的取勝,有王平的應對之功,但與曹爽的糊塗指揮同樣密切相關。其在軍中根基本就尚淺,所用之人大多不知軍事,而在進攻路線的選擇上,偏偏選擇了子午谷、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四條路中的儻駱道,雖然這條路線最短,但偏偏是最難行的,且是三條路中缺水路段最長的,最終導致大軍缺乏補給,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 3 # 奮鬥喵趣味歷史

    延熙七年(244年)春曹爽率十萬魏軍進攻蜀國,蜀國鎮北大將軍王平以3萬人成功抵禦十萬魏軍

    這裡先分析雙方交戰人員

    魏國:曹爽 蜀國:鎮北大將軍王平 左護軍劉敏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蜀國諸將聽說十萬魏軍來襲,在人數相差3倍有餘的情況下,各個都驚慌失措,此時蜀國軍中有人提議應該放棄陽平關隘,退回固守漢中,等待成都發兵支援,到時候支援一到,便可形成合力擊潰魏軍。到時候便可以把可以將陽平關隘一舉拿回來。

    而王平此時提出,固守陽平關的重要性,倘若蜀軍丟掉陽平關,魏軍便可以站穩腳跟。況且,陽平關還有很多老百姓,蜀軍一退,百姓必定遭殃。

    於是王平決定堅守不退等待援軍。軍中將領皆對王平的意見充滿懷疑。而軍中只有左護軍劉敏與王平看法一致,並且自願引兵前往杜興,阻止魏軍分兵而圍。

    左護軍劉敏到了杜興之後,採用疑兵之計,在城牆上插上了很多旗幟,讓曹爽生疑,成功拖延了幾天,與曹爽軍交戰劉敏死戰守城,成功阻止了曹爽軍使得魏軍難以前進。

    等到涪縣支援的蜀軍和從成都救援的大將軍費禕率及時趕到。曹爽因糧草問題導致兵敗,只得引兵退回作罷。

    而劉敏死戰拒敵因戰功被封為雲亭侯。

  • 4 # 南方鵬

    244年,受託孤輔政的曹魏大將軍曹爽好大喜功,在何晏鄧颺李勝等親信的鼓動下,欲立大功以固權位,任命表弟夏侯玄為徵西將軍,都督雍、涼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郭淮為夏侯玄軍前鋒,以關中及氐羌民為運夫,發兵六七萬,總計十餘萬人,自己親至長安指揮,自儻駱道駱谷出兵伐蜀,由於佈防的調動,蜀漢的漢中守兵不足三萬,強弱懸殊,形勢危急。

    三月出兵,到四月還未走出儻駱道,夏侯玄大軍原打算直趨漢中平原,大軍因糧於敵,解決軍糧問題,現在被堵在小道山谷,後方運糧困難,關中及氐羌的千里運輸不能保障糧食供應,牛馬騾驢大量死在運輸途中,運夫號泣於道路,出現斷炊現象,沒有奇計突破,形勢十分嚴峻,連在洛陽的司馬懿也感到形勢不妙,寫信警告曹爽夏侯玄撤軍,不然後路被包抄,恐怕全軍覆沒。曹爽無奈,只得下令班師,王平與隨後來援的費禕率軍追擊,魏軍損失頗多“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矣”,此一仗,讓曹爽與夏侯玄等被魏華人嘲笑多年。

  • 5 # 我是趙帥鍋

    公元244年3月,曹爽輔政的第五年,他為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望,便決定率領十萬大軍遠征蜀漢。這一年,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整整十年,這十年期間,蜀漢也發生很多變化,先是魏延被殺,後來吳懿也病逝,現在鎮守漢中的人,已經變成王平。

    當時,蜀漢駐防在漢中的軍隊只有三萬餘人,所以當將領們聽到魏國大舉進攻的訊息後,很多人都認為應當堅守漢中城池,等待朝廷的援軍,應該說這個決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沒有任何問題,但王平卻選擇主動進攻,他親率大軍駐紮興勢,阻擊魏軍。

    然而在夜晚來臨時,戰局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興勢城中的蜀軍居然越城而出,分成小隊,主動對城外的魏軍發動了偷襲進攻!魏軍萬沒料到蜀軍竟然敢主動出擊,一時間大亂,為了確保安全,曹爽下令退後十里紮營。

    後來,曹爽搞清楚王平的底細後,便率領魏軍向蜀軍發起進攻,然後這場戰鬥持續了五天,魏軍的屍體在興勢門前堆成了山,卻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曹爽很絕望,但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自他發兵以來,大肆徵用民夫牛馬騾驢為自己運送糧草,但無奈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牛馬騾驢不小心掉下懸崖摔死的不計其數,而僅靠人力根本應付不了如此浩大的後勤運輸,糧草供應不上,很多人死亡,無數漢人、胡人,守著牲畜的屍體,在路旁號啕大哭。

    曹爽空有十萬大軍卻寸步難行,眼看著蜀漢大將軍費禕所率領的援軍漸漸到來,參軍楊偉當即向曹爽分析戰場形勢,建議收兵迅速撤退,不然,十萬大軍將危在旦夕。

    與此同時,徵西將軍夏侯玄也收到了司馬懿的一封親筆信,司馬懿在信中是這樣說的:“《春秋》責大德重,昔武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平路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

    意思就是說:當年曹操在漢中激戰劉備,就差點一敗塗地,更不用說你們這群小屁孩了!如今興勢這樣的險要已經被蜀軍搶先佔據,你們強攻不獲,難道還要等到後路被蜀軍的主力部隊包抄了以後,見到了棺材才肯落淚嗎?

    當時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也在曹爽的軍中擔任徵蜀將軍,他也向夏侯玄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如果等蜀軍的援軍到來之後,我軍將進退無路,很容易全軍覆沒。夏侯玄看了看司馬懿的書信,再親身考察了一下戰場上的形勢,便立即跑到曹爽那裡,好說歹說地懇請曹爽退兵。

    曹爽似乎也有點厭倦了這種征戰,心中開始有些動搖,但礙於面子,始終拿不定主意。在這種關鍵時刻,魏軍前鋒部隊竟然擅自帶頭撤軍,當時統率魏軍前鋒部隊的將領,正是魏國碩果僅存的名將——郭淮。大家知道,郭淮是司馬懿的嫡系,所以很難說郭淮的擅自撤軍,是不是司馬懿的授意。

    但不管怎麼說,郭淮的臨陣而逃,直接讓曹爽和夏侯玄傻眼,因為前鋒部隊都是魏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現在他們全都跑了,這仗還怎麼打!於是五月二十日,曹爽帶著失落的神情,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聲勢浩大的魏軍隨即有條不紊地向後回撤。

    但是,魏軍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因為蜀軍已經為他們準備了一份意外的禮物。當時蜀漢大將軍費禕抵達漢中之後,並沒有立即出兵,他預計到魏軍的行動路線,於是親自率軍搶先一步進駐三嶺,截斷了魏軍的退兵之路。

    曹爽被截斷退路,只能拼死衝殺,雖然在最後,魏軍士兵在強烈的求生慾望的推動下,憑藉人數優勢,終於在蜀軍的包圍圈中扯開了一條口子逃出生天。但這一戰魏國損失慘重,連關中一帶都因為民夫牲口的損失而元氣大傷;曹爽更是丟盔棄甲損兵折將,窩窩囊囊逃回洛陽。

    曹爽兵敗回到洛陽之後,將此番伐蜀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卸到郭淮身上,他認為大敵當前,即便再危險,也不能不經過主帥同意就帶領部隊逃跑,郭淮違抗軍令,臨陣脫逃,理當處斬。

    但是,司馬懿卻表示,你出兵蜀國的時候我都不同意,我還苦口婆心地跟你說了一大堆理由,可你就是不聽;現在出事了,郭淮全師而退,保全了關中的大部分主力軍隊;再看看你,不僅損兵折將,連戰備物資也喪失殆盡,你又怎麼能夠說是郭淮的責任呢?

    如果不是郭淮臨危不亂,沉著應對,帶領自己的部隊率先逃脫,保全了主力部隊,魏國十萬大軍恐怕要全軍覆沒。所以,郭淮應該是功臣。

    司馬懿的看法得到了魏國朝廷眾多文武大臣的一致認同,他們紛紛建議表彰郭淮。

    曹爽很鬱悶!在輿論的譴責下,曹爽無力反擊,只好任由司馬懿他們折騰。結果,臨陣逃跑的郭淮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受到表彰,他被授予“假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同事有幾種型別,你喜歡哪一種?